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诈骗犯罪被害案件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犯罪的发生并不是犯罪人单方面意志作用的结果,而是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互动的产物。这种互动从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角度看,则表现为其生理上、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被害性。仔细分析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原因,而且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通讯工具或互联网,借助公共通信网络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或发送虚假信息,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主要方式有:冒充公安人员进行诈骗、以"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虚构购车退税进行诈骗、虚构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冒充熟人"换卡"汇款进行诈骗、以虚构亲属需要救助的方式诈骗、以虚构信息对被害人进行人身威胁的方式诈骗。电信诈骗的特点表现为:智能化、科技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组织化程度高,诈骗方法手段更新快,境内外结伙作案、打击难度大。电信诈骗犯罪高发源于该类犯罪风险小、成本低,该类案件侦破难度大。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建立部门之间的快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银行的能力与作用,充分发挥电信部门的能力,加强互联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猖獗,可从被害人的视角探究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增强网民安全意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完善互联网平台审查制度、建立专门网络诈骗举报平台、建设联动防控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被害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手机短信诈骗案件逐年增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犯罪,手机短信诈骗具有作案隐蔽、犯罪成本低、团伙作案增多等特点。对该类案件的侦查讯问应着眼于宏观思路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金融诈骗犯罪的被害人具有较大的被害性,这是由金融行业特点、特殊的被害社会环境、金融机构内部违法犯罪严重及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所决定的。金融诈骗犯罪得逞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犯罪人多么狡诈,其骗术多么高明,而是被害人自身的一些弱点和不良状况为被害提供了契机。因此,治理和预防金融诈骗犯罪的根本的有效措施是被害预防,即先前地消除或者减少被害要因和被害情境,加强被害人的抗御能力。对金融机构而言,加强内控,消除和减少内外牵连的被害因素是安全保障的最有效措施。金融诈骗犯罪典型的被害模式和被害结构中主要的被害环节是被害预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诈骗罪的犯罪对象应当包括财物和财产性利益,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当财产利益作为诈骗罪对象时如何正确判断犯罪既遂。从损失说角度出发,当诈骗犯罪的对象为财产性利益,行为人直接占有财物与被害人受到财产损失之间存在时间差时,诈骗既遂的时间应当是被害人受到损失之时。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化的发展及其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网络化给生活各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也成为了犯罪分子作案平台和手段。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色诱被害人、并与其约见后带领被害人到托店进行高额消费来诈骗钱财的犯罪行为。当前,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呈"井喷"式发案状态。本文,对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的组织结构,发案规律特点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侦破此类案件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类新型犯罪,具有智能化、团伙化、职业化等特点,往往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跨地域、跨境作案,致使侦查工作比较困难。该类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对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对于此类犯罪的防控,既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也要进行被害预防,强调防范对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其他诈骗犯罪而言,变造转账支票进行的诈骗犯罪有其特殊性,防范该类犯罪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其中,第一道闸门是管住支票,关键环节是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根本之举则是提高科技识假防骗能力。要加大打击力度,金融系统制定相关预案、公安机关实施串并案侦查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具有涉及面广、组织集团化、手段多样性、手法智能性等特点,由此也给侦查破案带来许多困难。为及时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侦查机关要认真分析其规律和难点,研究制定侦查对策,建立"落地侦查"破案机制,实施信息化侦查,完善侦查协作机制,综合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和形式,全面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1.
"丢包诈骗"是一种侵财犯罪方式,前些年,各地司法机关对"丢包诈骗"均是以诈骗罪予以处罚。近两年,"丢包诈骗"的手段不断变异,司法机关对这类犯罪的定性开始出现争议。对于不断变异的"丢包诈骗"究竟应当怎样定性?请看本期拍案说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治理模式呈现破案率低、追赃困难、治理成本高等现实问题。疏解这一难题,需要从根本上扭转工作思路,改变以犯罪人为中心的刑事司法观念。鉴于电信诈骗犯罪的独特性,在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互动关系研究中,应充分认识到,只有给予不同类型被害人差异化警示,才能达到最佳被害预防效果。应当依据被害人学理论,以加强事前预防阶段对潜在被害人的宣传教育为核心治理手段,结合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宣传方案,实现被害预防性宣传前、中、后三阶段全覆盖,构建反电信诈骗差异化宣传体系。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大量损失。网络诈骗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基础,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犯罪防控的重点。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完善、政府机关执法不力、公安机关侦破困难、个人信息从业者监管缺位以及被害人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陷入困境。因此,应以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为出发点,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共治,通过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完善协同治理体制与网络实名制、扩大国际合作等安排,实现网络诈骗犯罪的立体防控。  相似文献   

14.
诈骗犯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引起了普遍关注,政府、企业与社区在协同治理诈骗犯罪时经验不足,民众防范被骗意识缺失致被骗风险上升。从疫情期间"两高"公布的典型案例来看,诈骗犯罪呈现出诈骗虚构内容类型化、诈骗手段网络化和被害群体普遍化等特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背景下,被害预防理论基于其强调预防被害措施的灵活性和充分调动被害人预防被害的主动性,不仅能对预防网络诈骗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的治理压力。降低被害人的被害性与互动性是预防网络诈骗的主要思路,政府、企业和社区应当围绕引导公众情绪和阻断犯罪互动来制定预防网络诈骗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用票据进行支付和资金清算的交易越来越多。由于监管制度不全,利用票据进行诈骗的犯罪也日益增多。文章论述了票据诈骗犯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票据诈骗犯罪的手段及特点;票据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提出了在票据诈骗案件侦破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运用、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催生了非接触性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是非接触性犯罪中发展最为猖獗的一种。电信诈骗犯罪的过程就是非直接接触的心理诱导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电信诈骗犯罪多发的原因,识别电信诈骗者实施心理诱导的骗术,切断犯罪人与被害人互动链条,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构筑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法治防线、心理防线、科技防线和制度防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业、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作为一种跨境、跨地域新型团伙犯罪,借助于网络与通信工具实施非接触式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其发展趋势迅速蔓延。公安机关应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侦破此类犯罪的打防对策,从根本上遏止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8.
在两高关于诈骗刑事案件新的司法解释和上海市关于办理虚假信息诈骗案件意见出台的背景下,针对虚假信息犯罪刑事管辖权的联结点不易确定、指定管辖实践混乱、管辖地不同导致的刑格不同等问题,从保护被害人角度出发,从证据角度确认犯罪结果发生地,对于治理相关违法犯罪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集资诈骗犯罪频繁发生,又出现抬头之势并具有新的特点。因为集资诈骗案件与社会稳定的特殊密切关系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容易引发社会局面的波动。由此,文章分析了集资诈骗犯罪引发的社会问题,并详细讨论了侦查、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大要案件频发,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单次低额度的小额网络诈骗却常常被人忽视,受害人不报案,警方不重视,导致该类犯罪成为多发性顽疾。公安侦查机关打击小额网络诈骗犯罪,要注意利用公安内网和互联网串并案件,积极开展落地侦查,综合研判通信信息,追踪资金流向,固定电子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