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学理论》2016,(10)
甲午战后,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势。中国沉沦,日本崛起,俄国加紧在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活动,日俄矛盾日益尖锐,英日在共同对俄的基础上互相接近。基于远东格局的这种变化,清政府在"恐日""仇日"情绪的支配下,期待"联俄制日"。1896年,中俄签订的"中俄密约"和《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是清政府实施"联俄"政策的结果。清政府本意是"联俄制日",结果竟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义和团运动时期,俄国出兵占领东三省,中俄矛盾激化。中俄东三省交涉,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各种力量介入其中,受其影响清政府由"联俄"走向"疏俄"。  相似文献   

2.
转型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对政治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波兰历史上形成了民主、自由、法治和开放包容的传统政治文化以及"防俄""仇俄"的民族意识。1989年东欧剧变,作为转型"优等生"的波兰成功实现民主化目标。其中传统政治文化的延续对其转型前后的政治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对波兰传统政治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3)
在东北亚局势日益紧张的态势下,俄日北方四岛争端也更加引人关注。就历史上俄日为四岛问题多次交恶的情况看,其实质是俄日两国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领土扩张之争,历史上两国军事实力的消长使得俄日两国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互有攻守。在当今美国军力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俄日北方四岛争端必然会使东北亚军事战略格局更加复杂,影响大国间军事关系的调整,导致地区内军事力量对比与军事战略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外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冷战"的形式、模式与目的都与美苏冷战有着天然的区别。美苏冷战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而产生,这次"新冷战"则更像一个大型的广告创意。美俄双方都已展开全面的私下公关,谨防"新冷战"变成真冷战。俄美"新冷战"是战术还是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7,(4)
<正>美俄关系走向缓和?最近,在美俄两国间可谓精彩纷呈、热闹不断。一边是奥巴马政府针对俄罗斯各种"出拳",一边是特朗普为俄罗斯的各种"点赞"。"双普"频繁的友好互动与美俄的现实冲突形成鲜明对比。尽管特朗普胜选以后,双方均持续表达着改善美俄双边关系的意愿。不过,美俄两国是否自此进入冰融时代,甚至会步入"蜜月期"?从各方情境来看,俄美两国更有可能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这一态势至少可从以下方面显现: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5)
"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边博弈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苏联解体后,这种影响极大地弱化。随着苏联的继任者俄罗斯的经济不断复苏,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美俄新型三边关系重新走上世界舞台,再次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三边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也应分析中美俄三方关系出现的新特点,把握机遇,借新三方关系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孙子有云:"兵者,诡道也!"虽说外交之道与兵道差相仿佛,但最近一段时间美俄关系的诡异程度,还是让外界像雾里看花一样,看得到却看不透。7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俄,与俄总统普京表现出难得的"热乎劲"——当天晚上,两人就夜谈三个小时,谈话内容也是若明若暗,媒体猜测得最多的是"反恐军事合作",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此予以  相似文献   

8.
12月15日,俄罗斯尤科斯公司向美国石油工业中心所在地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破产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该法院遂作出判决,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禁止对尤科斯资产采取任何行动。但俄罗斯并不理会,而是于原定日期12月19日将该公司下属最大子公司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拍卖。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20日指责俄此举损害了俄商业环境的声誉和人们对俄法律以及司法机关的信心。白宫发言人麦克菜伦21日再次对俄拍卖活动表示"失望"和"担忧"。华盛顿到此并未善甘罢休,美国总统布什还准备明年2月在斯洛伐克会晤俄总统普京时提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侨园》2021,(6)
正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俄罗斯与拉脱维亚均为相关合作的积极响应者。俄罗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大国,对整个欧亚经济共同体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拉脱维亚地处波罗的海沿岸,发挥着连接中欧两大经济体的枢纽作用,也是"17+1"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俄拉两国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是欧亚大陆国家级顶层倡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以及地缘因素的影响,两国的关系及其发展也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智峰 《学理论》2011,(23):31-32
俄耳浦斯教(奥尔弗斯教)是古希腊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而柏拉图的"相"论是哲学史上一次飞跃。重读两个理论就难免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共同之处,例如:俄耳浦斯教对记忆的崇拜与"相"论的"回忆说",无论记忆崇拜还是"回忆说"都是各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版图。两者对记忆的反思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但同时有它们的不同之处,探讨其二者的相似以发掘理论与事实上本质性的差异,可以从新的视角了解希腊哲学。  相似文献   

