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信用卡能走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6,(20):43-45
近年来,一些银行为开拓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纷纷对各大高校的学生伸出了“召唤”之手,甚至在大学校园驻点、长期设办卡联络员等。据称,正当银行猛攻校园时,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已经停止办理大学生信用卡。其原因是一些大学生办卡以后长期不用,成为睡眠卡;由于银行业过度追求发卡量,重发卡不重售后服务的管理,令持卡人满意度偏低,导致大量销卡;另外,少数大学生透支后不及时还清成为呆账,虽然银行会通过短信和电话进行催缴,但还是有少数学生不及时偿还。种种迹象表明,大量发放大学生信用卡将直接影响到银行业信用卡业务的利润收入。  相似文献   

2.
视点     
《公民导刊》2013,(2):5-5
一分钱透支额度是"吞钱陷阱"一张信用卡,透支额度仅为1分。这样的信用卡不仅不能透支,还让那些忘记缴纳年费的人产生了无故欠费和"信用污点"。刚参加工作,在洪山区一家电力设备公司当销售的小段,就遇到了这样哭笑不得的事情。(1月14日《武汉晚报》)点评:信用卡透支额度仅为1分,这实在不合常理。然而,于银行却是精心算计的赚钱高招。银行要赚钱,追逐其利润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这样做,虽然"斩获"颇丰,却贪小失大,丧失了信誉,失去了客户,套用一句俗话,最终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较之以往有所增长,且出现了新的不法态势.即在实践中出现这样的案例:妹妹办卡,哥哥使用并恶意透支;父母办卡,子女使用并恶意透支;行为人从多名朋友手中借其信用卡使用并恶意透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根据这一定义,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持卡人”,但目前尚没有司法解释明确“持卡人”的范围,从而使司法实践中在处理该类案件上存在争议。本文将在现有争议的基础上,重点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小到大都是安分守己的许薇认为自己的不良记录有点“冤”。许薇在北京某媒体工作,2005年底正赶上商业银行争相圈占信用卡业务,一家银行的信用卡推销员上门服务,为单位的员工集体办卡。  相似文献   

5.
先说三个小故事故事一院某男,年届三十五,本科学历。近来,他在应聘一家银行的信用卡推销工作时受挫。追问人事主管,为什么连推销信用卡这份活都不接受他了?人事主管是位中年妇女,眼皮都不抬地回答说:"年纪这么大了还来搞推销,忒没出息了吧。"此男憋了一通红脸,放眼望去,排排来面试的竟都是一张张稚嫩的面孔。  相似文献   

6.
居民身份证重码谁之错──一起原告撤诉案件留下的思考沈望云公民欧某持身份证向市工商银行申办牡丹信用卡。银行在办理中发现欧某所持身份证号码已被他人先前使用,且使用人系蒋某。欧某的办卡事宜因身份证有疑而遭拒绝。面对银行的拒办.欧某只好向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要...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诈骗犯罪是随着信用卡作为银行的一种新型支付与结算手段而出现的。犯罪分子能成功行骗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用了发卡银行规章制度以及信用卡本身的某些缺陷。我们可根据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特点 ,从健全银行信用卡制度入手 ,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并且对现有信用卡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 ,开发保密性和安全性高的信用卡 ,如IC卡 ,必能有效地防范这类犯罪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劲鹏 《公安教育》2023,(11):42-46
<正>自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的第一张信用卡后,我国信用卡发卡数量稳步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开立银行卡数量已达95.73亿张。近几年,信用卡诈骗犯罪是公安机关打击金融诈骗类犯罪的最主要类型,而恶意透支占全部金融诈骗犯罪案件的七成至八成。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程序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9.
“猜猜我是谁”,“您的信用卡欠费”,“您现在有一张法院传票”……一通“朋友”间的寒喧通话、一条普通的“银行”提醒短信、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却又将信将疑的电话,都已成了电讯骗子们精心摆下的一场场惊天骗局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智能卡又叫做IC卡(IntelligentCard)。智能卡是一种塑料胶片卡,其卡片形状大小一般与社会上流行的信用卡相同。这种智能卡具有智能是因为在塑胶卡片上装有一个有CPU和存贮能力的晶片,实际上它就是一台超小型的微电脑,所以又被称为微电脑卡。智能卡有极强的安全性。据有关资料报道,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行的上亿张的智能卡中还未发现一张假卡出现,这是因为每张卡出厂时有一个唯一的编号,智能卡系统用各种密码值通过对该编号加密后作为卡的唯一标志存贮在智能卡上,使每张卡即使存贮同样的资料(信息),卡上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防范信用卡诈骗案件的发生信用卡是银行或专门机构发给消费者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是一种交支付与信贷两项银行基本功能融为一体的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市场流通的高速发展,信用卡这种方便而安全、又以过村女的优越忖越来越易被广大消赳利共受是乎我种。诸如"牡...  相似文献   

