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中共宁夏省委和甘肃省委的领导下,宁夏地区从1950年到1956年胜利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回顾总结宁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福清全县工业、手工业者共226户,私营商业1109户,从业人员1978人。1955年,县委根据《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精神,在完成社会主义农业初级合作社过渡到高级合作社之后,就把对私人工商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到了议事日程。1956年1月15日,北京市一个晚上“一步登天”实现公私合营的消息传到福清,大大促进了福清对私改造的进程。县委立即制订了“对私改造全面规划的初步意见”,并成立了领导小组,6月份开始工作,至年底  相似文献   

3.
回顾1951年—1956年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程,不难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唯一道路。改造的实践为我国农业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庄大道. 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的状况表明私有制在中国行不通. 建国以后,我们根据土地改革法。在广大新解放区深入发动群众,没收地主的土地,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发轫于1951年春,基本完成于1956年秋。前后经历了三年试办、两年发展、一年高潮三个阶段。按照先湖区、后丘陵、再山区的步骤,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现将这场巨大变革的经过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短短的7年内,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个深刻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动。如何评价三大改造的得失乃是当今党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试图在考察漳州这个小城市对资改造情况的基础上,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对在小城市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有步骤地进行的。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道路,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当时稳定市场,巩固政权,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全省宾县是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比较早的县.中共宾县委在土改后,按照党中央有关指示,和中共松江省委的统一部署,遵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的原则,通过组织工助组,初级农业社和高级农业社三个步拉,逐步地把个体农业经济引导到社会主义轨道上,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引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思考.1946年.宾县就在全县范围开始反奸清算和土地改革.1947年,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冲国土地法大纲》平分土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1948年初全县土地改…  相似文献   

7.
总的说来,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经过七年举国上下的一致努力,终于1956年基本完成了我国和平变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使命,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①,“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伟大创举,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②。具体地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党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知识分子正确地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建国后,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有200多万人,他们在思想政治上,不适应急剧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不适应新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旧知识分子的两重性说明了党对他们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在知识界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产从1951年秋开始到1952年底,党在全国知识界开展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同志在京津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我今年85岁了,在我收藏的各种获奖奖状、奖章和证书中,有一枚至今闪闪发亮的纪念章——土改胜利纪念章,它见证了我在60多年前参与土地改革运动的难忘经历。政和县土地改革运动是从1951年1月开始到1952年4月结束,历时16个月。当时,县委根据全县干部力量和工作基础,决定分三批进行土改工作。第一批土改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经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便提上了新中国的议事日程。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改造从总的方面来说是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的,它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庸避讳,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也出现了缺点和偏差,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也确实说明了这“四过”问题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历程中,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20世纪中国经历了4件大事,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50年不平凡的历程。光辉历史,激励高要人民奋发进取,迈向新的世纪。 (一) 解放后,高要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走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之路;城镇经过对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发展了公有制经济。 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 90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804万元。1960年全县工农业总值2108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202万元。到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值4519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9 1…  相似文献   

13.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湟中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1万亩.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9%,是全省农业人口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1元。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地处湘西一隅的洪江市也按照中央的部署胜利完成了改造个体商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艰巨任务。成绩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改造后期也出现了一些缺点和偏差。今天,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些缺点和偏差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有一定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时期.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邢台县广大妇女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积极投身农业合作化运动,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巨大成绩.1950年至1952年,邢台县连续三年有郭爱妮、王全荣、郭海棠三位女劳模进京参加国庆招待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天安门上观看首都群众游行,游览长城、故宫、颐和园,一时在全县全省传为佳话,干部群众称她们是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6.
图片钩沉     
1956年1月15日,北京市1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全市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图为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敬献报喜信。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观点,承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只经过七年就完成了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确是伟大的胜利”。但却认为,这个胜利所导致的结果,只是“造成中国经济的停滞不前”。因而,在提出或赞成这种观点的人们看来,“实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完成这样的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仅不是历史的功绩,反而成为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其奋斗历程中的一个十分“严重的失误”①。客观的历史事实果真是这样吗?根本不是。我们这组系列概论就是要对从历史结果上对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否定的上述错误观点,作出我们的明确回答。本文…  相似文献   

18.
宜宾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宾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土地改革胜利结束的基础上从组织互助组开始的,经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前者为后者的过渡形式,即为后者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一、互助组阶段(1951年秋一1953年冬)1951年3月至1952年4月,宜宾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近20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部分生产、生活资料,实现了多年梦想的“耕者有其田”,极大地激发了生产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大多数农民家底很薄,资金、耕牛、农具短缺,加之单家独户经营,难以抵御各种…  相似文献   

19.
一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基本路线正确,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发展;基本路线有偏差,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建国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过四条基本路线,其形成过程和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发人深思。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建国后我党制定的第一条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在1952年提出,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批准通过的。其主要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指引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以“和平赎买”的独特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改造旧制度与改造人并举,“一化三改造”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同时,建立了一批为国家所必须的基础工业,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践,是我们党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历史已经证明,党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方面理论。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最有理论创新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