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旱5月6日上午,“甲申年海峡两岸祭祀后土圣母大典”在山西省万荣县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120多位专家、学眷及两万余名当地干部群众聚集万荣后土祠,共祭后土圣母。  相似文献   

2.
杜中伟 《前进》2017,(1):57-58
正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下大气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丰润文化滋养,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万荣历史厚重、文化资源丰富,万荣精神远近闻名,"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重点开发八大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七大文化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名县"。立足实际,重点开发八大特色文化一是后土文化。后土祠承载的后土文化,蕴含着  相似文献   

3.
<正>5月12日至13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新时代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高端论坛在山西晋城举行。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出席并致开幕词。本次论坛作为第四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项目之一,以"神农炎帝文化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张希清教授主持,旨在进一步挖掘、传承炎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财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铸魂,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做出贡献。"炎帝神农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展开了五千多  相似文献   

4.
两岸一家,寻根同游。作为第二届(中国·余姚)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活动之一,“2011年海峡两岸同胞河姆渡寻根之旅”活动于5月26日至28日在余姚举行,来自台湾和长三角地区的10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活动,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增进了海峡两岸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联系交往,推动了姚台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两岸一家,寻根同游。作为第二届(中国·余姚)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活动之一,“2011年海峡两岸同胞河姆渡寻根之旅”活动于5月26日至28日在余姚举行,来自台湾和长三角地区的10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活动,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增进了海峡两岸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联系交往,推动了姚台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关注后土祠     
HoutuTemplewasthevenuewhereancientemperorsusedtogotoworshiptheEarthGod-Nuwa,whoisalsoknownasthemotherofChinesenation.TheTempleislocatedonaloessblufftothenorthofMiaoqianVillageofWanrong(originallycalledFenyin,becauseofitslocation:ontheeastoftheYellowRiverandonthesouthoftheFenheRiver)CountyinsouthernShanxiattheconfluenceoftheYellowRiverandFenheRiver.秋风楼昂首,黄河见证沧桑巨变,后土祠修葺一新迎接八方宾客。4月19日,全世界华人的目光聚集在被尊为中华最古之“源”、最早之“根”的万荣后土祠,18个国…  相似文献   

7.
《台声》1998,(2)
1997年12月23至28日,海峡两岸儿童“我的梦’”绘画比赛获奖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绘画比赛全国共有24个省市、8O00多名6至12岁的小朋友参赛。共评出金奖6名,银奖6名,铜奖72名,佳作奖480名。海峡两岸儿童绘画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1993年和1995年曾相继举办过两岸儿童画(唐诗)、画(寓言)比田。两岸儿童以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和出人意料的大胆用色,勾勒出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此次画展,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顶新国际集团(康师傅)、海协…  相似文献   

8.
后土祠,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一部人类文化史,她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起始和兴衰,是北京天地坛的渊源,她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全世界华人所共认之。———题记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溪口举行。海峡两岸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溪口,围绕"中华文化的礼俗传承"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清明文化的核心是"慎终追远",是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纽带。这些民俗文化对于凝聚民族认同、提升"两岸一家亲"的共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率团出席论坛。蒋孝严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清明文化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2日至3日,2017海峡两岸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两岸武术爱好者汇聚一堂,共同研习中华优秀文化。武术盛会传承民族文化来自京津冀等省市和台湾地区的55支参赛队伍、493名武术爱好者参赛。参赛者年龄跨度从5岁到71岁,分别参加了南拳、长拳、太极拳、刀术、剑术等888个单项6个集体项目的比赛。开幕式上,海峡两岸武术爱好者进行了精彩的武术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13日至18日,由湖北省台办、湖北省民宗委、十堰市政府主办,湖北省鄂台交流促进会、武当山道教协会等承办的“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在湖北武当山举行,有280多名台湾道教界人士参加论坛。这是海峡两岸道教交流的一次盛会,对增进两岸道教界的相互了解,弘扬武当文化,促进两岸交流,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统促会理事张继禹评价说:“两岸的交流很多,但是举办两岸道教文化论坛这是第一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举办两岸‘武当文化论坛’,能进一步地促进两岸道…  相似文献   

12.
正2月16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研究院、珠海市农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全球华侨总会、中澳青年文化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8年首届海峡两岸(农耕)艺术节在广东珠海举办。艺术节旨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加强海峡两岸农耕文化及民风民俗的交流互动,增进两岸文化艺术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发展,设置"珠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9,(21)
<正>10月12日至13日,由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共同主办的"己亥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经贸交流系列活动"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千余名嘉宾、学者参与,共同弘扬炎帝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系列活动以"深化文化经贸交流共推两岸心灵契合"为主题,涵盖现代农业对接会、现代制造业对接会、己亥年海峡两岸炎帝陵祭祀大典和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旨在弘扬炎帝神农文化,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统一论坛》2008,(2):62-62
2008年3月8日,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寿山石文化交流展”在北京开展。中国统促会副会长张克辉、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郭俊次表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寿山石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特殊载体,将搭建起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千百年来,炎、黄二帝不仅是华夏儿女尊崇的先祖,更是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位于山西省的高平市现存神农炎帝遗址遗迹数量多、质量高、说服力强,众多专家断定高平应为炎帝创业之地、奋斗之地和献身之地。近年来,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高平炎帝陵  相似文献   

16.
两岸文化上的差异由于半个多世纪的政治对立、交流不畅及其他一些人为因素,导致了海峡两岸文化互动的缺乏,不仅缺乏官方的互动,民间的互动也不甚理想,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大陆  相似文献   

17.
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杰 《两岸关系》2008,(2):14-16
1月下旬,“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两岸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一起就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目的是用儒学力量凝聚两岸同胞文化共识,弘扬儒学精华以巩固两岸文化根基,促进两岸文化发展,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18-19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台湾淡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本次会议主题是:自古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基本规律;不同历史时期两岸在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关系。来自海峡两岸的2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6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9.
5月13至18日,由湖北省台办、湖北省民宗委、十堰市政府主办,湖北省鄂台交流促进会、武当山道教协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承办的“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在湖北武当山成功举行。280多名台湾道教界人士参加论坛,参加活动的总人数近500人。此次论坛,是海峡两岸道教交流的一次盛会,对增进两岸道教界的相互了解,弘扬武当文化,促进两岸交流,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常玲 《台声》2007,(10):47-47
2007年8月14日,由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共同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职业学校)校长论坛”在厦门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来自两岸的200多名校长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