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利他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利他合同中第三人权利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我国迄今没有利他合同的一般规则,对第三人权利的保护远远不够。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对利他合同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利他合同制度理论并进行立法改进,以期加强保护第三人之权利。  相似文献   

2.
第三人合同权利的产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合同当事人在基础合同中通过约定利益第三人约款来赋予第三人利益,第三人基于对合同当事人对其利益的赋予而形成信赖关系,这一利益被类型化为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进而,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经由正当化,成为一种可由法律加以保护的利益(法益),在立法上规定了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第三人的法益便可通过主张诉权受到法律救济.第三人的救济权的产生,使第三人对合同事有的法益通过权利的推定形成法律上实态的给付请求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柴象坤 《工会论坛》2008,14(6):129-130
近年来,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我国立法与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尤其是立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本文从狩猎权的概念与性质入手,对该权利的主客体及设定进行了明确,以期完善狩猎权,努力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问题 ,历来都是民事诉讼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迄今也无统一性的主流观点。本文拟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资格、性质、地位等问题从理论上作以探讨 ,以期能更好地体现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为民事诉讼审判实践服务 ,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法院的威信。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知情权与经营者商业秘密权冲突,以主体双方分别对相关信息享有权利为前提,是由于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交叉性导致了主体间的权利矛盾。协调两权冲突的原则主。要有:利益衡量、保护弱势等六个原则。应从立法完善、诉讼外和诉讼内来协调两权冲突。  相似文献   

6.
普遍观点认为债权为相对权,因而债权人对第三人的侵害不得主张权利.文章从权利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债权既为法律权利,自应受到法律保护,债权具有不可侵性,侵害债权则有直接侵害和间接侵害两种,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以故意为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从宪法学视角看,"弱势群体"系"制度保护不足的宪法权利主体",其宪法权利体系由"自由权"、"社会权"等实体性宪法权利与"请求保护权"等程序性宪法权利组成。弱势群体享有宪法上一般权利主体和特殊权利主体之双重地位,由此而可能发生的"权利竞合"与"权利冲突"现象,须借鉴域外宪法学原理,而透过法律条款作妥适之处理。弱势群体之宪法权利可经由立法路径转化为法律法规上之具体权利,亦可通过"合宪性解释"方式经由"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种路径而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革新的立法实践进行了总结 ,从事实和理论的角度阐明了对合同相对性原则进行改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以英国1999年《合同第三人权利法》为中心 ,论述了合同第三人权利的范畴 ,并对完善我国现行合同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立法,不仅注意保护一般人权,对于刑事被告人的宪法性权利、诉讼权利也给予较为全面的保障。这一系列立法规定,维护了边区司法的严肃和公正,表现了革命立法的人道主义,也代表了边区政府立法的民主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自出生起就享有神圣不可剥夺的生存权、获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关注儿童问题,注重加强对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澳大利亚1975年家庭法、1995年家庭法改革法和1989年儿童抚养(评估)法均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以期保障儿童的权益。其有益的立法经验对完善我国婚姻法有关儿童权益保护的立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工作在进行中。从保护相对人权利和规范行政许可的视角分析 ,其草案至少应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行政权利 ,应严格许可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严格收与支的分离 ;对相对人的程序权利 ,应加强第三人的程序权利 ,应以申辩不影响实体权利来保障申辩权。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合同法学者科宾(Corbin)的第三人合同权利制度是对合同法理论的重大改革,推进了司法制度的重大进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合同法》对第三人权利制度规定得过于简单。对科宾的第三人合同权利制度作初步解读,通过介绍其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功能,说明在我国引入该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建议,希望对我国将来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合同类型。第三人是合同中的关系人,主体范围广泛,不受行为能力限制。第三人的权利,其来源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的共同意图; 其效果体现在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上; 其内容包括直接请求给付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合同解除参与权,以及给付受领权。  相似文献   

14.
权利结构变动权包括合成权、分解权和单纯结构变动权,这些结构变动权能不断地创造新的权利或新的功能,在商法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商法对结构变动权设立了太多的限制或障碍。保护为主限制为辅是民法公认的权利法理,而我国商法重控制而轻保护,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坚持权利一体保护的法理,改变对结构变动权的不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5.
侵权行为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民事主体民事权益,制裁民事违法行为,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传统上侵权行为法的保护客体仅为绝对权。现今已扩张至将相对权以及权利外利益包括在内。虽在保护客体上主要国家取得了一致,但在对权利与利益的保护程度上,世界范围内却有两种相对的立法例:差别保护立法例与平等保护立法例,从侵权行为法中的价值衡量出发。对比两种立法例可知平等保护立法例较之差别保护立法例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第三人担保的特性出发,分析现行《担保法》对第三人担保权利保护上的不足。根据权利衡平与公平、合理的价值理念,提出确立第三人有偿担保的重要意义和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公民宪法权利到法律权利的转化要依靠宪法的实施。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宪法权利到法律权利的现实切换,需要立法保障、社会权保障和司法保障协同推进。立法保障是宪法权利转化为法律权利的基础与前提;社会权保障是指公民权利尤其是社会权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安排;司法保障是指权利司法救济机制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宪法诉讼模式的建立能为宪法权利提供全面的保障。这三种保障模式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在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相差较大,加强被害人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参与,寻找被害人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和谐司法的本质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有关规定及当前的现状,并提出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之构想。  相似文献   

19.
发回重审事由分析——从“法院发回重审权”的视角切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回重审制度是上级法院纠正下级法院错误判决,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监督的一项重要程序保障,对于保证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大部分研究仅侧重于描述发回重审制度由于立法本身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很少立足于法院在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中的"发回重审权"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有必要提出"权利性质的发回重审权"和"裁量性质的发回重审权"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细致分析两个不同的程序中法院发回重审事由的区别,给司法实践中法官"发回重审权"的行使以更明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对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性质的识别关乎诉讼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的选择,司法实务界往往忽视对这一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从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作用以及相关法规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在性质上应属于一种形成之诉,其诉讼标的实际上是第三人根据自己对执行标的物拥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权利而取得的对抗强制执行的异议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