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1,(29):26-26
政府给房子“穿衣戴帽" 平坝县桥上村李贵元家的新房子即将建好,他不用自掏腰包,政府将请专门的施工队免费为他进行外部装修,统一装修为青灰色屋顶、纯白色墙面、板栗色门窗的屯堡风格的民居。“搞村庄整治建设,让我们农村人得到了实惠。过去,村里的房子都是灰扑扑的,很难看!现在好了,只要把房子主体建好,政府拿出2万元给装修外墙,给房子‘穿衣戴帽’。不仅美观,还给我省了一大笔装修的钱。”李贵元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2.
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3.
献给“二苏大”的壮歌 2001年,笔者应命执编《壮怀激烈——瑞金群英谱》一书,曾向家在外地的瑞金籍老红军、老干部发去征稿函。是年6月,老红军钟仁辉从北京寄来了他的回忆文立《渡乌江进遵义》。同时,他还寄来了“找到了的1934年召开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时的一首歌——《拥护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歌萝’。因为在他看来,“它是历史史料”。  相似文献   

4.
某市环保部门最近收到一封有30户农民联合签名的环境 污染举报信,反映村庄附近新建的小化工厂经济效益可观, 但排放有害气体,对生活环境造成危害。在信中,农民朋友 激愤地说: “‘小康’不如健康!我们要的是健康的‘小 康’。” “‘小康’不如健康”,从农民朋友“健康的‘小康”’的  相似文献   

5.
1947年春,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来到安塞县王家湾驻扎下来。有一天,毛泽东得暇,背着双手健步向双羊河畔走去。途经中央警卫团手枪连的驻地时,他猛然听见窑洞里有人在急促地呻吟。他问道:“谁病了?”战士回答:“‘小马驹’。”“小马驹”是中央警卫团手枪连的通讯员,那年只有17岁。  相似文献   

6.
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瑞金期间因追求女人闹了许多笑话。民众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洋人个头特别高,脾气特别大,对女色特别好。” 盲目追求有夫之妇 李德到瑞金时,苏区的经济十分困难,粮食尤为紧张。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及中共中央总负责博古等党政领导,每个月只供给24斤粮食,而作为贵宾的李德,却享受特殊的待遇,不仅有足够的大米,炊事员还用面粉、肉酱做成烤肉饼,确保李德每天最少吃一餐红都“土面包”,从国民党部队缴获来的咖啡、罐头、香烟,也不时地送到李德住的“独立房子”来。李德爱吃鸭子,为方便李德吃鸭,在“独立房子”左侧的水稻田里围了个养鸭池,沙洲坝下肖村农民杨远洋专为李德养鸭。  相似文献   

7.
“村里办些什么事,咋办,咱们到村里的公示栏一看‘图’就知道。”日前,在福建省浦城县忠信镇宅门村,村民王松标老人指着“五要工程”图高兴地对笔者说:“这个‘图’很体现民心、心意,大家都管教它‘民主图’。”  相似文献   

8.
“‘9+3’比送给老百姓一套房子,比一年给多少钱的补助有益得多,这将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命运,也将提高我们的生产力甚至改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8,(12):30-30
“种地不缴税、上学不花钱、看病能报销、老人有补助、出行坐公交、村庄像花园、住进新楼房、村村有商场。现如今,我们和城里人没啥区别,这比当年‘三转一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愿望可强百倍。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日子!”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一位村民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把‘四步工作法’比喻成‘四部曲’,这‘四部曲’奏响了青川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首‘清歌’。”“四步工作法”究竟是哪四步?带着疑问,笔者做了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11.
绛县县委书记卫孺牛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倾注了满腔真情,奉献了一片赤诚。他人如其名,名符其实,老百姓称他是勤勤恳恳为人民低头拉车的“孺子牛”。把车拉向富裕路“为人民拉车,就要瞅准方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富裕路迈进。”卫孺牛同志经常告诫他周围的干部:“农民是衣食父母,每一个干部都要时刻把农民的冷暖挂在心头,农民的需要,就是干部的工作,农民需要什么,干部就要提供什么服务。农民得的是‘缺钱病’,绝不能给农民开‘花钱方’。怎样为农民开‘挣钱方’,开‘致富方’,作为县委书记,就看你这个拉车人如何掌…  相似文献   