12.
吴洁 《小康》2013,(9):74-75
一时疏忽大意,忘记在最后期限还上信用卡欠款,是不是还"有得救"?信用卡只差一点零头未补齐,难道就要为所有的欠款承担利息?从7月1日起,《中国银行卡行业自律公约》正式实施,按照要求,各银行要为客户提供信用卡"容时容差"服务,即允许持卡人在还款时有一定宽限期或小额不足额清偿。新规一出,得到了广大信用卡持卡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后,于2012年5月11日晚上在一家商场购物刷卡时,发现卡内缺失39万余元。报警后,经公安部门调查显示,39万余元被盗刷款系南方某市一居民在当地消费显然,我所用的信用卡已被复制并盗刷。在暂时未能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我找到信用卡所在银行,要求承担被盗刷而丢失的39万余元钱。尽管我一再强调自己所办理的信用卡从未离身,39万余元被盗刷时间段内,自己并未在  相似文献   

14.
信用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和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信用卡从 1979年传入中国,至今虽然只有 20余年的时间,但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我国各类银行信用卡已达两亿张,年交易额超过万亿元。伴随着信用卡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类信用卡犯罪也日益猖獗,其中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诈骗银行资金表现得尤为突出。恶意透支造成了银行资金的巨额损失,严重阻碍信用卡的推广使用,所以,预防和打击恶意透支,对于维护金融秩序,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15.
现金焦虑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10,(12):38-39
就在央行宣布加息的第2天,外贸经理潘慧有一笔10万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刚刚到期,只不过她并没有像之前一样继续办理定存,而是决定再观望一段时间。"存银行,钱缩水。"潘慧说,10万元放在银行一年,就要"贬值"1100元。  相似文献   

16.
漫话信用卡     
信用卡是指由银行或专门公司发给持卡人的、用于在金融机构存取款、办理结算,或在消费场所进行消费的一种支付工具。据工商银行总行统计,至1994年末,牡丹卡全国持有量为320万张,北京地区持有量为近9万张,且增长势头较为猛烈,信用卡正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中。但随着信用卡的推广,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胜 !”隔着高高的柜台 ,营业员叫着大厅里顾客的名字 ,一张已经办好的太平洋借记卡放在他的手边 ,但他并没有把卡放进柜台上那个不锈钢凹槽里。一个头戴无檐帽、戴眼镜的小个子闻声凑了过来。“你在卡上存了多少钱 ?”营业员问。“55元。”小个子答道。营业员抬头看了对方一眼 ,轻轻一递 ,那张卡便悠然滑进了凹槽。小个子伸手把卡攥住 ,转过身就急匆匆出了门。这是2000年1月30日下午4时发生在郑州一马路某银行的一幕。办卡的营业员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就是这个戴无檐帽的小个子 ,竟然演绎了河南省建国以来第一宗耸人听闻的盗…  相似文献   

18.
孙红英 《政协天地》2013,(10):44-46
传说,凤凰是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恩怨投身烈火,换取人世的幸福与祥和。而经历了烈火煎熬和痛苦考验的凤凰获得重生后,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题记今年5月,福建鑫威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夏珍获得了"福州市劳模"的称号,认识她的人都说这是名至实归。别看她是个漂亮女子,干起事业却是个拼命三郎。郑夏珍1988年下海经商,在经营食用菌批发生意同时承包酒店。酒店赚了钱,却发觉自己"太闲",想找个"天天有事忙"的活儿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朋友告诉她:"那就搞实业、办工厂,保证你天天有忙不完的事。"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辑 《创造》2010,(4):107-107
<正>在中国,是不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银行信用卡,建立支持这种信用卡的网络,或进行同业银行销售网点间交易的。目前,一些外国银行对此规定已经受不了了。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的三大信用卡公司(威士、运通、万事达)已经讨论是否就信用卡准入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因为,据他们估计,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显然已经呈现出"这边风景独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要碰到许多桩喜庆事。譬如每年生日、结婚生子、升职加薪、乔迁新居和子女升学等等,都是值得庆幸的喜事。每办一桩喜庆事,都会有无数张请帖在你手中滑过,可你想到过吗?这些请帖也会衍生出财富来!在深圳,有这样一名女孩,她在一次朋友的婚礼上,偶然发现了“送帖”的商机。几经波折,她使自己变成了一个职业“报喜鸟”,一张张小小的请帖能让她每月赚上万元,还从此过上了有钱又有闲的滋润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