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向苏联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的信念"向苏联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争取苏联援助,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已久的信念。早在建国前夕的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不仅明确提出了"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2.
《探索》2020,(2)
英雄文化关乎国运民气,至关重要。中国古典英雄观念的内涵在于智勇双全、文武相兼,西方英雄观念的内涵在于天授神性,二者的碰撞形成了中国近现代英雄文化的混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代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并将其上升为"人民英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观与英雄文化一度面临消解、诋毁英雄的不良社会思潮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英雄文化,习近平关于英雄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英雄谱系和英雄内涵,提出了忠诚、执着、朴实的新时代英雄鲜明品格。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这位曾经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的巨人,之所以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能够无往而不胜,是因为他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定地相信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是因为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是真正的英雄,看作是"先生",看作是生存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人民群众就是"上帝"毛泽东对人民力量和历史作用的认  相似文献   

4.
"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期间的著名战役,抗日战争八年,围困战争两年半,英雄的沁源军民付出巨大牺牲、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毛泽东主席给予"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的高度评价,是沁源人民世世代代引以为豪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夏远生 《湘潮》2016,(4):31-38
众所周知,毛泽东诗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华民族解放的英雄赞歌,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奋斗乐章。特别是对中华女英雄形象和人格的塑造和意象,在世界诗人中间都是独树一帜、卓越超群的。借用毛泽东为著名革命母亲葛健豪去世所送挽联的颂辞:"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儿英烈,指蔡母之子蔡和森、蔡林蒸烈士,女英雄则指蔡畅。"女英雄",实际上是毛泽东对中国妇女解放领袖人物和代表人物的理想塑造和精神揭示。毛泽东诗词抒写的中  相似文献   

6.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这种委屈和不满,并非来自20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具有留学苏联背景的"左"倾教条主义中央的排挤和打击,而是对抗战结束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苏联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中共态度冷漠。在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进入关键阶段之时,毛泽东多次提出访问苏联以就中国革命若干重大问题与苏联商讨,均被其婉拒。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联仍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力促国共和谈。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也为日后中苏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7.
吉炳轩 《奋斗》2010,(1):4-8
<正>毛泽东主席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他的伟大一生中,亲笔书写了许多光辉题词,激励和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而英勇奋斗。黑龙江各级党组织和全省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毛泽东主席于1950年2月27日结束访问苏联回国,视察哈尔滨时为原松江省委书写了"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为哈尔滨市委书写了"发展生产",为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书写了"学习马列主义"等重要题词,为  相似文献   

8.
<正>“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既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最受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又是充满英烈情怀的人民领袖,在敬畏人民、敬重英雄,传承革命先烈精神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结合,形成了深厚的人民英雄观。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中,先后有超过700名的苏联志愿飞行员来中国参战,其中包括航空机械师共有200多人为中国人民的自由与独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苏联派往中国的志愿飞行员都是非常优秀的飞行员,他们中许多人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他们中有: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С.И.格利采维夫、С.Л.苏普伦、Г.П.克拉夫琴科,以及一次获得“苏联英  相似文献   

10.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1,(7)
正"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结束时,他用"伟大、光荣、英雄"三个词,热情赞颂中国人民。七千余字的讲话全文,"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时光追溯到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也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赞颂:"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相似文献   

12.
王丽颖 《世纪桥》2010,(7):19-21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与苏联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在论战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苏共党内出现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苏联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高举反修大旗,广泛开展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并日益形成系统的反修防修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开始审视中国社会,考虑在中国如何防修的问题。最终,毛泽东决定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以完成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人民领袖毛泽东,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他在文章、演讲和讲话中反复强调人民的重要作用,还在诗词中热情赞颂人民是舜尧、是英雄。有人统计,毛泽东诗词中有39首描写了人民。让我们以《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为例,来体会毛泽东这些诗词中“人民万岁”的伟大思想。盛赞新中国“六亿神州尽舜尧”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孟红 《党史文汇》2018,(4):13-22
正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刘胡兰的生命钟摆永远停在了1947年1月12日,大义凛然走向国民党反动派铡刀的她还不到15岁。毛泽东曾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然71年过去了,但她鲜活年轻的生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她"死也不屈服"的英雄誓言,彰显了共产党员信仰如柱的可贵风采。  相似文献   

16.
论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松  庄德水 《理论学刊》2007,4(10):11-16
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的过程。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包括三大理论基础、三大监督原则、一个监督核心、基本监督途径这样一些基本内容。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就其形式而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探索出现的偏差表现在四个忽视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7.
正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随着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的成功,朝鲜形势逆转。在慎重抉择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然而,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军事力量悬殊的条件下,要想战胜强大的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争取社会主义强国苏联在各方面的援助,是中国人民志愿  相似文献   

18.
刘德喜 《唯实》2000,(3):67-69
一、联合苏联的决策取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毛泽东在1949年6月 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所谓“一边倒”,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①。“一边倒”政策确立后,毛泽东立即派遣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启程赴苏联,进行秘密访问,争取苏联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理解和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支持,并通过他们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道义上的同情和声援。刘少奇一行在莫斯科期间同…  相似文献   

19.
正1946年1月7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延安,毛泽东亲自到机场去迎接。阔别18年后,毛泽东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不由得喜上眉梢。3月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在王家坪住处的院子里和毛岸英坐在石凳上谈心":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中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要向农民学习。"毛岸英同意父亲的意见,承认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