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多数人对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方针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时,李志民却心有灵犀,深入连队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在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回撤陕北途中,即使夜半更深,毛泽东也等着李志民,向他叮咛嘱托,面授机宜;当身为知识分子的李志民提出想进抗大学习时,毛泽东满口答应,还亲笔为他写了介绍信……毛泽东与李志民,他们之间有讲不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所收礼品一律缴公毛泽东对自己立下不少规矩。他曾说自己的"亲情规矩"有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德怀不同意,毛泽东备下家宴,为子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掩住悲伤之情,说道:"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啊。"毛泽东兴趣广泛,还是诗人、书法家,他收到过许多  相似文献   

3.
剑钧 《党史博采》2002,(9):16-18
耿飚参加革命时,对毛泽东早有耳闻,心里十分敬佩。后来当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到达耿飚家乡时,他率队参加了红军,并在毛泽东的培养和教育下。成长为一名红军将领。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生前卫士长李银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谈到毛泽东对"个人崇拜"问题的态度,他说,主席听大家喊"万岁",曾经喜欢,也曾经不喜欢;曾经听惯了,也曾经听烦了。"主席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可是总把我当领袖也不行,我受不了……’这句话是对我们许多卫士和警卫战士讲的。是在他休息时,同我们聊天开玩笑,我们有的人拘束,他讲了这段话"。  相似文献   

5.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11,(1):60-61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许仕友。参加革命后,他认为“仕”字有一心想当宫,出官纳仕之嫌,与他参加红军当战士,要为穷人打天下的想法格格不入,于是改名为“士友”。由于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许世友深得毛泽东的赏识,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任命他当军长时,经毛泽东提议,又给他改名为“世友”。  相似文献   

6.
博览之窗     
毛泽东为什么不让 林彪当国家主席 中共九大以后,毛泽东把工作重点放在政府工作方面,提出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修改宪法等问题。他在考虑政府机构重建时,按照国家体制来讲,应设国家主席。后来,他又考虑如果设国家主席的话,首先他自己不适宜当国家主席。因为1956年9月他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的一生中曾创建和主持过学校,直接从事过教育工作。1921年底,已经是共产党员的毛泽东在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时,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栏中,郑重地填写了“教育学”三个字;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中,填写了“教育事业”四个字。这表明他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作自我批评时说:“我没想到我会当共产党的主席,我本想当一名教书先生,就是当名教书先生也是不容易的呢!”再次表露出他对教师职业的深情向往和当年那段教书岁月的美好回忆。直到晚年,他只接受一个称号:导师。他说:“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生都十分节俭。毛泽东的俭朴都有些令人惊讶:没有他的亲口允许,不能为他添置新衣服;刷牙只用廉价的牙粉,而舍不得买牙膏,就是牙刷也要用成“不毛之地”时,才肯换新的;内衣裤和线袜子补丁摞补丁。当他坐下来时,一不注意伸出腿,就会露出袜子上的补丁。接待客人时,工作人员常要为他的衣着提醒他“家丑不可外扬”。  相似文献   

9.
樊清  郭健军 《世纪桥》2003,(4):51-52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这一点毋庸质疑,其丰功伟绩和远见卓识使他登上了人民心目中的圣坛,这不是一种偶然,但当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位伟人时,就会发现他丰富的个性世界,与众不同又相似的个性。要做解读毛泽东个性这个题目,只能是掬大海的一朵浪花,但相信这种探究对我们了解毛泽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博采之窗     
毛泽东处理高岗的初衷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一方面对高岗严厉批判;另一方面,毛泽东还是打算挽救高岗。当然,不会再让高岗担任那么高的领导职务了(即国家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但是,还要保留高岗的党籍,不但保留党籍,还要让他当中央委员,在党内给他安排适当的职务。安排什么职务呢?毛泽东考虑,建国后,高岗自恃有功,骄傲自满,生活腐化,争权夺利,已经脱离人民群众,辜负了人民、特别是陕北人民对他的重托和期望,因此决定安排高岗去陕西省当省委…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之将时,又读此书,他这才明白,毛泽东确实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的战略家。毛泽东正是用这些战略战胜了他。  相似文献   

