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斯嘉平 《浙江人事》2009,(12):14-15
今年是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临安市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有3700余人,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需求减少、企业减员等诸多因素,今年我市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临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市人事、劳动等职能部门积极通过举办招聘会、完善就业政策等多种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创新思路、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近日,人事部公布了部分省市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2004年需求情况分析,为即将迈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3.
据了解: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地各高校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就业人数较大增长;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类招聘服务丰富多彩,就业市场有序发展,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毕业生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工程学院2008年毕业生生源情况、用人单位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对目前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失衡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秋明  ;文东茅 《求索》2007,(9):117-119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度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东部地区,就业地域失衡问题日益凸现。本文在对就业地域均衡的条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失衡的原因:不同地域间的职业待遇不平衡;就业流动难度大且成本高;落后地域隐性需求难以转化为显性需求。为此,应加强政府作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到就业不足地区就业和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强高等教育地区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本地所需人才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帮助"下岗女工再就业的过程中,"被帮助者"的主体需求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将下岗女工置于主体位置,就会发现下岗女工的五大主体需求:劳动保护需求、工作价值需求、就业尊严要求、转制获惠需求和牺牲补偿需求被不同程度的忽略.社会只有真正把下岗女工置于主体位置,理解她们的主体需求,才能为下岗女工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专,科生就业难的情况,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面对占全国毕业生总数40%而需求仅占毕业生需求总数的5.8%的专科生们,他们的就业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导致专科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职”匹配原则,本科毕业生失业属于“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这主要归因于两点:第一是效率工资,第二是垄断等非工资性因素。专科毕业生失业属于“有效供给不足型”失业。主要原因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的漂移,导致专科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因此,对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应当分别采取“增加有效需求”和“改善有效供给”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辉 《人民论坛》2013,(5):38-39
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关键在于是否有充足的需求信息,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仅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充足的需求信息,还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是就业工作的核心之一,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长效机制对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需求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纲 《新东方》2009,(12):46-49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更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加大了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支持力度,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研究,以期帮助大学生从主观条件上增强个人实力,从而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4,(6):17-18
目前,我省高校办学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严重。普通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和职业院校培养结构小尽合理,社会急需人才缺乏、大学生学非所用等结构性矛盾异常突出,形成了供需不平衡、双向选择不对等的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机制是高校开展就业服务的重要保障,创新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机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文章从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入手,梳理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中存在的“行政化”色彩明显、缺乏整体性协同机制、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清晰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着重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今,当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不到满意工作而抱怨不已时,拥有一技之长的职校生却“逆市飘红”,成为就业市场中当仁不让的“香饽饽”。特别是一些紧俏的技工专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研室负责人(以下简称“该负责人”)说。“这几年,扣除那些因个人原因未就业的,福建省职校学生的就业率基本部保持在98%以上。”据近些年的资料显示,很多职校毕业生都能很快参与实际生产操作,部分优秀的甚至作为技术骨干派往国外工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而职校则能够紧跟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更新技能知识,让毕业生能够快速满足企业需求.所以就业率才会如此之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需求的内容结构,在深度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项目收集和专家归类的基础上,编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需求问卷",并对550名2008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对大学生顺利就业、用人单位人员招聘以及就业指导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型,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导致总量性失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结构性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导致摩擦性失业;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内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导致自愿性失业。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构建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曾经是社会精英的大学毕业生正在遭遇就业难的尴尬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已经发生变化,大学毕业生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些现实,尽快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选择到基层单位去就业,才能真正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鼓励大学生创业被摆在突出位置。创业具有扩大就业的倍增效应。调查显示,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平均每名创业者还能带动3.8人就业。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消费品和投资品需求不足的形成原因。指出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社会公众的收入预期。并分析了政府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强调扩大内需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9.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首都高校适应社会需要、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素质、强能力人才供应的大问题。为此,民盟北京市委2006年对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应届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观念、单位需求状况、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职位适应状况等,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毕业生分配过程中起主导、支配作用,政府根据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分配、调配计划,并将毕业生派至具体单位,毕业生无条件服从分配,用人单位按计划接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计划分配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环境,随之应运而生的是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为主要形式的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