12.
张晓林 《发展论坛》2001,(10):27-29
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江泽民同志尖锐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它不仅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官僚主义滋生的根源,同时也警示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流行于社会生活中的“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从词语学上很难找到渊源,大致是从“金本位”的概念引申而来的。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金钱为本,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而“官本位”,则是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相似文献   

13.
红梅  子春  少志 《党课》2009,(4):126-127
时下,不少党政机关在总结工作时往往把“‘一把手’亲自抓”作为最重要的经验,在对下部署工作时也往往反复强调“‘一把手’要亲自抓”。这一现象说明,“‘一把手’亲自抓”,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成为一种“真理性”的定势,似乎无论什么工作,只有“‘一把手’亲自抓”,才叫“领导重视”,才能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4.
有畏有无畏     
季羡林先生在谈人生的系列随笔中,有一篇短文叫《有为有不为》。文章开宗明义:“‘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紧接着指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  相似文献   

15.
读了《前线》杂志2000年第3期桂青山教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一文,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不揣冒昧,也来谈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不妥之处,望得到桂教授及广大读者的教正。桂教授的文章开头说:“时下不少‘挽救’之论。诸如‘挽救古迹’、‘挽救文物’、‘挽救传统小吃’、‘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挽救某种即将失传的艺术(或学问)’、以及‘挽救京剧’、‘挽救昆曲’…··噶之,可称为一种‘挽救运动战‘挽救文化’。”佳教授下段接着说:“或许,其中某项挽救,并非绝无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对弥漫在…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 :“‘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 ,是‘古已有之’的。”像先秦诸子“认识论而兼叙述”的杂说 ,唐宋散文中的“说”,乃至明清的笔记小品 ,都有一些篇目类似今天的杂文 ,但杂文真正作为独立文体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随着它的异军突起 ,围绕着它是不是文学文体的归类的争论也随之展开。当时围绕杂文文体的归类的争论 ,带有较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批“帮忙”、“帮闲”的文人出于对杂文战斗性内容的害怕 ,指责杂文“不入文艺之林”,而进步作家、文艺评论家则充分肯定杂文的价值 ,也揭示了杂文…  相似文献   

17.
辛一 《党建文汇》2002,(16):22-22
“杀一个‘人’得300分,我今天杀了三个‘人’得900分。”“你那算什么,我半个小时就杀了20多个‘人’呢!”这是记者近日在成都乘坐4路车时偶然听到的一段话,三个学生正眉飞色舞地交流着“杀人”的经验。经询问,才清楚他们谈的是一款电脑游戏。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这句名言毛泽东是在一次搬动书房里的大沙发时,受到启发而得来的。有一天,几个卫士准备将毛泽东书房里的大沙发搬到另一间房,门小沙发大,试过几次都搬不出门,只好放还原处。毛泽东在沙发的左右踱步。时而望沙发,时而环顾书房,时而瞥一眼门,然后,慢条斯理地问:“有件事我始终想不通。你们说,是先盖起这间房子后搬来沙发呢?还是先摆好沙发再盖起这所房子?”有人窃笑,小声喃喃:“盖这所房子的时候,中国大概还没有沙发呢。”说着,大家又动手搬沙发。这次大家动了脑筋,不时变动方向,将沙发搬出了门。  相似文献   

19.
11934年4月28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苏区北大门广昌失守,红都瑞金一片哗然。终日坚守在中革军委的无线电报务员突然收到一份从上海发来的密电,译电员张亮(项奖的妻子)译毕电文,内容是报告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这次“围剿”的战术和部署。她当即把电报交通讯员送给博古。博古略一例览,卷起电文急速跑到按洲坝白屋子的那幢“独立房子”,与军事顾问李德一起仔细研读起来。三年前,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中共在上海的秘密机关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摧毁。这么一份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是谁从上海发过来的呢?此时的上海,尽管笼罩着白色恐怖…  相似文献   

20.
微观     
《廉政瞭望》2013,(13):12-13
@老外被骂洋五毛 @雷克小流氓:“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