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何祥林 《理论探讨》2012,(1):114-11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的社会纠纷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正处在化解农村纠纷、协调各方利益的正前沿.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在调解农村矛盾纠纷中所存在的专业水平低、手段落后、方法单一等薄弱点,必须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来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法治水平和化解纠纷的实际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推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更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建设一个能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积极适应建设新农村这一任务的要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工程、“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先锋岗、示范岗”等活动,加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肩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我们着眼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发展农村经济的推动者和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者,积极培育新队伍,探索新架构,创建新机制,创造新模式,从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张纯  曲振武 《学理论》2008,(16):37-39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证。从黑龙江省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来看,要加强基层党建,应强化教育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应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加强党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6.
韦加庆 《学理论》2010,(15):86-89
和谐新农村社区就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以从事现代农业为主的新式农民所结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们要建成经济繁荣、文化进步、乡村善治、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和创新,大力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促进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处于最基层的村党组织书记的作用举足轻重.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这直接影响其功能定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担负总揽全局、宣传教育、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协调和整合、社会服务、社会控制等六大功能。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芳 《理论导刊》2006,(4):60-62
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的繁重任务和重要责任,其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及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顺利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在实际工作中,以创新培训模式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努力打造“六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党建新课题:重点解决农民党员政治入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农村部分党员政治信念淡薄、政治意志衰退等问题日渐突出。在坚持思想入党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党员政治入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提高农民党员政治素质,已经成为加强农村党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任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的宗旨、任务和目标,都体现了政治正义的价值诉求。政治正义也对推进这一伟大事业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主要包括:加大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重视涉及"三农"的制度改革与创新、维护和增进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实践中两委关系及冲突解决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委关系作为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将纷繁复杂的两委关系归结为四种类型,并提出了四种相对应的冲突解决模式,旨在探讨两委冲突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北京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村基层组织体制、农村基层选举、农村经济组织的民主管理、党组织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指出了北京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要从供给主体制度、决策机制、筹资机制以及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制度,以保证公平地有效地为农村供给足量的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党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有之义。党的建设的内容可分类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党和社会建党三大内容和主题,其中社会建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在社会革命时代为完成党的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而进行的党的建设的新形式,其实质是党适应社会革命时代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而进行的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组织结构建设。社会建党论着重从理论上分析在社会革命时代,党以社会革命的方法来实施的党的路线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建党路线、建党内容和建党方法,阐明党围绕完成领导社会革命的使命而进行党的建设的实践形式、监督机制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乡统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关键要克服我国二元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城乡管理体制严重脱节的问题,即实行城乡统筹.结合国际发展经验,本文认为,只有通过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管理机制的城市化,才能将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和完善中国农村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在建立这项制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城乡有别,具备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独立性、封闭性、落后性是传统农村与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逐步改变传统农村和农村经济所固有的上述特征,不断调整历史上形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分割格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作为各自独立的城市系统与农村系统所必然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并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与地方政府——基于浙江省长兴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中,政府必须扮演关键性的角色,而在各级政府中,县级政府又负有最直接的责任。浙江省长兴县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基本经验是:政府必须承担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主要责任,通过建立领导机制、政府体制创新等有效地整合资源、制订规划、组织实施;政府必须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建立健全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农业生产、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政府必须尊重市场规律,重视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和权利,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者之间互补、合作的良好格局,合力解决实际进程中的困难;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订并实施基于当地现实、适应当地现实、全面、渐进解决当地现实问题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