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余娟 《广东党史》2011,(10):35-37
毛泽东一生唯有两次出国,而且两次都是到访莫斯科,但是这两次仅有的出国经历给毛泽东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出访莫斯科,斯大林的冷遇让毛泽东一直心有余悸——刚刚抵达莫斯科,就被放在“坐落于乌索夫的斯大林一个远处的别墅里”“苦熬了好几天”。第二次出访却破天荒地受到苏联领导团体的高规格接待,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苏联...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说过:“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回顾历史,邓小平生前曾八次到莫斯科,其中有五次是参加中苏会谈。这几次会谈,都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一、1957年莫斯科会谈,毛泽东夸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除了参加会议外,他的主要任务是代…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首先把目光投向苏联。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 1949年 12月出访苏联,参加庆祝斯大林 70寿辰的活动,并且协商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和协定。   1949年 12月 6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由北京出发,乘专列前往莫斯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赴外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代表团,同时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   16日中午,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前来迎接,并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毛泽东发表了…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7,(8)
纵观历史,毛泽东一生只出过两次国,而且两次都是出访莫斯科。本文通过对毛泽东两次出访莫斯科的基本待遇的描述和两次出访待遇不同的原因这两大方面进行比较,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及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以及对苏联的依赖性越来越弱。毛泽东两次出访莫斯科待遇的截然不同也验证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地发展自身国家的政治、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得到别国的的尊重。现在亦如此,一个国家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才能在世界强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6.
杨奎松先生编写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这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是一部重新了解中共党史的力作。笔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受益匪浅,心中产生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笔者在阅读2000年版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时,发现这本书在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上存在的问题。为了查证其准确性,笔者又找到了2003年版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经过查证发现这两处时间问题依然存在。本着使这本名著更加完善的目的,对这两处时间问题进行分析并做相应的考证。笔者认为这两处时间错误存在着前后时间上的矛盾。在《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  相似文献   

7.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代表团第二次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并出席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68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史称"莫斯科会议".这是毛泽东第二次出国,也是最后一次出国.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近年来 ,随着莫斯科档案的解密 ,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浮出水面 ,它对于人们客观地了解早期中共党史 ,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本期起 ,本刊推出《域外传真》系列栏 ,将这些档案中有关的湖南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内容陆续介绍给大家。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史上 ,毛泽东是最重要的历史人物 ,莫斯科档案的解密 ,为我们更为客观地了解早期毛泽东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 ,了解毛泽东早年在莫斯科的地位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一个赏识毛泽东的共产国际重要人物是列宁派来的马林在中国革命早期 ,荷兰革命家马林奉共产国际之命先后4次来…  相似文献   

9.
1964年发生了两个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一个是中国的原子弹炸响了,另一个是苏联的赫鲁晓夫下台了。毛泽东决定派周思来前往苏联,看看勃列日涅夫意欲何为?是不是能缓和两党两国间日趋紧张的关系。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竟会是周恩来最后一次莫斯科之旅。  相似文献   

10.
名。山东大葱以济南近郊章丘大葱闻关于章丘大葱,有一个毛泽东访苏期间送给斯大林做生日礼物的故事。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访问苏联。5天后,是斯大林70大寿,这也是毛泽东此行的议程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宴会进行中间,毛泽东小声问王稼祥:“能不能早点告辞?喝了酒,头有点昏。”建国后,王稼祥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来到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长达两个月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举世瞩目。王稼祥提前一天来到位于莫斯科东北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迎接毛泽东。由于天气寒冷,毛泽东在车站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讲话和检阅了仪仗队后,便由王稼祥夫妇陪同,驱车前往下榻处———莫斯科南郊的斯大林在战时的乡间别墅。吃过午餐,稍事休息,王稼祥便向毛泽东汇报了大使馆建馆以来的情况,并请示这次访苏…  相似文献   

12.
平凡 《党史博采》2009,(6):24-28
<正>毛泽东坐上美国送给老蒋的专列/天津铁路线上发现了一枚手榴弹/毛泽东冻得缩拢双手直哈热气/毛泽东忽然感到头晕目眩大汗淋漓/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专列,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国之旅。  相似文献   

13.
周霜梅 《党史天地》2007,(12):42-45
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首倡“以苏联为首”,经毛泽东的努力,获各国党的支持,这一观点写进了《莫斯科宣言》。然而,因中苏矛盾的激化,到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以苏联为首”就再没有出现在《莫斯科声明》之中。这一政治术语成了过眼云烟。  相似文献   

14.
正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参加了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以及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这两次会议统称为"莫斯科会议")。"莫斯科会议"是为了解决苏共二十大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召开的。在苏联期间,毛泽东会见了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人,成功进行了穿梭外交,为促进"莫斯科会议"的成功举行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  相似文献   

15.
林木 《党史博览》2010,(2):F0002-F0002,F0003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1950年下月20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抵达莫斯科。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13,(12):27-27
1947年12月,毛泽东根据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形势,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为了及时向苏联通报中国人民粉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必胜信念和建立人民政权的构想,争取苏联的理解与支持,毛泽东曾多次考虑去莫斯科,“就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重要问题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商量和请教”。但由于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毛泽东一直不能脱身成行,中共中央遂决定由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于1949年5月秘密访问莫斯科。  相似文献   

17.
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顽强地进行战斗。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人民军队的旗帜。特别是毛泽东、朱德会师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道路。党章和党内相关制度也在革命战斗的洗礼中不断规范、完善。莫斯科六大的党章1928年7月,中共在莫斯科郊外举行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8.
孙金根 《世纪桥》2000,(2):40-44
1937年隆冬时节,陕北高原寒气逼人。11月29日,在苍茫的天空中,一架飞机呼啸着向延安飞来。机舱里,靠窗坐着一位派头十足的年轻人。他个子矮小,看上去不过三十三四岁。此人便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又名陈绍禹,从莫斯科归来。他满面春风,不时与身旁的康生谈天,不时观赏窗外的冬景。一、“喜从天降”:“神仙”王明奉命回延安,毛泽东在寒风中迎接。这是王明从莫斯科第二次归来。第一次是1929年4月,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结束后回到上海。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他…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刘少奇是只隔一重山,相距80里,同饮湘江水长大的湖南老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们互相支持,紧密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 毛泽东与刘少奇第一次相会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畔的毛泽东家里。那是1922年4月,刘少奇奉命从莫斯科回国到上海任平民女校  相似文献   

20.
我觉察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他们国家的命运是和自己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说来也奇怪,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象。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他先后两次去莫斯科会见苏联领导人。蒋介石也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