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学习别国的成功经验,吸取别国的失败教训。日本在20世纪中后期的20年左右时间里,既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和谐,但是在环境等问题上走了弯路。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七·七芦沟桥事变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许 多报纸都发表了回顾和谴责日本侵略的文章。这是非 常必要的。不过,还有一个值得议论而又议论得比较 少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从芦沟桥事变中吸取什 么样的经验教训?大家想一想,虽然日本侵略者喜欢 说“大日本”,其实它的国土面积很小,几个小岛而 已。却可以在我中华大地上横冲直撞,侵占了东北三 省还贪得无厌,继而在芦沟桥挑起事端,预谋发动了 全面的侵华战争,把我大片国土推入血海之中。这是 为什么?难道不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深 刻反思的吗?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借鉴后起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经济立法经验的思考陆三育,李冰霜,王延娜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考虑,加快中国的法制化、尤其是经济立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后起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发展中国家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 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 多指标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让我们先来看基本数据。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却掉了个个。 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是116898亿人民币,合美元1.4万亿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却高达4.3万亿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国的3倍。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对金砖国家、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目共睹。回顾一下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有益。有几个数字值得回味。在35年前,1982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大体上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到了201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超过日本的2倍半。目前,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韩国、东盟、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亚五国GDP的总和,如果加上西亚地区的话,中国的GDP大体已经达到亚洲GDP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6.
1950年7月18日,一辆特殊的列车从中苏边境城市绥芬河驶向中国内地。说它特殊,是因为车上载着的是中国从苏联引渡的969名日本战犯。这些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魔鬼"一个个心神不宁,因为他们不知道此行的终点是哪里,在那里迎接他们的又将是什么?位于长白山余脉高尔山下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本是日本侵华期间修建的"模范监狱"。这座监狱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曾有数千名中国抗日志士在这里受到过残酷的虐待。因此,当战犯们走入这座由他们自己打造的、昔日的"人间地狱"时,他们的心态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沈殿成 《侨园》2005,(2):29
从1979年起,日本开始从中国招收研修生,20多年来持续不断,人数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以来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001-2002年度增长速度最快,达到30%。2004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24%。另据有关资料披露,从1992年到1999年,日本共接收中国研修生141524名。目前仍在日本的中国研修生有七八万人。研修生,是日本国情的产物。中日研修生合作开始在1979年,当时正值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日本国内劳动力匮  相似文献   

8.
于滨  文娟 《瞭望》2008,(Z1)
在古建筑保护中,中国可以借鉴的有日本、韩国、蒙古、越南等国家。在文化背景相近国家之中,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启动得最早、做得最好的一个。罗哲文先生、谢辰生先生接受本刊专访时一致认为,除却日本自身经济较为发达给予文物保护坚实的经济基础、物质保障外,有两个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9.
论对日本了解之深,与日本文化人交流之广,在日本知识界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现代中国没人能够超过鲁迅。在日本人值得称道的德性中,鲁迅最欣赏的就是“认真”。鲁迅对中国人喜欢“做戏”的毛病深恶痛绝,一再予以抨击,对日本人做事是  相似文献   

10.
崔鹤同 《各界》2014,(9):1-1
傅斯年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日本侵占东北后,太太生了个儿子,他取名“仁轨”。因为中国第一个在朝鲜对日本打歼灭战的是唐朝的刘仁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消息传到重庆,那天晚上他欣喜若狂,从家里拎了一瓶酒,到街上大喝,还拿了一根手杖,挑了一项帽子,到街上乱舞。他见人就拥抱,就亲吻,又蹦又跳。见到熟人,就上去砸一拳。  相似文献   

11.
穆重怀  丘岳 《侨园》2015,(4):20-23
德意志与法兰西是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它们同宗同源,却又争斗不息,但是在甲午战争的议和过程中却出乎意料地团结在一起,与沙皇俄国共同干涉日本割据辽东半岛,打破了日本妄图控制中国战略要地的美梦。在这里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下德法两国在甲午战争时期外交策略变化的内外动因,揭示欧陆强国19世纪末期亚洲政策的文化要义。  相似文献   

