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与国际干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泽伟 《法学研究》2001,(4):144-153
国际干涉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法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世界新形势下 ,传统的国家主权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但日益增多的国际干涉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国际干涉与国家主权既有矛盾的一面 ,又有一致的一面。我们既要维护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 ,又不能一味地排斥所有的国际干涉 ,重要的是国际干涉行动必须遵循一些重要的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2.
黄瑶 《法学研究》2012,(3):195-208
保护的责任是21世纪初国际上出现的新理论。将该理论中的军事干涉因素与《联合国宪章》关于使用武力的规定进行比较,观察近10年来国际社会的有关实践,可以认为该理论并未在国际法上改变现行的使用武力法规则,国际社会对该理论中军事干涉问题并未形成共识。现阶段对以军事手段实施保护责任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3.
冷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欲望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断膨胀,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并公然武力攻击他国领土,越来越无视国际法的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公然挑战国际法的单边主义行为到了极点。国际法学界陷入一片困惑之中,联合国的作用在哪里?国际法能否制约大国吗?挑战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后果是什么?一、国际法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法公认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对国际法的重大贡献。从1954年的《中印联合…  相似文献   

4.
北约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合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针对利比亚的《第1973(2011)号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但排除一切形式的外国军事占领以使利比亚平民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然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分成员国在随后发起的针对利比亚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超出了《第1973(2011)号决议》的授权范围,违反了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以及国际人道法的有关规定,属于国际不法行为。  相似文献   

5.
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法上的使用武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回击往往是使用武力。《联合国宪章》第 2条确立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但按照现行国际法 ,国家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武力 :一是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 ;二是国家行使自卫权。本文以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为例 ,论述了国家使用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基础 ,以及在使用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时在国际法上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法的不同发展时期,国家可以合法采取的自助措施的范围是不同的。在现代国际法上,反报、非武力报复(反措施)和自卫是合法的自助措施,为保护本国利益采取的干涉行为具有自助的性质。平时封锁、战争、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等,为现代国际法所禁止。  相似文献   

7.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国际法律秩序的前途与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命运。通过对美国武力反恐政策与实践在国际法学界引发的争议、国际法上自卫权规则和安理会授权武力强制措施的适用性、国际恐怖主义泛滥对自卫权理论和规则的发展方向的影响 ,以及联合国在武力反恐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现有国际法理论和规则并不完全支持武力反恐 ,但是完全排除受害国使用武力反恐既不合理也不可行。为了既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又不滥用武力 ,现行国际法和联合国体制都需要改革 ,以建立一个由和平措施和武力措施共同构成的反恐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法的不同发展时期,国家可以合法采取的自助措施的范围是不同的。在现代国际法上,反报、非武力报复(反措施)和自卫是合法的自助措施,为保护本国利益采取的干涉行为具有自助的性质。平时封锁、战争、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等,为现代国际法所禁止。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干涉是国际法当中存有难点较多的概念之一。纵观当代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干涉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在19世纪其最初出现时,干涉经常是以武力干涉(armed intervention)的含义而被指称;发展到今天,每当提及干涉,人们较多的是指人道主义干涉(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本文试图从干涉的定义出发,较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只有在联合国的批准或授权下,或经被干涉国的邀请,国际社会才能对发生于一国的人道主义灾难实施人道主义干涉。而西方大国越来越倾向于擅自以人道主义的名义武力介入他国。这种单边的人道主义干涉多是某些国家实现一己私利的工具,从未成为国际习惯,也违反《联合国宪章》,因此是违反国际法的。而联合国现行的体制无法有效发挥在制止人道主义灾难方面应有的作用,使大国有了擅行干涉的口实。为此,应完善联合国的人道主义干涉体制。  相似文献   

11.
罗国强 《时代法学》2011,9(3):86-92
尽管存在"最低限度的一致",然而关于人道主义干涉的实在国际法存在明显缺陷,需要在自然国际法的语境中来考虑这一问题,并借助自然国际法来解释、指导与转化有关的实在国际法制度。人道主义干涉的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只有达到违反强行法的程度且在不与具有更高效力的其他强行法规则相冲突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如果单方面的人道主义干涉符合有关的条件(强行法)并且是基于情势的严重性、危急性和紧迫性而实施的话,则可以采取武力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国际法究竞有什么关系,国际法究竞应该如何为对外开放政策服务,需要进一步探讨。从根本上说,对外开放的宗旨和原则与国际法的宗旨和原则是一致的。对外开放的宗旨和原则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法的宗旨和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为此要实行主权平等,禁止使用武力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不得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遵守国际条约义务,以善邻之道和平相处。我国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伊拉克战争的法律依据及其引起的法律后果 ,探讨国际法在这场战争中面临的挑战。作者认为 :美英对伊动武没有合法的依据 ,它引起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 ;不能因为这场战争而否认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作用 ,而是应进一步加强该原则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通过公私领域的划分确定其管辖范围,并避免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女性主义者指出,这种划分包含着对女性的规范性歧视和结构性歧视。国际法的基本术语如国家、主权等,排除了国际法对国内违反人权事项的管辖,维护了男性在国内的特权地位。在国际人权法领域,在确定是否给予女性以人权保护时,也是以维护男性利益为出发点。女性主义方法揭示了国际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但该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人道主义干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鉴 《河北法学》2006,24(11):147-150
冷战后,西方大国以人道主义为借口,盗用和滥用国际人权保护的名义,频繁地对外进行"人道主义干涉".其实质是强制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严重违背了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以及禁止使用武力等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后冷战时代西方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的改革进程涉及诸多国际法问题,它对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提出了挑战。联合国改革与集体安全制度、《联合国宪章》的修改也密切相关。在联合国的改革进程中,现代国际法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联合国改革又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婧如 《法制与社会》2012,(25):143-144
"人道主义干涉"从产生之日起便颇具争议。人道主义干涉对现代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律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本文从传统意义上"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溯源及其实践、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上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的建议,人道主义干涉制度的重构——建立惩治违反人道主义行为的国际法规制。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维护与保障和平是今日国际法的中心课题,防止战争和保障和平成为国际法的必要组成部分。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符合这个逻辑要求。联合国宪章亦以此作为基础。北约对南联盟持续六十多天的空袭虽然结束了,但这次巴尔干冲突却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南联盟在遭到重大损失后却对外宣称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因此,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北约武力干涉南联盟的行动性质予以分析,找出真正的传统国际法的破坏者和道义的胜利者。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国能够维护来之不易的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  相似文献   

19.
人道主义干涉从产生之日起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至今国际法还未对此作出规定。冷战结束后,以"人道主义"为理由的干涉便屡有发生。特别是1999年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轰炸南联盟之后,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一直是国际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现有的国际法并且结合冷战后关于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实践中探讨人道主义干涉是否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驳“有限主权论”及“民族国家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事务的变化,对他国事务的干涉,使国际法和国际政治所赖以存在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等概念再次受到质疑,国家主权论在国际事务实践中遭遇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