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明确后,迫切需要尽快正确定位科研工作,创新科研工作机制。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学科起步建设必须依托学科科研工作;科研工作应以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为重要内容,坚持科教融合,开展公安行业技术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开展科研工作及创新工作机制的发展战略、发展路线、工作布局及科研环境与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2.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形势新要求,做出了加速推进任职教育创新发展、发挥科研对任职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等重大战略部署,对促进任职教育院校科研工作、推动科研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贯彻十六次院校会议精神,任职教育科研工作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改革创新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教学与科研是院校发展的两个基本环节。随着我院校各部门工作的逐步正轨化,亟需我们谋求一个切实可行的科研发展战略,以此推动院校科研工作的大发展,增强院校科研实力,提高院校科研对公安实战的指导能力。 一、公安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任务 科研工作,即公安学科理论与公安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它是将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与  相似文献   

4.
对司法警察类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警察类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水平与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 ,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对大多数院校来说还是一项新课题。强化科研意识、明确科研工作方向以及加大科研管理力度应成为司法警察类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研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前部队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赋予了院校历史性重任。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完成好历史使命,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军队院校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要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中科研创新是院校学科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应注意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解决好观念创新的问题观念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精髓,许多重大的科研难关无一例外都是在创新的观念引导下攻克的。相反,有不少科研工作者虽然整日辛勤耕耘,但终因思想…  相似文献   

6.
院校科研工作如何根据任职教育的特点,准确定位,发挥作用,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教研一体化”是任职教育院校科研工作的新思路。其思想体现在:学员关注的“问题”就是科研选题、科研过程也是教学过程、科研成果就是教学内容、教员学员都是研究主体、实践效果就是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高校科研工作是国家、社会及高教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现实原因 ;高校科研工作要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指导思想 ,从而构建起科研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青年教师是行政院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的科研能力直接决定了学院发展的前景和动力。本文通过对某行政学院科研能力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行政院校青年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来着青年教师自身因素,当然也有来自科研政策方面的问题。正因如此,行政学院要谋发展,就要解决当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高专科研工作要摆脱目前严重滞后的状态 ,就要以新的思维和理念实现对高专科研工作的再认识 ;要以创新理念推动高专科研体制改革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实现高专科研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要突出课题的开发与管理 ,努力提高高专科研的水平和档次 ;要加强高专的科研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推动高专科研工作提供有利的档案资源 ;要充分利用现代校园网站技术 ,加强与外部经常性的科研交流与信息沟通 ,为高专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但是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应围绕科研工作积极建立协作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各种机制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参政党的科学发展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参政党的发展方向.当前,参政党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不相配套的地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在增强参政意识,强化政党责任;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学习型政党;完善和拓展现有的制度化参政议政渠道,建立和完善参政议政机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与执政党的协调合作;拓展履职空间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2.
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文明模式和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内部结构、鲜明的体系特征,完全符合关于科学理论体系的判断条件,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就必须把握它的科学体系;也只有从科学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它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在评价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社会发展指导理论,其科学性体现在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什么"、"如何发展"、"怎样评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来,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效正在显现.同时也应看到,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尚需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说,都与管理不科学、不精确、不到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远长 《理论前沿》2004,(15):17-1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目前,有些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有差距,转变发展观念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GDP的关系。现行GDP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国民收入统计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GDP是反映一个国家规模、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但理解和贯彻这一科学发展观,应当有辩证观点。首先,贯彻“以人为本”应有辩证观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指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并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归宿。但无论人本身,还是人的需要本身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因而,我们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矛盾。先就人而言,他是个体与群体、现代人与未来人、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对立统一,我们在贯彻“以人为本”时,显然不能只顾其一,不顾其二;也不能把二者平均对待,而应以一方面为主。例如就个体…  相似文献   

18.
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应被理解为持续增长,低代价增长,有意义增长和用科学手段实现的增长.我国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应从发展动力入手,以全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来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重视人在经济中的地位.办法是从地方政府考核入手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动力,用法律来保证制度的长期性,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制度约束,并以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的高度,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深入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要从当今时代的新变化、国内实践的新发展和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的高度,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深入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品质。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品质,深入揭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有两种情形:一是经典社会主义,其语境是产品经济;二是实践的社会主义,其语境是市场经济。两种语境的不同意味着,实践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具有差异性。在哲学意义上,改革是一种历史文本,“改革”的背后是“发展主义”对“公有制主义”的替代;当代中国的政治理念的发展图景可概括为:所有制标准论-生产力目的论-发展主义的演进及对它的有限性匡正。未来中国发展.首先要对经典社会主义进行深度的理论反恩;其次是要对实践社会主义进行科学的认知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