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近读"白袍点墨"和"轿夫湿鞋"二则故事,感触良多。一则讲的是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听说广西当地有送礼受贿的风气,他就问衙门里的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我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该怎么  相似文献   

2.
<正>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地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的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说:"朝廷严惩贪官,要杀头你都不怕,反倒怕  相似文献   

3.
正明代文学家叶盛的文章《郑牢论戒贪》中,讲了一个"白袍点墨"的故事。明代广西总兵山云甫一到任,听说总帅府一个叫郑牢的老差役性格耿直敢言,山云便将他请了来。山云问:"在许多人看来,对于领兵打仗的将军来说,不必计较他是否贪利,只看他能不能打仗就是了。况且,广西的风气一向是看重物资财货。既然如此,我是不是也可以贪一点呢?"郑牢说:"大人刚到此地,就像一件洁白的新袍子,有一处被沾上污秽,就像白袍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6,(6)
正明代文学家叶盛的文章《郑牢论戒贪》中,讲了一个"白袍点墨"的故事。明代广西总兵山云甫一到任,便宴请当地德高望重之士,藉此询问民情风俗。有人就将总兵府一个叫郑牢的老差役介绍给他。听说这个郑牢性格耿直敢言,山云便将他请了来。山云问:"在许多人看来,对于领兵打仗的将军来说,不必计较他是否贪利,只看他能不能打仗就是了。况且,广西的风气一向  相似文献   

5.
谈慎始     
正所谓慎始,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起第一道防线,一经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就坚决将其消灭,不开败事之端。明代有两则真实的故事颇有意思。一则是"白袍点墨",说的是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当总兵。他听说广西这个地方送礼行贿之风盛行,便问衙门里的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你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也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细读"白袍点墨"和"轿夫湿鞋"二则故事,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发人深省。一则讲的是:明代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时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  相似文献   

7.
明朝广西总兵山云与脾性耿直的老差役郑牢,曾就为政清廉一事有过一段谈话。山云说:朝廷对武将的要求是能打仗就行,而不怎么过问他是不是贪利。现在广西确有看重财、物的市风,我能否去贪利呢?郑牢答道:大人初来乍到,像穿上一件刚做成的洁白新袍,如果白袍染上墨,就始终洗不干净了。大人是愿穿洁白无污的新袍,还是愿穿染上黑墨的脏袍,那就由大人自行选择了。山云听了老差役的一番话,很受启发。他镇守广西十年之久,做到了清清白白为官,坦坦荡荡做事,白  相似文献   

8.
珍惜你的“洁新白袍”曹一凡最近,翻了翻明代叶盛写的《水东日记》,有一篇《郑牢论戒贪》,读来颇有启示。说的是明代镇守广西的总兵衙门──广西总帅府有一个差役叫郑牢。他生性耿直,敢对上司都督讲真话,都督韩观很感激他。韩观死后,山云新任都督。他首先召集年高德...  相似文献   

9.
视野     
《党的建设》2012,(8):63-63
李源潮:勿让“白袍点墨” 《学习时报》日前刊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5月25日与新任市委书记座谈时的即席讲话。在强调打牢为党和人民履职尽责的作风基础时,李源潮谈到,“我们下去调研,看到不少县委大楼、市委大楼都盖得很高,有的比省委的楼盖得还高、还气派,就感到很忧心。不光是担心盖楼花钱,更是怕干部进了高楼,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谁也不肯走出大楼,就会与群众疏远了!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丢了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相似文献   

10.
正老父亲一再提醒他做官要"干净"他满口应承却我行我素照贪不误老母亲在电视上看不到儿子的身影尚不知"出国"的老四正被组织调查"干工作要好好努力,认认真真的。别人的东西,千万千万不要动,不要贪……""大大(爸爸),坏心的事、贪官的事、害人的事,我没做过。我不贪钱;如果贪的话,就走不到今天……母亲我能照顾,姐姐和弟弟我也能照  相似文献   

11.
正交友之道,择友为先。只有选择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志向高远的朋友,才能在人生路上共同净化、一道进步;倘若选择了品行不端之人,就可能白袍沾墨,甚至同流合污。多交善友,一生少忧。从古至今,择友交友都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从"人生贵相知,  相似文献   

12.
<正>新巴尔虎左旗以加强边境牧区党建、促进军民融合为抓手,以"强党建、固边防、促发展"为主线,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打造"五联五筑"新模式:培训联抓,筑牢边境牧区融合党建的思想基础;支部联建,筑牢边境牧区融合党建的组织基础;产业联做,筑牢边境牧区融  相似文献   

13.
贪泉与廉泉     
据《晋书·吴隐之传》载:距离广州20里的石门有一眼泉叫贪泉。相传喝了贪泉的水便会产生贪得无厌的欲望,使人贪赃枉法。饮贪泉的官员也多以贪名昭著,贪泉便随之“声名显赫”,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贪官们不从自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变化首先起源于思想上的变化,要做到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不犯错误、不出问题,最重要的是打牢思想根基,做好思想上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些学者对封建社会的清官文化心存疑窦,认为清官与这个社会的制度本质无缘。诚然,封建社会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封建社会的官场规则就是以贪养官。况且清官也不只是廉洁,需"三清"同时具备才可称谓。清廉:生活清苦朴素,不贪污,不受贿,不捐公肥私;清介:为人耿介正直,不随波逐流,不阿谀拍马;清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以一己之私而忘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中组部陈希部长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王宇燕部长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也强调:"要树牢质量意识,强化组织工作标准质量过程监督。"担当才是忠诚,落实方见本色。组织部门必须敢于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才能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  相似文献   

17.
靠山吃山     
和田家窝铺村的于学忠不同,西杖子村的郑海深没有手艺也没有钱。 1997年,在乡政府做杂活的郑海深下岗了。他说他那个时候很难。家里地不多,收入还不够两个孩子上学的。没有手艺就赚不到额外的钱,想做点小生意吧,又没有资金。那年他35岁,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的。 1999年,村里招标承包荒山。郑海深认准了这是一条致富的路,东挪西借,凑足了28520元钱,在10月10日那天,与村里签了承包小西沟子3000亩荒山的合同,承包期为50年。  相似文献   

18.
爱好与垂钓     
正贪官有爱好,爱好做什么?闲情逸致,单纯玩玩,似乎不那么简单;权势加光环,招摇撞骗,以壮门面,有那意思;充当钓饵,攫取更多的钱财和名声,才是心念。于是乎,摄影的无偿玩乐,写字的任意挥洒,钞票滚滚来,名声雀噪起。沾雅带趣,比赤裸裸的金钱贿赂隐晦"雅致",貌似高雅的交流交往掩盖着肮脏龌龊的交易。罪恶被隐蔽,制度被规避,风险被减少,"贪"技高超,令人震惊,也令人不胜唏嘘和感慨。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  相似文献   

19.
20%与80%     
文人有文人的样子,有些事确实不可为,做了就没有样子,挨骂难免,当紧的是自己就看不起自己了。钱不可贪:不仅文人不可贪钱,官不能贪,民也不可贪。官贪财丢了乌纱帽,本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千难万险换来极目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都有贪官,许多朝代都有惩办贪官的法律和政举。所以,贪与惩贪,便史不绝书。贪官,在古代又称为赃官、墨吏、掊克之吏。赃,指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墨,不洁之称;掊克,原指殷纣王的聚敛之臣。单从这些名称,就可以知道贪官之可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