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金洁 《法制与社会》2011,(35):137-138
“送达难”日益成为困扰我国各级法院的一个难题,如何完善原有的民事诉讼送达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民事诉讼送迭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和诉讼实践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送达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重构送迭制度,切实解决“送达难”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翁里  郑蕾 《行政与法》2010,(2):117-1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民商事交往日益繁荣,使得涉外纠纷大量增多。国际司法协助在这类案件的解决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域外送达制度就是其中重要韵制度之一。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涉外民商事诉讼中,送达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域外送达程序的复杂繁琐也是导致涉外民商事案件审理期限过长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的域外送达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浪费了不少司法资源。鉴于此,笔者主要考察分析域外送达的国际立法发展.希望对我国域外送达削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乐 《法制与社会》2011,(25):30-31
本文以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送达制度为出发点,结合司法实践分析了现行送达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从细节上完善现有送达方式,并对电话、短信等新型送达方式以及如何减少送达工作的阻碍等进行了简要论述,以期为破解"送达难"提供广阔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目前我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分析现行送达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对送达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宗玲 《法学杂志》2007,28(6):124-126
"送达难"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送达地址的问题,我国现行民事送达制度近几年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这也为送达制度的下一步完善提出了具体课题.在大力彰显"公正"、"效率"与"诚信"的理念指导下,在社会上建立普遍意义上的送达地址申报与变更制度,并扩大推定送达的适用范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胜 《法制与社会》2013,(35):197-198,206
送达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也对送达制度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在基层人民法院的送达实践中,主体的送达方式为电话送达、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具体针对法律规定的六种送达情况进行调研,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直接送达作为我国民事送达的主要内容,从知情权角度分析其是最能确保诉讼信息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但同时,虽然新民事诉讼法对民事送达制度有较大修改,但对直接送达制度仍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借鉴国外国家的送达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检视,对送达制度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完善。诉讼信息获得的越完善,越及时,在诉讼博弈的过程中原被告之间诉讼决策越科学,也更能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如何完善我国域外送达制度,从改进现有送达方式、增加新的送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以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发出公告,公告发出后经过一定时间即视为送达的方式。公告送达作为一种拟制送达,在使不明情况的当事人及时了解与己相关的诉讼情况、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以及避免法律关系长期处于难以确定的状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公告送达制度并不完善,在实践中亦遭到多方质疑。本文以江东法院2010年以来适用公告送达的商事案件为研究样本,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域外送达机制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其生 《法学研究》2005,(2):126-137
对近年来我国域外送达的非常态事件以及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 ,先入为主的定性和效率的低下是我国目前域外送达中的诸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现状以提高送达效率的基本思路是观念的更新和完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过程中,送达是民事诉讼和民事仲裁的重要环节。电子送达则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送达方式,其立足于国际司法协助制度之中,具有新的内容和特色。实践中,域外电子送达的方式包括电子邮件送达、网上公告送达和国际司法协助送达。域外电子送达顺应现代办公模式的新发展,有利于提高涉外诉讼效率和维护司法公正。当前域外电子送达面临着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配合、国外法律不允许的情形。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完善域外电子送达的相关立法、强化与当事人的沟通和完善双边司法协助机制。  相似文献   

12.
《法学》2007,(10)
涉外送达难是近年来我国国际私法理论与实务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若干规定》,它对缓解目前涉外送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司法解释来解决涉外送达难问题,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充分发挥立法解释的作用,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文,来完善我国的涉外送达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宋林岭 《法制与社会》2014,(1):40-41,45
由于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化、原则化,缺乏操作细则与具体措施,导致目前法院电子送达实践存在很多问题,各地法院执行标准也不统一。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新民事诉讼法电子送达制度进行研究,提出几点规范与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麒 《法制与社会》2011,(29):134-134,145
送这是诉讼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法律文书的最终生效。但是基层法院在实际送达中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送迭在实践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并对其成固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就我国送达制度的完善提出笔者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审判活动中,因送达不能导致诉讼迟延,效率低下是困扰我国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送这难主要是由受送达人的送达地址不明确造成的,诉前地址确认制度能有效解决“送达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送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行为,送达理论的司法倾向使行政法学者们基本上忘记了其在行政法学中的重要地位。理论研究的滞后和偏向对行政法治实践造成了负面效应。我国行政诉讼法虽然规定了送达,但行政诉讼中的送达和行政法中的送达不可一概而论,原因在于行政诉讼中的送达仍然是司法上的送达。行政程序法以及其他行政实体法对行政行为的规制若要有效,就必须注意到行政行为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在行政程序中疏漏送达制度是非常致命的。在制定行政程序法典时应当将行政行为送达作为重要的行政法制度确立下来。一方面,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中应当有行政行为送达的板块,使其成为独立于司法送达的特别送达制度,使其从行政行为生效这个狭窄的理论范畴中独立出来。另一方面,行政行为送达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应当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陈贝 《法制与社会》2013,(26):51-52
送达是连接民事诉讼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一项重要的工作。留置送达作为法定送达方式中的一种,有着其他送达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留置送达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带来的困难越加凸显,给基层法院的工作带来困难。文章从留置送达的释义出发,分析了当前留置送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域外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完善留置送达制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送达制度作了专章专节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法律规定的僵化以及相关措施的不配套,导致法院反复送达或无法送达,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针对送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美两国司法文书域外送达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在司法文书域外送达的立法和实践上有着较大差异。立法上的差异:条约在本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法律渊源、域外送达的主体、受送达主体的划分上,均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我国法律禁止采用邮寄方法和法院、诉讼利害关系人直接送达方式在我国境内送达,美国则相反。实践中的差异:外交送达途径、邮寄送达的法律根据、送达主体、受送达单位主体是否必须有授权等不同。两国城外送达法律冲突的核心问题是美国法院谋求美国法律的域外效力,采取我国不允许的方式在我国境内送达司法文书,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外交途径,签订司法协助协议,修改、完善我国司法文书域外送达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日益增多,执法环境的复杂,卫生行政机关在处罚文书的送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阐述了目前卫生行政处罚实践中的送达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引起此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并对传统送达方式进行了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创新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