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蒙柳  童俊 《法制与社会》2010,(24):77-78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迅速崛起。但是,元标签、链接、放置甜饼和垃圾邮件等网络技术被众多商家滥用,虚假广告充斥网络。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与网络广告的发展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它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违反竞争法的网络广告,考量了相关法律适用现状,并提出了网络广告法律规制的建议:在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制网络广告的同时,将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结合起来,以弥补法律的缺陷,且由于网络广告的无国界性,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广告管理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雪梅 《行政与法》2005,(6):115-117
由于行业协会以充分维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为目的,因此行业协会具有天然的反竞争倾向,应当成为我国竞争法所规制的主体。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有多种表现,包括对非协会会员的反竞争行为、对行业协会会员的反竞争行为以及行业协会之间的反竞争行为。我国法律对行业协会反竞争行为的规制严重滞后,必须尽快加强相关立法,包括《行业协会法》与《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3.
数据抓取是数据处理的前提,是数据产业的基础,更是推动数据普及运用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包括《数据安全法》在内的相关立法,并没有为数据抓取划定边界.实践中,《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泛化适用已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数据经济社会效能的发挥.数据问题的合法性判断具有高度场景化的特点,抓取行为是否具有不正当性应结合数据交易价值和个案抓取手段进行判断,抓取行为是否产生竞争损害则取决于对后续数据产品及服务的市场替代效果评估.若以"数据垄断"对不正当抓取行为进行抗辩,在无法达到垄断的市场判定标准情况下,限制抓取行为也将构成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外,在竞争法框架下还应考虑自由公平竞争秩序、市场创新,以及消费者多样化选择等公共利益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行业协会的基本概念、类型、产生发展及其法律地位入手,分析了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类型,探讨了国外对行业协会的立法,最后构建了对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谈萧 《行政与法》2005,(1):69-71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介入政府与市场的社会中间协调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政府、行业协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行业协会发育极不建全。为此,有必要对行业协会的设立与运作进行法律规制。本文在分析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及其法律规制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业协会法律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行业协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行业协会也会产生反作用,限制公平竞争。行业协会的行业标准作为行业协会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促进竞争、提高成员效益的同时,也可能限制竞争、阻碍技术革新甚至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必须对行业协会行业标准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减少其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为各行业发展提供健康动力,维护消费者舍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行业协会发挥的协调、服务、信息、咨询等功能日益突出。然而,行业协会的限制竞争行为严重阻碍了公平竞争秩序。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开始实施,因而我国需要以《反垄断法》的出台为契机对之进行规制,恰当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实现行业协会的市场化转型以及促进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我国实践的具情况,分析了我国竞争法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特殊性,提出了完善我国竞争法对其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业协会虽然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但为了维护成员利益,他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施了诸多限制竞争的行为。在我国,行业协会组建上的特殊性,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具有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双重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对此作出规定,但不足以规制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0.
网络经济的有序发展需要竞争法的规制。网络经济效应必然带来网络经济行为的垄断性,形成有效的垄断市场结构,使消费者预期管理模式成为主要竞争模式,容易带来竞争策略的不正当性以及竞争地理范围的超国家性。这就对现有竞争法律规范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要把合理、自由、全球性作为基本原则,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概念术语、立足现有法律类型化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制定网络经济自治组织法与促进法、明确规定网络经济垄断标准等途径完善立法,依靠政府积极参与来促进网络经济竞争政策的完善,以期对网络经济的竞争行为进行有力规制。  相似文献   

11.
12.
Innovation is a shared purpose of bo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and competition law. However, sometimes competition law conflicts with the interests of IP holders. This paper searches for an adequate criterion of practical concordance, which consists of evaluating, in the concrete situation, which of those regulations best performs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innova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requirements of competition law shape IP regulations, but the internal limits of protection therein identified are not enough to safeguard concerns of competition law. In particular, European courts held that,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IP holders with market dominant position can be compelled to grant licenses of IP protected goods, such as copyrighted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Such lifting of the IP exclusion power finds its rationale in preserving competition and promoting innovation, which is particularly sensitive within the dynamic software market.  相似文献   

13.
试论竞争法上的竞争维持与成本效益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德雄 《现代法学》2000,22(2):112-115
本文是笔者在通过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经济体的竞争政策、法律进行研究后写成的、文章共分五个部分,分别对竞争维持与成本效益原则的一般概况及运用等情况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区际贸易障碍的法经济学分析与宪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际贸易障碍是国家内部贸易自由、统一市场形成与功能发挥的最大障碍之一。区际贸易障碍产生于公权力配置的非科学性和公权力行使的异化。区际贸易障碍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结构受损、区域经济差异拉大和社会福利净损失生成。考察美国规制州际贸易障碍的经验和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可知,在我国有效规制区际贸易障碍的路径既不是选择私人诉讼,也不能依赖行政管制,其根本解决之道只能是凭借宪法性规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具体体现。依法活税要求税收的征纳工作必须按照统一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 但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我国,面对为数众多的纳税人和灵活多变的应税经济现象,应给予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一 定的自由裁量权,要正确处理依治税与税收的自由裁量权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而反就业歧视法制相当落后。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必须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应当以正面赋予劳动者平等就业权作为反就业歧视的权利基础,以准确界定就业歧视作为反就业歧视的中心任务,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逐步建立健全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