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放 《党史博采》2004,(5):31-3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面临如此重大的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了周恩来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方针,进行积极调停,使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外,还有一个"兰州事变"在起作用.说起"兰州事变",不能不谈谈它的出色的导演者解方将军.  相似文献   

2.
正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曾说:"我和虎城兄胆大包天,把天给捅了个大窟窿。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要负责。"然而,事变后,"对下一步该怎么办,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统一的认识。许多事情都想等周恩来到后共同商议"。因此,张学良在接到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发给他的"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的电报后,高兴地说:"他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然而,周恩来到西安代表中国共产党去处理事变善后时,肩负的是何等艰  相似文献   

3.
正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台湾著名学者汪荣祖、李敖在评论毛泽东处理皖南事变的全过程时,不禁感叹道:"毛泽东在这场斗争中,运筹帷握而决胜千里,‘有理、有让、有利’,确实高招。江南一叶的凋零,给延安获得广泛的同情与支持,此一政治资本的利息也滚滚而来。"费正清评论说,皖南事变打破了"敌后中国各派武装之间的均势"。那么,毛泽东是如何处理皖南事变的,以至于得到台湾学者如此高的评价呢?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  相似文献   

5.
正发生在1939年的"十二月事变",是阎锡山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对山西新军和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进攻的统称,这次事变波及山西全省。在晋东南,晋绥军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和抗日民主政权机关,制造了晋(城)沁(水)阳(城)事变。十二月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既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古城西安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兵谏”——西安事变。这次事件,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副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结束10年内战局面,产生了重大作用。但是人们在谈及西安事变的时候,大都忽视了与西安事变一脉相承的“兰州事变”。其实,兰州事变作为西安事变的续篇,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应有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江西出现过反共反人民的AB团,不久即被人民摧毁,其"寿命仅三个月".但20世纪30年代,江西中央苏区却发生过一起由打"AB团"引发的富田事变.富田事变的爆发,是肃反扩大化和严刑逼供及滥捕、滥杀AB团的结果.这一事变的发生,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其教训是十分沉重的.  相似文献   

8.
(二) "珍珠港事变"当时全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意想不到的,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2月8日上午(夏威夷时间是12月7日),日本飞机轰炸了香港九龙。12月25日,日军终于攻陷香港。党中央  相似文献   

9.
《申报》的媒介影响力在国统区屈指可数,西安事变发生后,《申报》进行了跟踪报道。通过报道可以看出,不同立场的各方对西安事变所做出的反应不同;西安事变的发生及解决前后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抗战爆发为节点,国统区的社会舆论对西安事变态度亦迥然相异: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以及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持否定态度;抗战爆发后,西安事变在舆论中成为促进民族统一与团结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王台谈判是我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以"共同抗日三条件"为政治基础和"反蒋抗日"为共同目标的产物,是双方形成初步合作关系和上层统一战线的开始,为福建事变爆发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放 《党史文苑》2004,(5):25-27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面临如此重大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有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积极调停,使双方达成协议外,还因为有“兰州事变”的支持响应,增强了张、杨将军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淡判地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兰州事变”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名年轻的军人,中共地下党员,他的名字叫解方。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的8月15日,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八年抗战胜利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全面爆发。其实,日本的侵略野心早在几年前就已暴露无遗: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从“七七”事变到“九一八”事变,从占领  相似文献   

13.
第二回阎锡山谴责张扬兵谏蒋介石彭雪枫转承书信劝阎反内战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他放弃内战政策,领导全国军民抵抗日本的侵略。事变发生的次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即致电阎锡山,征询其对事变的意见,希望得到他的响应。阎锡山接电后,双目微闭,思谋良久,于深夜召开军政紧急会议。阎锡山在会上说:“小六子(张学良的小名)太蛮干了,事先没商量好办法,就闹出事来。我们现在不比过去,已元气大伤。”言外之意是不能跟张学良蛮干。会议开了几个小时,七嘴八舌,说…  相似文献   

14.
正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确立了"一面积极抵抗,一面预备交涉"的对日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一方面将政府移驻洛阳办公,以免受日本暴力的威胁;另一方面和过去相比,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华南重镇广州迅速掀起了抗日浪潮,各种抗日救国刊物,象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当时已由“中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北重镇兰州,曾有一个极具影响的特殊机关———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在这被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部”的地方曾发生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本文描述的是当年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党代表、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在兰州可敬可佩的故事。谢觉哉是封建王朝最末一科秀才,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开辟兰州的工作,党中央在兰州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1937年7月29日,谢觉哉由延安来到办事处担任党代表。当时办事处的工作正处于筹备阶段,斗争形…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有3000多人壮烈牺牲,4900多人被俘,1300余人突围。这些突围成功的干部战士,大部分在很短的时间里又重新归队。然而,这些忠诚的战士,竟也有被组织怀疑  相似文献   

18.
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爆发后,蔡和森以中共重要领导人和《向导》周报主编的特殊身分,以政治史研究范式为主要方法,在第一时间运用部分第一手材料对事变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影响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处理事变的方案。他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奠定了后人对商团事变研究的初步基础。以今人的眼光来审视,他的研究无疑存在一些不足,但作为一家之言,特别是从商团事变研究的学术史的角度来考虑,他的研究理应受到研究者们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1931年11月上旬,在我国东北齐齐哈尔南嫩江桥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阻击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战.值此江桥抗战78周年之际,面对东北周边的政治军事形势,深刻了解江桥抗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今后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33年底,在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因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不满并感到绝望,在全国不断高涨的救亡高潮中,毅然决然举起"抗日反蒋联共"的义旗,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简称福建人民政府),公开与蒋介石南京政府决裂,这就是史称的"福建事变".事变虽然失败,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民主、进步的革命精神,永载史册.因此,"福建事变"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吴明刚所著《1933:福建事变始末》已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全书共14章55目,计35.2万字.这部专著是近些年来研究十九路军与福建事变的一部力作.综观全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