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罕见的2人颈部被电线完全“割”断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法医学上,将致伤物分类为锐器、钝器和火器,但在办案实践中,有些致伤物很难界定是锐器还是钝器。当某些钝器(物)在高速运动状态下接触人体的时候,钝器伤的特点可能不明显,会表现出锐器(物)伤的特点。本文作者遇一颈项部被电线完全“割”断的罕见案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论表皮剥脱孙德江,杨玉璞表皮剥脱是钝器伤中最轻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表皮剥脱(abrasions)意为擦伤,磨擦所造成的损伤。因此,一些法医学著作,多把表皮剥脱"又称为擦伤"。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二者无论在概念、含义、...  相似文献   

3.
捅创论(附尸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尖无刃的细长钝器,沿其长轴戳入人体形成的创伤应命名为捅创。国内外现有的法医学书籍很少甚至没有描述过此创,个别作者将其归入锐器刺创。本文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不仅该创的致伤物为无刃无尖的棍棒类钝器(如木棍、木桩、手杖、擀面棍、铁锹把、竹竿、筷子、钢筋)而且成伤机制、形态学变化也与锐器刺创不同,应属于钝器伤。  相似文献   

4.
玻璃品整体为钝器,分离的碎片为锐器,其作用于人体时具钝、锐器伤特征。现将本人近年来对玻璃损伤的案例观察报告于下。损伤检验资料玻璃器(如酒瓶、花瓶、烟灰缸等)打击头面部致伤6例,玻璃器未碎。检见损伤:(1)片状皮下出血,其边缘清楚;(2)圆形、类图形及片状表皮剥脱,剥脱面光滑,无点、线状擦划痕,有两例见大片表皮附着于剥脱面一侧;(3)条、弧形挫裂创,创周见条、片状表皮剥脱,其面光滑,创壁间有组织间桥,创底不平整;(4)有一例检见颅骨线状骨拆。玻璃碎片致伤3例。一例吻须自杀未死者,颈部见多道线状表皮剥脱,多…  相似文献   

5.
<正> 眼钝器伤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经常遇到。眼作为特殊器官,由于其解剖部位和组织结构具有特殊性,其钝器损伤表现多种多样,在法医学鉴定中有一定的难度。有关法医文献报导较少,现报告6例,并就眼钝器伤的法医学鉴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例1.男,25岁,工人。6年前征兵查体双眼视力均为1.5。1985年2月4日被人用手指戳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案例1:1997年8月5日,某县化肥厂旁地内发现一高度腐败男尸,尸检确定为凶杀,经过侦察抓获了死者姘妇朱某某(女,38岁)但朱称其与死者约会时,突然窜出两人,将朱打伤,将其姘夫杀死。检验朱损伤见头顶部有表皮剥脱伴皮下出血,左肘关节上、下背侧各有一圆弧形、线形表皮剥脱,左上臂背侧肩关节下有两处片状表皮剥脱,左背部肩胛下有一2.5cm长创口(已缝合),方向左下至右上,右侧臀部有片状皮下出血。根据损伤情况分析:其一锐器伤深及皮下,钝器伤仅表现为表皮剥脱,皮下出血均较轻微;其二损伤虽然都位于背侧…  相似文献   

7.
<正> 法医活体检验中,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包括表皮剥脱伤(擦伤)、挫伤(皮下出血)和开放伤口等。根据医学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判定出其伤害赔偿的基本标准,对人体伤害赔偿的司法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软组织损伤的赔偿提出意见,供商榷。1.表皮剥脱伤(擦伤):表皮剥脱伤(擦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学鉴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推断致伤时间及损伤是生前或是死后造成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对大白鼠皮肤在钝器伤后1小时内其损伤组织中的组织胺与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生前伤与死后伤中组织胺与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进行比较,探讨钝器损伤后局部组织的组织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 男,22岁。头部多部钝器伤,双手抵抗伤,左胸腹部4处锐器刺创,致内脏破裂大失血死亡。头部损伤共10余处,其中(1)头皮挫伤出血,但无表皮剥脱,如右颧颞部、左颞部,呈园形,直径约5cm,相应颅骨呈放射状线形骨折,  相似文献   

10.
在人身伤亡案件中,时常见到一次打击形成的多处多种损伤。熟悉该类损伤形成机制,了解对它的识别方法,对鉴定工作很有必要。现将本人对该类损伤18例的探讨报告于下。检验资料钝器伤10例。其中棍棒伤3例:一次形成右上、下眼睑小片状表皮剥脱及右颧至右下颌9×2.2cm纵向间断条片状表皮剥脱伴颧骨骨折1例。一次形成受击处挫裂创、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挫伤或颅内血肿,对侧形成对冲伤或延伸骨裂致硬膜外血肿两例;木凳伤1例:一次形成头顶部纵向条形浅表挫裂创,右顶结节外皮下出血、头皮血肿、线状骨折及硬膜外血肿;片石伤1例:一次致头…  相似文献   

