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镇化发展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可以分为根本动力、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以此对照分析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具备的优势以及不足,发现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先天优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绿色城镇化发展要素支撑不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城镇化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协同推进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缓慢等。因此,应从促进人的城镇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绿色城镇化的要素支撑体系等方面着手,推进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璐  高原 《学理论》2009,(20):79-80
绿色社区是我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它是通过政府的主导加之民间环保组织以及公众参与等途径以社区环境管理为核心的社区建设新理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社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阐释应从政府的主导作用、民间志愿者组织环保践行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等角度构建绿色社区。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正跨在传统工业文明和现代绿色文明之间,一只脚跨着以经济增长为特征的传统工业文明,表现为追求GDP增长;另一只脚则跨着以经济与自然和谐为特征的现代绿色文明,表现为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多地关注自然环境。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存在过高的环境成本。我们所面临的首要的一个基础性任务就是,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迅速建立可持续发展绿色核算评价体系,重新审视,衡量和把握我们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绿色政府建设存在资源管理粗放、环境资源代价过高、环境政策失效等问题。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政府建设,应从经济调控和环境的关系、政府绿色服务的监督、优化行政执法能力和管理体系、加强行政体制建设、健全政府考核等方面采取措施,促使政府完善绿色文化建设、构建绿色考核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理念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市场失灵"现象和政府的公权代表性特征,都要求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积极培养生态人,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实现产业生态化,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探索实现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资源浪费型、环境破坏型的消费,带来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恶果。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构建绿色的生活消费模式。绿色生活消费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上形成健康、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消费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选择绿色消费;企业供给丰富实惠、可信度高的绿色消费品;政府努力培育和创建绿色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20,(5):140-145
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中的角色定位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绿色发展方式的推动者、绿色发展智慧的实践者、绿色治理模式的构建者和绿色发展责任的担当者等。地方政府应履行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环境综合治理、生态风险防控、生态文化培育等生态责任。绿色发展理念下地方政府生态责任体系的构建路径在于:凝聚共识,强化绿色发展政治担当;权责统一,推行生态责任清单管理;系统推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体系;深学笃用,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刚性约束,建立绿色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五年规划的任务目标,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长存的重大意义。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体的政府,肩负着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重要职责。但在现实层面中,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责任缺失,包括环境治理主体缺位、职能划分不清和治理主体、手段单一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优化落实责任政府职能: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和树立绿色政绩观、健全环境制度建设和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市场化机制运行和扩大社会参与、加速环境立法和加强环境执法等。  相似文献   

9.
周军  刘冲 《理论探讨》2019,(5):155-1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面对新的时代定位,谋篇布局、举旗定向,将绿色发展理念推向新的战略高度,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深入思考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创新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形成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在理论逻辑层面,绿色发展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历史逻辑方面,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逻辑方面,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基本遵循。通过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事业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重要突破和变革,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为世界生态治理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王凯 《学理论》2012,(1):31-32
绿色政治在西方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种将主要目标放在生态及环境意义上的政治思想。在中国,这一思想的发展相对西方国家甚至世界进程来说具有滞后性,但由于客观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民众生存意识的不断增强,发展绿色政治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通过一定的有效途径去实现它必将产生巨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