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广忠 《群众》2013,(11):73-73
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弄懂、弄透并把握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核心问题,让群众观念内化于心。首先是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可现在有的人竟然“健忘”了、模糊了。我们本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出自平民,来自基层,生活在群众之中,而非在群众之上。树高千尺不忘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胡靖国 《半月谈》2003,(19):29-31
谁率先在发展中做出贡献,就挺拔重用谁;谁在发展上无所作为,就调整谁。近两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以发展为标尺确定干部用人导向,匡正用人风气,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围绕奔小康选好用好农村干部连树臣农村奔小康,关键在干部。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市场经济意识强,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千部队伍,应着眼子"选、管、培、评"并举,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奔小康任务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选──谁能带领群众致富就选谁当干部...  相似文献   

4.
年轻干部更要增强群众观念阎原田我们的干部都应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对于年轻干部来说,由于他们是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思想作风还需要进一步锤炼,尤须增强群众观念,解决为谁掌权、...  相似文献   

5.
在 生活中 ,一些常用概念 ,一旦较真 ,便成为模糊问题。“群众”一词就是如此。我们常说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参与、群众推荐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 ,但谁是群众 ,群众在哪里 ,却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诸如 ,我们年终都要考核干部 ,并且强调考核干部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谁是群众呢?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 ,在考核一个地区或部门主要领导时 ,考核组常常把地区各组成部门的负责人或单位的中层干部集中起来征求意见。在这里 ,部门负责人和中层干部算不算群众?你说不算 ,那没有依据 ;你说算 ,那无职无权的普通百姓算什么?考核干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对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衡量干部是否保持优良作风的一把标尺,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最明亮的一面镜子。群众感情体现了政治态度。人民的好干部郑培民下乡时住进孤寡老人的家里,为了让80多岁的五保户看清楚"省里的大  相似文献   

7.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2,(14):5-5
不光是担心盖楼花钱,更是怕干部进了高楼,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谁也不肯走出大楼,就会与群众疏远了。  相似文献   

8.
<正>用什么检验干部转变了作风?这样那样的标准,都没有群众是不是感到方便重要,都没有让群众看到笑脸重要,都没有少让群众跑几趟重要。有人说,这叫群众标准。也就是说,干部转变作风,要让群众说好,这最重要:自己说好,不是真好;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48岁的高德华,怎么也不想到的是,家里会迎来这样一位不寻常的客人:吉林省委书记就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向他以及周围的农民群众征求意见来了。更让高德华想不到的是,进屋后,书记和农民兄弟们一起脱下鞋、盘腿坐在了炕头  相似文献   

9.
干部形象是干部的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干部内在素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干部形象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干群关系和所在单位的两个文明建设。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为公,能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就必然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不但会受到群众的反对,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那么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应怎样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呢?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为民作主”这种说法颇为流行,尤其在谈到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方面,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特高。有的党员干部甚至将这一词语常挂在嘴边上,似乎大讲“为民作主”就等于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实事就一定要去“为民作主”。这话干部说起采虽然顺口,但群众听着却刺耳。其实,这恰恰是“主仆”关系的错位。谁是主?谁是仆?我们的一些干部往往把关系给弄颠倒了。为民办实事应该,“为民作主”却不宜提倡。人民群众和干部的关系,是“主仆”关系,是血肉关系,是鱼水关系。人民群众是主  相似文献   

11.
《时代潮》2001,(9)
"吃派饭"对于曾经长期下农村工作的同志并不陌生。那就是在下乡工作时,由村里临时指派到农户家中去吃饭,并付给相应的饭钱。干部坐在群众家里,与农户同吃一锅饭、同喝一壶茶、同议一村事,在饭桌上往往得到许多开座谈会也听不到的情况。几顿饭下来,察民情、解民意,干部与群众贴心了,群众看干部顺眼了,工作中自然减少些官僚主义,增强些民主作风。改革开放初期,大家提议"吃派饭",说这是密切干群关系、深入基层的好方式,应大力提倡,笔者也深以为然。但不久便有人提出异议,说"吃派饭"变相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11,(12):49-49
山东省嘉祥县民政局李春杰认为,民政工作就是群众性的工作,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一项工作。做群众工作是民政部门的天职,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民政干部应该具备的本领。新时期,民政干部做群众工作应具备四种能力。一是洞察群众需求的能力。调查研究一直是民政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几十年民政事业发展证明:只有经常研究党和政府关心的事、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适应时代需要的事,才能提高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时下,常有一些基层同志感叹农村工作难做,谁就难在群众不像过去那么听话了。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活动半径延长了,生活视野拓宽了,文化水平提高了,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更加活跃了。如果我们的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然会使群众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工作的干部自觉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依据变化了的新情况,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一、为群众讲话——积极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细究群众为什么“不听话”,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一点恐怕就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追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论述,指出“群众公认”的发展轨迹及其继承性;从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迫切需要等方面论述“群众公认”原则的时代意义,并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组织部门是为党选干部,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好干部。选出的干部能否为党忠诚工作,为群众谋福利,关键是看组工干部在选人之初用人之际,能否做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党员干部作为群众的带头人和领路人,其素质优劣、能力强弱、成绩大小,  相似文献   

16.
寓知人于群众之中,干部的权力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干部的德与才,言与行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会对干部作出公证的评价;干部工作,生活,学习在群众之中,群众也最能够对干部作出公正的评价,因此,要做到知人善任,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广泛结交基层干部群众作朋友,经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崇明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探索“村级办事承诺制”,即每年村干部向群众承诺要哪些事,年终接受群众考评,干部的奖励与考证结果挂钩,几年下来,干部的威信提高了,村级组织运转规范了,群众得实惠了,这引起本刊关注:  相似文献   

18.
徐家保 《现代领导》2013,(12):36-37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东海县立足发展实际,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进一步教育干部强化“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的党性意识,针对新时期以来部分干部作风上的“感情缺乏、责任缺失、办法缺少、服务缺位”,在全县实施以“注重领导带头、注重群众参与、注重统筹兼顾和民情民意集中梳理、民生实事集中攻坚、信访案件集中化解、正风肃纪集中治理”为内容的“三注重四集中”行动.推进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到真真切切知民情、解民怨、纾民困。  相似文献   

19.
在群众眼里,他是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干部”;在下属眼中,他是不事张扬、严谨平和、颇有人缘的“好领导”;在开发商眼里,他是办事爽快、雷厉风行的“好朋友”,以至于他案发后.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县里谁出事,也不会轮到他。”  相似文献   

20.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