11.
从2010年年底"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以来,阿拉伯世界的中东国家陷入巨大的政治变局和社会动荡之中。自2011年起,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自由军"和政府军交火,叙利亚国内战争爆发。及至目前,战争和冲突并没有停息的迹象。在反对派和政府军背后,一直有着美俄大国的影子。伊斯兰极端势力"伊斯兰国"的加入,以及随之相关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震动着整个世界。美俄的外部势力的干预,将叙利亚作为大国利益的博弈场,使得叙利亚局势更为复杂,前景难以预料。理解叙利亚问题,分析美俄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将有助于做出预见和判断。  相似文献   

12.
王凤阳 《学理论》2011,(1):285-286
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气词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研究对俄汉语语气词的教学,以语气词"吧"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俄语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用语言学的方法到俄语中寻找答案,从而研究俄罗斯学生该语气词使用错误的原因,力图对对俄汉语语气词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对美国的强力攻势,俄罗斯正采取迂回的斗争方式,努力通过传统的经济、文化联系和源源流长的历史,特别是经济合作关系,争取和保持俄在独联体的地位和根本利益,努力维系独联体。  相似文献   

14.
《理论视野》2014,(3):88-88
《光明日报》2014年3月11日刊登该报驻巴黎记者梁晓华的报道指出,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其实是冷战后欧、美继续与俄对峙和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更是西方利用乌、俄历史积怨,挑拨离间造成。从2004年“橙色革命”起,欧盟和美国一直毫不掩饰地支持乌克兰反对派闹事,执意搞乱乌克兰,从十年前“橙色革命”将亚努科维奇赶下总统宝座,  相似文献   

15.
不管俄是否愿意,今后几年独联体地区多元化倾向将更加明显,美俄将处于竞争共处的态势。5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应邀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并在8日抵达的当天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热点问题。这场在非同寻常时刻举行的会晤,将世人目光再次聚焦到美俄关系上。自独联体地区相继发生"颜色革  相似文献   

16.
迟勇 《学理论》2011,(15):317-318
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提高赴俄留学质量的新途径,将为中俄教育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东北农业大学赴俄留学培训基地集中了优秀的俄语教学资源和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其宗旨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赴俄留学的需求,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阶级社会,因为生产力的落后性、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社会动力机制的自发整合性等原因,人类历史总是按照发达国家侵略落后国家、统治阶级压榨被统治阶级的方式无情前进,人道主义者难以科学解释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而产生尺度纠结之苦恼意识。马克思承认历史自发发展必然性中潜藏的巨大代价,但反对用伦理道德谴责历史。马克思晚年分析中、印、俄东方社会三大国的国内外局势后指出,如果它们能够在坚持历史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方面实现有效结合,找到变革世界历史场域属性、迅猛提升生产力、降低发展代价的突破口,就有和谐而持久崛起的可能。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中、印、俄东方社会三大国当代崛起依然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隽 《政治学研究》2023,(2):152-160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译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俄裔美籍作家亚历山大·潘佐夫撰写的《毛泽东传》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从反社会主义、反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出发,打着“还原历史真相”“解密苏联档案”的幌子,宣扬唯心史观、丑化革命领袖,有意割裂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歪曲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丑化新中国前30年与毛泽东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些搞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段针对的绝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颠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荣伟 《侨园》2012,(4):46-49
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前期,中、法、俄三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一位彪炳千秋、威震四方、文韬武略兼备的封建帝王.他们分别是中国的康熙大帝、法国的路易十四和俄国的彼得一世.他们三人都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政绩,在本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句话一直是"石油圈"里的至理名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石油不过是工具,经济不过是手段。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到叙利亚战争,世界格局之变才是大国纷争的焦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