12.
《党史天地》2007,(8):8-9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宛希先、陈仕榘支持毛泽东兵退湘南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在同部分政治局委员商量分工时,提了毛泽东。瞿秋白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华。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瞿秋白手问世后,不仅震动中国,连共产国际也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和瞿秋白可为难得的知音。但当瞿秋白要毛泽东留在中央当宣传部长时,毛泽东婉拒了,他决心上山下湖,与绿林好汉交朋友,做改造土匪工作。国共分裂,国民党要杀共产党,眼下头等事是要抓枪杆子。瞿秋白无奈,批准了毛泽东的《湘南暴动计划》。毛泽东还要求中央从南昌暴动部队派一、二个团参加他计划中的秋收起义,瞿秋白同意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生活起居方面以简单随便著称,但对自己的床却有与众不同的“讲究”。当走进紫云轩毛泽东的起居室时,你会惊讶地看到,他睡的硬木板双人床不仅十分宽大,而且十分简朴,大床的一半放满了整整一尺高的书籍。这张既不高贵又不豪华的大木板床可谓来之不易。当毛泽东初进北京时,便对身边工作人员发了一通脾气。原来,毛泽东对卧室那张弹簧床极不满意。其实,这间卧室内惟一豪华的家具就是这张弹簧床。工作人员觉得这个床要比毛泽东在农村时睡的任何一张床都要高级。可毛泽东并不买账。他看到这张床,声音很高地对工作人员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便怀有远大的革命抱负,当他还在学校读书时,便给自己规定了‘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为此,他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老师们的器重,并被大家赞誉为‘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之人。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5,(12)
<正>我在研究毛泽东与隆回人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有历史记载的,就有20来位隆回人或有缘认识伟人毛泽东,或有幸目睹毛泽东的风采,或有福得到毛泽东的关注关心。有缘认识毛泽东的隆回人,是幸运的。1919年4月,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前清秀才马国霖,带着儿子马非百、马子谷外出求学,有缘认识了毛泽东。他曾断言:"毛润之气质非凡,将来得天下、定乾坤者必此人也。汝辈当永从之!"马非百后来在北大求学时,进一步和毛泽东相识相知,使他的学术研究和人生抉择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经常在堰塘江河里游泳,以增强体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尤其是在他晚年,毛泽东以其惊人的胆魄,一次又一次地劈波斩浪,畅游长江。据统计,从 1956年到 1966年这 10年里,毛泽东畅游长江竟达 18次之多,这种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顽强性格为世人所敬佩。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他所著的《漫长的革命》一书中就写道:“当毛出现在长江上,全世界都震惊了 !”   毛泽东决意要到长江游泳。当副卫士长孙勇回来报告说可以游泳时,毛泽…  相似文献   

17.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世界 邓小平作为领袖人物,一生中接触的人数以万计。 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说:“不爱串门,不拉关系;除了 几个极个别的老战友、老邻居,他谁家都不去。”但这并 不影响邓小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邓小平自有他做人处世的原则,有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独特魅力。 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邓小平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这在对待他的“上级” 毛泽东问题上表现得很鲜明。 在中国历史上,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大人物”的态度,往往看他对另一个人生前身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是“鞭尸”还是始终如一,由此判断一个人的品质。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号召学习海瑞精神时说,海瑞敢于进陈,不怕杀头,他被关到监牢里,但当海瑞听说嘉靖皇帝去世时,抱头大哭。这说明海瑞对嘉靖皇帝始终如一。毛泽东对海瑞这一点特别推崇,他号召学习海瑞精神。在毛泽东生前,邓小平对他十分尊敬。他关心毛泽东,尊重毛泽东,是毛泽东的优秀学生和得力部下。  相似文献   

18.
《军队党的生活》2010,(8):83-83
【毛泽东】1951年11月,毛泽东巡视古都安阳,当知道陪同的地区专员叫程耀吾时,他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报刊上不断出现“给毛泽东当厨师”之类的文章,读来将信将疑。后来,有朋友称:“那些文章都是捕风捉影,真正给毛泽东当厨师的人什么都没有写。” 终于,我们在中南海画册编委会的会议室里,见到这位给毛泽东做了二十几年厨师的人。他已过80高龄,却依然身板硬朗,头脑清晰,富态而有风度。他操一口浙江官话,说起毛主席来,可谓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20.
<正>王光祈是五四时期中国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音乐学家。五四时期,他和毛泽东在共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有过一段使毛泽东终身难忘的交往。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在陈毅两次回川时都托他查询王光祈及其家人的下落。可见毛泽东对王光祈的熟悉和深情厚谊。那么,王光祈是何人?他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使毛泽东几十年都铭记在心呢!他和毛泽东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