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影,而新一轮产业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调整.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的同时,大国间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 总体上看,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三大态势.第一,世界经济格局依然"乱象不减",金砖国家作用突出.自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之后,美、欧、日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下降明显,由2010年的5.1%和2011年的3.8%进一步下滑至2012年的3.3%.其中,美国继续被高失业率、低速增长困扰,欧盟成员国则大范围陷入衰退,日本经济更是没任何起色.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连推货币宽松等"治病药方",但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金融和经济的范围,涉及国际格局、经济全球化、国际秩序、国际机制、国际思潮、新兴经济体、大国关系、发展模式、文化多样性、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方方面面。当前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变革。在大变革中,国际格局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及发展模式多样化向广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政治和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大国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但这次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过后,短期内国际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2007年7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并导致世界经济急剧收缩.IMF最近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0.5%至-1%,发达同家经济将下降3%至3.5%.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迅速上升。建立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不但不能反映新的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现实,更无法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发展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正>2011年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一年。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影响深远的大事层出不穷。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变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整体崛起势头,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西亚北非等局部地区形势进入动荡与变革交织的不稳定期,能源资源、网络安全、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强劲发展,国际力量均衡化、国际秩序合理化趋势深入推进,国际思想领域进入深刻反思期和活跃建构期。但世界力量格局北强南弱的局面仍将长期存在,多极化发展仍然是一个长期曲折过程。我国在十一五时期外交大有作为,加速进入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十二五时期恰逢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机遇仍大于挑战。外交工作宜牢牢抓住为发展服务的主线,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实现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转型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了全新的挑战,发展战略和定位面临新的抉择和调整。2012年是包括俄罗斯在内许多国家的总统选举年,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将会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2012 年 4 月 21日,由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和中国世界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严重冲击,呈现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发展趋势。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非洲大陆产生影响,从而使非洲的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非洲国家追求联合自强、自主发展的成果。我国应抓住机遇,加强中非的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和速度,推动着中国迅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面临着一次特殊的大机遇和大挑战.新机遇意味着新环境,新角色意味着新担当.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总体得到优化,将迎来更快的上升期.就国际政治安全环境而言,危机开始使世界回归新现实的本质要求,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开始变革,这与和平发展要求相一致.但是,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也使国际战略环境步入不稳定期,西方对华加紧实施"两面下注"的战略,外部世界对中国迅猛崛起有疑虑、恐慌、排斥的复杂心态和"过激反应",尤其是国家安全挑战之多、影响之大、内外联动之紧密、周边地缘战略环境之恶化,为近年来所罕见.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中国的经济成功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可,在危机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被各国寄予厚望,国际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同时,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而危机引发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是对中国的最大威胁.就国际舆论环境而言,总体上对中国是不利的.国际涉华舆论主要被西方主流媒体所垄断,它们涉华报道的框架和议题至今未发生根本变化,而我们的正面引导力和影响力不足,缺乏足够有效的中外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国际涉华舆论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和巨大张力.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我们要善于从挑战中捕捉和运用特殊机遇,推行外交新政,实施新的外交布局,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以便为未来争取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最后一年国际金融的发展状况对新世纪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主导和影响全球的重要一极--美国金融趋势与风险对国际金融格局乃至发展趋势更具较大的作用;加之美国经济处于硬着陆与软着陆的争论之中,金融风险的压力更为沉重,但其潜在的优势也使其具有化解危机的能力,而不确定性、不明朗性的趋势将会加大国际金融波动与调整的压力.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与缓解过程,国际金融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对世界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正在加大.因此,预测国际金融前景,对于把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脉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政治格局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体系受到剧烈冲击,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与美国的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有望进一步延长。  相似文献   

12.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和中国加速崛起三大动力作用下,国际政治在权力结构、问题议程和决策规则层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正在加速步入以权威缺失、模式困惑和全球化阶段性停滞为标识的后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在给中国提供新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国需要重新反思对外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方向,在坚持国内优先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外交资源的投入,在保持战略防守的同时加强战术层面的主动性,为国内治理和长远发展创建新的环境空间,为中国顺利崛起预做绸缪.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不少人将抑制全球危机、重振世界经济的厚望寄托于二十国集团会议,一时间关于美国霸权衰落、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的声音此起彼伏。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格局,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中的格局,也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国际秩序的外延非常丰富,但分析国际秩序是否发生根本变化,始终绕不过对国际格局是否根本变化的分析。金融危机后,美国在国际格局的主要领域中仍将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催化世界大变革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祖贵  刘钰 《亚非纵横》2010,(2):34-42,51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下,多极世界格局的特征,在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战略调整,及主要战略力量关系变化上,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呈现。与之相适应,国际体系和平渐进的变革,在主要各方的激烈博弈中,从机制到理念,再到力量组合,都有新的发展。这种格局转换和体系变革的加速,势必造成权力真空与混乱无序。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发酵,国际安全形势整体上变得更加复杂严峻。亚洲作为这场大变局的新中心,集中体现了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中的动荡、重组和不确定。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力量的互动,愈显全方位、大纵深、高频度的密切活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经济新特点、新格局、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上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二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下半年,金融危机触底反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经济衰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绿色经济"发展将呈强势,全球经济要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6.
战后以来,强大经济实力始终是美国霸权政治的基础,金融则扮演了美国经济"晴雨表"的角色。2007年后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削弱了美国霸权的经济"实力",使美国霸权战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领域,奥巴马政府实施了经济优先战略,推动美国霸权战略的"国内化"转向,力图夯实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基础;在国际政治领域,加速推进"转型外交"进程,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在军事领域,采取相对收缩的军事战略,适时调整海外军事布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政治生态剧烈变动,世界处于大转折时期。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是动态的,随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而变化。近10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相对下降。国际格局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引发各种矛盾与摩擦,特别是大国之问,现有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突出起来。  相似文献   

18.
现行国际秩序是二战后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下确立的,明显反映了西方的意愿、要求与利益.冷战结束后一段时间,由于两极格局解体和美国的超强地位,国际秩序甚至有了美国独大的特征.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西方主导、美国独大的国际秩序的弊病暴露得更为彻底、鲜明,已难以为继,所以G20崛起乃历史之必然.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顺应国际潮流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新民族主义理论,并依据新民族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不断调整经济战略,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局、拓展外交和振兴经济的重大措施,使危机四伏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国际政治经济界人士的瞩目。一、调整经济战略的国际国内背景萨利纳斯之所以提出新民族主义理论及推行新的经济改革战略,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上看,首先,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东西方矛盾缓和之后,南北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极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兜售西方的价值观和进行“体制输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打击。不论是欧洲地区此起彼伏的债务危机,还是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全球经济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然而,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少,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三个角度探究国际金融危机后东盟10国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