12.
李钢 《瞭望》2002,(18)
美国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动向,他们既担心中国强大后会挑战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又担心中国出现混乱会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总之,美国以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看待美中关系和注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变化。 冷战结束后,美国曾担心日本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敲打日本一度风行美国政坛。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日本经济放缓和世界银行发表根据购买力平价评估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报告,美国人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中国,探究中国的强大对美究竟是福是祸。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五十年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结束了日本法西斯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空前浩劫。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的近代史翻开了令人屈辱的一页。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又使这部屈辱的历史达到了顶点。从1874年进犯台湾到1894年的甲午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日益膨胀。1937年7月,日寇悍  相似文献   

14.
<正>在朴素无华的外表下蕴涵着悠远的禅语玄机,让沉浸其中的人顿生幽思之心,这正是日本茶道的特色。日本最早的茶是公元9世纪初由中国传入的,最澄和尚将从中国带回的茶籽种在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1191年,荣西从中国学成归国又将茶籽再次带回日本,种在筑前国的背振山。1207年,荣西将茶籽送给明惠上人(日本名僧),茶被种在拇尾的高山寺内。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因此被大家珍重,将  相似文献   

15.
王云飞 《各界》2008,(7):26-27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日本给亚洲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八年抗战中国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感恩中国     
一个日本人58岁的时候开始创业,在日本成立了一自己的金属加工制造公司,接纳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研修生,并将其视如己出;3年后,为了让这些研修生学以致用,他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在济南和天津成立了两家公司;而今,68岁的他又一心扑到中国的养老事业上,想在中国兴建一座设施齐备、管理现代的养老院,用以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中国人.他就是福田武士,一个对中国心怀感恩之心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17.
从7世纪到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期间又带回具有唐朝特色的物品即唐物。所谓的唐物具体是指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的香料、陶器、琉璃、纸、测量工具、书籍、药、茶等物。这些物品作为媒介由遣唐使带回日本从而传播了以唐宋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同时构成了日本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历时十五天的中日青年大联欢结束了。三千日本青年与数十万中国青年友好联欢,这在中日交往史上是个空前的盛举。现在已经可以感觉到,这次中日青年大联欢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三千日本青年是带着各不相同的印象、感想离开中国的。但是,不同中又有很多是相同的。这就是感受到了中国青年、中国人民对日本青年、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谊,决心要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尽力。今天种下的友谊的种子,明天会要开花结果。 在三千日本青年即将离开中国的前夕,我们约请他们中的部分成员给本刊读者撰文,他们乐意地写来了。这是一束束友谊的花朵,代表着广大的青年来宾的情谊和感受,想来会受到读者们的欢迎。谢谢为本刊撰文的日本朋友们!  相似文献   

19.
又一个奸商被押上了审判台。身兼好几个“总经理”的“宁波大哥大”——吴彪,既贪污,又挪用公款;既行贿,又受贿;既违法发放贷款,又违法向关系人贷款,可谓“六”毒俱全。不过,值得人们思考的不是这名奸商的罪恶如何惊人,现在上亿的大案有的是,值得研究的是:这名奸商怎么会犯下弥天大罪的?道理可以罗列一大堆,我看主要是五个字:贪官做后台。中国人最反对孤立地看问题,可是如今有些人千  相似文献   

20.
东瀛之邦日本,在思想文化上跟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渊源关系。在其不断创造经济奇迹,提高现代化生产效率的过程中,他们的企业界仍然对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一往情深,孜孜不倦地从中国一些古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寻找改进经营管理之道的精神原动力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日本的企业家们先是学习运用《孙子兵法》,后又争读《三国演义》,最近又掀起了一场研究《菜根谈》热。他们普遍认为,经营管理是一门大有学问的科学,必须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广泛研究,以便寻找企业成功的秘诀。这方面的书籍虽多如牛毛,但从根本道理上讲,却很少有一部抵得上《菜根谈》的。日本企业界将此书奉为至宝,称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南”。目前,《菜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