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中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探索是有卓越贡献的,为尔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了先河。但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正确认识、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宁义理论与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探索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经济领域的几个主要关系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光辉思想。他在总结苏联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忽…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浅谈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周启江毛泽东对照抄苏联的方法很不满意。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从中国实际出发,便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他最主要的经济理论成果,集中表现在1956年著述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开创者,他在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面的耕耘,集中体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其中的成功和失误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正确对待毛泽东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认真汲取其中的合理内核,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会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其不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9,(6):20-2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经济建设,显溢了自己在领导经济建设中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范畴:目标和手段是毛泽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经常运用的哲学范畴,现实和可能是毛泽东探索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时体现出来的哲学范畴,必然和自由是毛泽东在总结经济建设经验时反复强调的哲学范畴.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领导经济建设中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志愿。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集大成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是统一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毛泽东是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形成了王套理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创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一生革命的最终目的之一是想让中国数亿贫苦民众过上好日子。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毛泽东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毛泽东农村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核心之一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并与他对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毛泽东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对减轻农民负担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志愿。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集大成者和总设计师。 毛泽东是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具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主线,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发展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时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四个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典型特征,是马列主义理论在我国成功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生前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声 ,其成功及失误 ,都为中国共产党人今后的实践积累了经验 ,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毛泽东探索的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1956至1966年的10年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错误逐渐占了上风的过程。 1956年至1957年夏是探索的开始时期。探索是从突破苏联模式开始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和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我国经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在八大前后分别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初步的,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突破苏联模式。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建立在走自已路的基础上,方向是正确的,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跃进"期间,尽管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走了一些弯路,但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执著探求。面对挫折,他深刻反思,从"大跃进"的高指标中总结出经济建设必须搞综合平衡、从人民公社基本经济核算单位的变化中总结出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和运用价值法则、在1960年纠正"五风"的过程中总结出调查研究不能走马看花等。这些探索,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刘荣春  盛敏  彭波 《求实》2003,3(12):10-11
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毛泽东经过艰苦曲折的探索 ,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 ,如关于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工业化道路等 ,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并曲折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提出并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阴燕云 《世纪桥》2010,(11):65-66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党由一个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一个执政党,毛泽东对执政党的经济建设能力十分重视,并告诫全党要学会做经济工作,这是我们党巩固政权、维护党的威信的基础和前提,与此同时要学会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的执政能力思想,为我们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探索经济建设规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总体思路的继承 从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到新民主主义大纲、到过渡时期总路线、《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自始至终把中国现代化作为统摄一切的首要目标,并为此殚精竭虑,艰辛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具体方法、途径、道路。尽管在随后,毛泽东把主要精力转向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政治革命,实际偏离了中国现代化轨道,但他本人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政治战线、思想战线的革命正是保证中国现代化永远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抓革命”可以。促生产”。邓小平在建国初期,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现代化追求,在毛泽东晚年,邓小平在强…  相似文献   

19.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受挫后,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认真反思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论述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本文主要从方法论原则﹑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模式三个方面阐述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合作化思想中最具特色和价值的内容之一。它是马列主义关于合作制的理论与根据地合作社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于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探索毛泽东这一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建国后毛泽东合作化思想的演变源流,对今天如何引导农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也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初创阶段,也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由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