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党建》2011,(1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蕴含着我国文化建设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发展的推动者、文化建设的受益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扬文化民主,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建设活动的针对性,让文化服务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7,(7):6-6
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它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且还要解决好依靠什么力量的问题。 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认知、认同的程度,不仅关系当前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准确把握基层干部群众对  相似文献   

7.
李建国 《求实》2004,(1):72-7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 ,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 ,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文化创新要确立一个科学体系 ,这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要进行文化创新 ,需要各级政府、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10,(10):6-10
一、在融会贯通上求深化,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认识一要深刻认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10.
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动员组织群众,团结带领群众,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才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在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形成的由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荣传统及其载体。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搞清楚其动力和阻力。就动力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动力,文化惯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动力,中西文化的碰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外在动力,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之源;就阻力来说,体制上的束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大的阻力,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部阻力,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围堵和渗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外部阻力。整合动力,分化阻力,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黄伟 《理论导报》2012,(6):25-2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全国上下正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以及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切实发挥作用,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突破口,是每个社区文化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在文化工作站从事的社区文化工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任何有生命力的国家制度都有韧性。韧性越强,制度生命力就越持久;没有韧性的制度,必然是脆弱的、经受不住考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机勃勃的活力来自它具有植根人民、抗风击浪、海纳百川的强劲韧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韧性首先来自其植根人民的特性。人民群众凝聚起来的力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文化建设。从宣传文化系统的职能来看,要发挥其优势,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最关键的是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多方面的建设。 一、在思想建设方面,要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重点抓好“四个大力”。 要大力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把这一教育作为整个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认真把握理论体系,领会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正>民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团结全体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刘明明 《求实》2013,(3):54-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搞清楚可以依靠的力量和阻碍建设的力量,就动力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动力,文化惯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动力,中西文化的碰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外在动力,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之源;就阻力来说,体制上的束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大的阻力,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是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肩上的沉重包袱,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围堵和渗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外部阻力。在消解各股阻力的同时,整合各个动力为一股合力,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与人民这种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关系是我党领袖同中国历代君主最大的区别所在。 (1)党的领袖来源于人民。列宁在分析培培尔是如何成为德国党的领袖的时候说:培培尔不是一出世就是现成的培培尔,不像密纳发那样是从丘必特的脑袋里跳出来的,而是党和工人阶级培养出来的。列宁的话也提示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源泉——人民群众造就和培养出来的。党的领袖出身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一样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科学文化程度最高、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开拓者。他们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而且更主要的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在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忽视、不时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再一次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其他各种专家,…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多角度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生产力观点,深刻揭示生产力在一切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一个是群众观点,深刻揭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这两个基本观点,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