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楚文化的研究形成热潮,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由王建辉、刘森淼撰写,辽宁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荆楚文化》一书,可谓为其中雅俗共赏、颇有特色的一部。 一、《荆楚文化》不但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楚文化的研究成果,而且对楚文化研究领域有所拓展。此书广泛地吸取了前人和时贤有关楚文化的研究成果,对荆楚文化的特性、荆楚文化与其它地域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2.
道家文化和楚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家文化,属于学派文化。两者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一方面,楚文化孕育了道家文化,如道家的基本思想、道家的人生态度、道家的文字风格,等等,都同楚文化的熏陶分不开的;另方面,道家文化又给了楚文化以重大影响。具体说来,它不但推进了流行于楚地的道家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丰富和深化了楚地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维。这两种文化的互动,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与学派文化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莹 《楚天主人》2013,(10):50-52
<正>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楚文化独具特色。与中原文化相比,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礼法,楚文化偏重情感;楚文化中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神合一、力求浪漫之说,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楚人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一、蛮夷本色——开放楚文化是楚人在长期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它在初兴起时与中原文化相比,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在文化上与中原同源,楚人的远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相似文献   

4.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5.
荆楚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风格独异,影响深远。孝德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与孝文化相融共生,交相辉映。孝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如果正确引导,“孝”能够派生出许多健康的社会规则,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八百年的历史写下了楚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楚文化因袭中原文化的厚重因子,汲取了周边地域文化众长,又保留了楚地独有的文化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与北方黄河文化并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楚国艺术大概可包括青铜器、漆木器、玉器、漆画、帛画、简文古隶、金文鸟虫书等。在东湖之滨、文谷之畔,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着众多楚国文物,记录了  相似文献   

7.
杨金定 《两岸关系》2002,(11):51-51
前不久,应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的邀请,由台湾两仪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湖南省博物馆联合湖北省荆州市、宜昌市、湖南省常德市、岳阳市博物馆,在台湾台北历史博物馆、台东史前文化博物馆、台中港区艺术中心等地举行了大型《楚文化特展》。这次展出的文物多、地域广,参观人员多,社会影响大,一时间竟掀起了一阵楚文化热潮。  相似文献   

8.
<正> 新中国成立40年来,湖北的出版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为突出。仅以我们湖北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地方文化方面的图书为例,就可见一斑。我们执行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出书方针,出版了大量总结研究反映湖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的著作。上自先秦、下至当今,逐步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出书系列。在中国文化史上,楚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努力出版了一批楚史楚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的有:《楚文化新探》、《楚文化论丛》、《楚文化研究论集》、《楚国民族述略》、《楚文化志》等。这些著作对楚史楚文化领域中  相似文献   

9.
楚文化对湖南文学思想传统的影响概括地说 ,楚文化的核心是进取精神、开放气度和创造意识。朱汉民先生把湖湘文化的精神说得更细 :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等等。这里 ,涉及到楚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朱汉民先生认为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的一个理学学派 ,而湖湘文化则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关系是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楚文化中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 ,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 ,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  相似文献   

10.
楚文化精神的结晶──楚哲学蔡靖泉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形态是其精神形态,而哲学又是其精神文化的结晶和内核。楚哲学,即楚文化精神的结晶和内核。先秦时期熔铸南北文化而创新的楚文化,集中了东周文化的大半精华,反映了先秦文化的高度成就。楚哲学,则最具典...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9,(11):18-18
一、开发利用楚文化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与条件 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撼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形成了以楚文化为主、三国文化等其它文化为代表的“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不同学科的楚文化研究者在源流、地域、特质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症结在于楚文化之属性问题。“亦夏亦蛮”乃是楚文化研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楚文化在李斯生命历程、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李斯生长于楚地,习染楚国风尚,思想意识融入楚文化精神,形成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奋进的情感,其作品呈现出铺张扬厉、气势充沛的艺术形式。李斯刻石文采用三句一章结构,此种特殊章法在楚国典籍中极为多见,系楚国文学作品形式的影响。李斯故乡上蔡融会南北地域文化,富有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此种开阔、贯通的文化思维渗入李斯观念中,孕育出《谏逐客书》并成为李斯推行统一天下政策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 ,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曾经深刻影响 2 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 ,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 ,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刘志兵 《求索》2013,(6):124-126
艺术风格的人文意义是明清艺术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艺术风格不仅决定了艺术要表达的内容。更决定了艺术作品相对其他作品所拥有的特色个性。本文将通过介绍徽州文化艺术这一极具地域特色并又深深地反映了明清艺术特点的文化作为突破点来对明清艺术进行阐释。徽州文化.通常简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是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是其鲜明的特点,对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展示,基本包括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基本内容,通常被人们赞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湖北文化的魂。湖北文化以楚文化为核心,楚文化向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到近代又表现为“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随着湖北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实施“文化走出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湘西土家族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土家族生命意识强烈,一是表现在重视生命,热爱生活,二是不仅重生,而且歌死。它体现了湘西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死观,是楚文化的基因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民居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皖南山区,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汉代以前,山越人就居住于此。魏晋南北朝时这里称新安郡,隋唐五代时称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勤劳的徽州人民在数千年悠悠岁月里,将山越文化、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微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已经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和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及黄河中游和下游的新石器文化是中国境内四个平行发展的主要文化系列,各系列文化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统一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但地域文化特色仍被保留下来并有所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晋文化、齐鲁文化便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就长江流域而言,由于相似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水上交通,使各区域文化比较容易得到整合,战国时期楚文化实际涵盖了整个长江流域便是文化整合的反映。与黄河流域文化相比较,长江流域文化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陈绍辉 《长白学刊》2010,(4):151-154
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是长期的、多层次且全方位的,无论是从器物层面还是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看,中原文化都是源,中原文化作为楚文化的源头活水,对楚文化有着主源性的影响,并在一定意义上型塑并规制着楚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