11.
在钝器损伤中,一个致伤物体与人体接触一次,可以形成两个、三个、乃至更多个损伤。这种损伤,自于其数目较多,而且常常是分散孤立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稍一疏忽,会将多个损伤,看成是一个致伤物体多次打击形成或者是多个致伤物体形成的多数的损伤,从而导致鉴定的错误。只有真正地认识和掌握了这种损伤的特点,并在检验损伤时,注意观察和识别它的特征,不仅可以作出致伤凶器的推断,而且通过与嫌疑凶器的比对检验,也能够准确地认定致伤凶器。例如,某市倪某被杀案,尸体检验时,发现其左顶结节的前方有两个并列的“L”形头皮挫裂创,…  相似文献   

12.
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就是要使审判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居于中心的地位和起决定的作用.控诉、辩护和审判是刑事诉讼的三大基本职能,虽然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因为有“审判”的字眼,可能会使人误以为仅仅有促进审判职能实现的作用.但是,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就是要通过把审判变成一个使控诉、辩护和审判各显其能的阶段,从而促进刑事诉讼基本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谈谈徒手伤     
徒手伤是指用手、足、头等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损伤,常见的作用方式为拳击、掌击、手指掐压、足踢、牙咬、头撞及肘顶等。徒手伤轻者可致表皮剥脱、皮下出血和浅表的挫裂创,重者可致骨折、内脏破裂,甚至死亡。在法医学活体检查中,徒手伤所占比重极大。由于行为人对被害人致伤部位、作用力大小和方位的不同,徒手伤除典型的新月形表皮剥脱及  相似文献   

14.
头皮混合裂创的鉴定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胜安 《法医学杂志》2000,16(4):243-243
头皮裂创在法医临床中常见。当头皮既有锐器创又有钝器创时,如何进行鉴定的问题,众说不一,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运用头皮混合裂创中锐、钝器创各自长度与《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第六条的标准长度相比的比值之和进行计算,并总结为一个公式,借助这个公式,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审判工作起指导与参考价直作用的法院案例自然是那些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法律逻辑及语言表述甚好的为最高人民法院认可的判例。法院案例能否对审判工作起指导与参与价值作用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判例在国家司法实务中具有怎样的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谈得上法院案例对审判工作的指导、影响及参考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两种DNA提取方法检测微量陈旧汗斑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人体接触过的衣、物常常附有体表脱落的上皮细胞成分。有试验证明,人体只要接触物体5秒钟以上,即有可能细胞遗留在物体上,也就是说,有可能留下核DNA及线粒体DNA[1]。在刑事案件中,如能成功地对有关物品上粘附的脱落上皮细胞的DNA检验,便可为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2]。作者在实际检案中遇到一例微量陈旧汗斑,通过联合应用两种DNA的提取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解决了该案的难题。报道如下:1简要案情2003年初,某女被杀害。现场提取男士夹克衫一件,领后部有可疑油渍样斑迹,考虑此处有穿衣者留下的汗斑。2检验2.1检验材料犯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铁路行车影响下形成的头部道碴创之形态特点,探索其与一般头部钝器打击创的鉴别方法。方法对1994~2008年间怀化、长沙铁路公安处管辖内发生的因铁路行车的影响形成了头部道碴创的损伤案例从创的分布特点、创角的锐利程度、创缘的挫伤、创壁的光滑程度、创的深度、颅骨的损伤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常见棍棒、锤类、石头等钝器打击头部形成的创相比较。结果与打击时受害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不同,铁路行车影响下人体头部所形成的道碴创是在头部处于运动中形成;两者由于致伤机理不同,导致头部创呈现不同的特征。结论铁路行车影响下形成的头部道碴创具有独特的特征,可与头部钝器打击创鉴别。  相似文献   

18.
沈璇 《中国审判》2013,(11):44-45
<正>从2010年起,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审判管理机制改革,从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入手,成立专业化审判庭或合议庭,对同类型案件或近似类型案件进行专门审理,以"五大特色"集中打造审判专业化、法官专家化、管理科学化的工作模式,在如何提高基层法院审判专业化水平、提升审判质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道路交通纠纷案件解决方式协作化该院从2010年起,定期调研全市道交改发案件,从每起案件中总结审判规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她从经济庭到民二庭,见证了金融审判历史变迁;办理了百起重大疑难案件,裁判文书获得说高人民法院表彰;撰写的调研论文屡屡获奖;她,就是夏林林法官,现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北京市第五届审判业务专家。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事诉讼中调解与审判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民事诉讼中调解与审判的协调刘乃忠,向俊一、民事诉讼中调解和审判的相互位置及关系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发挥审判机构的职能,促进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增加透明度,我国各级法院从八十年代后半期起纷纷开始了对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民事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