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网络舆情正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对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而言,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共有的即时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特点外,还具有反映西部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多民族性、复杂性、易爆发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树立网络边疆意识,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转变舆情管理方式以及培育意见领袖,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安全的应然之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是近年来政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主要是指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政治安全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处于结构合理、功能配合、运转协调、变化有序的良好状态。政治安全与网络舆情治理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会转型期对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对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即对网络舆情导向能力和信息技术控制力的提升将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有利于促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有利于促进政治制度创新,维护政治制度安全;透过网络舆情有效解读民意有利于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党地位;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变迁,为了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必须实现网络舆情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向度和治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以此促进网络舆情治理与政治安全的良性互动,进而有效推进网络时代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建设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建设具有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政治意识、创新政治制度、规范政治行为、政治传统文明化的多维性特征 ,但就现状分析来看 ,仍存在政治建设基础要素薄弱、政策价值取向滞后于社会政治变化、制度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基层政权组织和政府能力低下、传统政治非文明化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治制度文明的要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影 《理论导刊》2005,(2):45-48
要使政治制度达到文明程度,必须研究政治制度文明的要素结构,即政治理论文明、政治规则文明、政治组织文明、政治设备文明。分析政治制度文明各构成要素类型、表现形式及达到文明的途径,并阐释各构成要素在政治制度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有重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并有漫长的国境线。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大团结,保障边疆安全。中央在世纪之交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处西部边远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自治地方,考虑到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解决扶贫问题,大力发展边疆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不仅是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更承担着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以新疆南疆三地州的喀什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事业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和政治主体是三个根本性的维度。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确立和发展是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体系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体现这一政治价值,并为这一政治价值的实现提供保障;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都应是为实现绝大多数政治主体的根本利益服务的,离开政治主体,政治价值的创新和政治制度的维系都是不可能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注意这一系统内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诸多内容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是政治进程的无上命令这一重要命题,作为政治学视阈下的生态问题研究的新概括、新论断,在实践上表征着全球生态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严峻和发展瓶颈的日益凸显,生态安全跃升为当代世界政治的焦点问题,在理论上对于开启政治学视阈下的生态问题研究新境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疆治理是国家对边疆问题的解决,在世界边疆发展史上,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与治理是在民族国家内部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综合性的边疆治理实践。美国的边疆开发与治理不仅对美国自身的发展和强大,而且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反思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当代的边疆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型社会中政治文化具有复杂多样化、冲突对立化、价值取向分化等特性,对政治制度具有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功能: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的源泉,对政治制度具有解说、维系和变革的功能;消极作用:政治文化则对政治制度具有延缓、同化和推翻的作用.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应积极利用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积极功能,不断抑制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消极作用,以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同是政治系统得以持续稳定运行的前提,国家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形式。政治认同的建构与形成是认同主体、认同对象及相关因素的"三位一体"互动过程,政治认同主体是集多种特性于一身的"社会复合体",社会存在性是政治认同主体的基本特质,其具有一定的利益与意义追求,并集理性和非理性于一体。政治认同对象是由内(政治价值理念)、中(政治制度规范、政治组织机构)、外(政治行为)三个层次构成的"四位一体"结构。政治认同主体从心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态度)和实践(政治参与)两个维度,体现着其对政治体系的认同状态。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对作为和谐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政治和谐构建有着重要作用。边疆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公平的缺失影响了该地区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进程以及合格“政治人”的培养,分析教育公平缺失问题对边疆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和谐构建的影响,对明确实现边疆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公平的紧迫性,促进边疆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和谐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施什么样的语言政策,关系到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整合与边疆安全治理效果。文章基于历史政治学的分析范式,考察新中国成立后X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历程。语言政策在边疆安全治理实践中的作用机理,表现为语言同质化程度与边疆安全指数呈“U”型的关系变化特征。X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大体经历了“生成—转型—巩固”的过程。在生成阶段(1949-1978),“以民语教学为主,加授汉语”的传统模式并没有对边疆安全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转型阶段(1979-2000),随着系统环境的开放,边疆安全治理的困境也逐步显现,倒逼中央政府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在双语教育中的权重;到了巩固阶段(2001-2019),随着双语教育政策设计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边疆安全困境有所缓解。作为该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民族边疆地区的居民对该政策的调整会做出相应的能动反应。最后,文章对以国家建构为核心旨趣的历史政治学范式在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议题研究中的适用前景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斌 《理论导刊》2004,(6):39-40
把握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内涵及特点,从影响网络政治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入手,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形成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网络安全的视角来审视政治制度的文明与否,无论对于政治制度问题的研究,还是推动网络时代的网络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蕴。当今时代的政治制度,在网络参与下,已经具有了新的特点,人们既要正视网络政治的现实,也要研究如何才能有效的保障网络安全。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如何保障网络安全,不但已经成为了政治制度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制度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追求自觉的政治制度的文明,就成了网络安全时代基本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6.
金融安全是金融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与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安全和主权完整就无从保障。加强对金融安全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和分层预警的系统研究,对全面树立金融安全观、提升“金融政治”意识、自觉维护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净化政治生态:问题、逻辑与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不仅需要强力的反腐败斗争,良善的政治制度,更需要建设优质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聚焦影响政治生活的问题视域,着力解决多元文化、亚文化、政治认同分歧等面临的突出问题;应把握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逻辑运思,充分理解政治文化建设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在联系;应拓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进路,从坚持"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规矩意识等入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建设就是一个由中心(或内地)不断向边疆渗透整合的过程.现代化和全球化毫无疑问把边疆卷入其中,边疆地方政权对国家制度的融入以及融入过程中的冲突和调适是边疆政治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思考,不仅可以为我们研究我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边疆政治问题提供理解思路和相关材料,而且为我国边疆政治学的深化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的治本之举,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内在需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党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何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何及如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等议题展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内涵、历史渊源、功能特征,涵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目标任务、主要内容以及路径方法等。从总体上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在系统性、学理性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需要从新型政治制度的高度,深刻阐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机理和时代意义,为新时代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严守党的政治规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政治规矩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底线,一旦游离政治规矩,突破政治底线,就必然要走向错误乃至腐败;党的政治规矩是维系党内团结、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政治生命线,一旦规矩松弛,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必然会危及党内团结,破坏党内政治生态,损害党的先进性乃至党的生命。党的政治规矩与党内政治生态相辅相成、密切关联:严守党的政治规矩,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最重要环节;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从严守党的政治规矩抓起。政治规矩既表现为政治制度、政治纪律等"硬形态",又表现为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习惯等"软形态";严守党的政治规矩,既要切实加强政治制度和政治纪律建设,又要破除长期以来官场上形成的某些灰色政治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