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李 《西部法苑》2001,(8):56-59
岁数,就是一个人的年龄。见了幼儿问句“多大了”、遇到老人说声“您老高寿”,是国人寒暄的套路。当然还存在另外一个习惯:对少女以上、老妇人以下的女性,是绝对不可以敢问芳龄几何的,这就如同不能随便问一个男性钞票多少一样,犯忌。任何人,从出生开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张社会关系的大网之中,在这个网上,每个人都成为他人不能替代的网上之结。诸多法律制度往往与岁数相关,各种年龄代表着相应的法律意义:宪法的、刑事法的、行政法的、民事法的等等。  相似文献   

2.
张昊 《法治与社会》2016,(12):64-66
“白帽子”是什么样的人?法律上并没有“白帽子”这个概念. “这个称谓是一个行业——网络安全为主的安全行业,对从业人员以及安全技术爱好者的一个称呼.”互联网法律专家赵占领称即便在行业内,“白帽子”也没有严格的概念.通常理解下,“白帽子”是发现互联网企业安全漏洞,反馈给企业而不恶意利用的人.  相似文献   

3.
陈航 《法律与生活》2009,(14):12-15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加州的全称。金融海啸中,这个地处这场经济灾难发源地的美国州政府,俨然一只连天恶浪中的小船。在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之后,它陷入了破产的波峰浪谷之中。也许因为加州曾经是美国最富裕的州,也许因为这条船的掌舵人是功夫明星施瓦辛格,更主要的是因为地球人对“政府破产”都有一颗好奇心,加州末日的传闻愈演愈烈。在全球铺天盖地的新闻浪潮中,时间进入2009年7月。此时,加州进入牵动眼球的“破产倒计时”阶段,而7月28日,便是倒计时的最后日子。美国政府会允许一个地方政府破产吗?美国的法律又是如何规定政府破产这件事的呢?美国民众的权利意识郧么强。他们会不会坐视加州政府破产?政府破产谁遭殃?带着一系列疑问,我们找到了旅居美国十多年、对美国法律有深刻了解的陈航先生,请他从一个专家的视角来打开问号。  相似文献   

4.
尹浩华 《经济与法》2003,(10):42-43
WTO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和贸易问题,具体体现在其一系列规则中。WTO规则是法律规则,实质上也就是法律.是一整套十分复杂的法律体系。WTO作为国际公法,它的参加者主体是政府,并不是企业和自然人,它要求政府要从制度上保证WTO规则在国内的实行。因此“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政府“入世”应抓好以下几条主线。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房地产行业中物业管理的基本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房地产行业中物业管理的基本法律问题●廖佩娟从我国目前物业管理市场的现状来看,物业管理能否由行政管理模式进入社会化、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物业管理能否由其发展起步阶段的“谁开发,谁管理”进入到市场竞争机制?物业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究竟是以“人”...  相似文献   

6.
公众共用物系指不特定多数人的可以非排他性使用的共用物,例如大气、水流、海洋、森林和荒地等环境和自然资源.公众共用物既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私有物,也不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财产.公众共用物是公众自由活动、相互交往以及与自然交往的地域、空间和舞台,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食粮,是激发和促进人的思想、理想、情操、美感和艺术的渊源,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为生态人社会人、人之所以得以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源泉和基本资源.目前我国公众共用物因受到来自各方面和各种形式的污染、破坏、损害、侵犯而面临着退化、萎缩的危机,急需加强法律保护.公众共用物使用权是指不特定多数人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资格、自由和力量.作为公众中一员的每一个人都有公众共用物使用权.对公众共用物的保护和法律调整,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或“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三只手;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综合采用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这三种调整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中央集权、自由竞争、公有制和私有化手段,而应该根据现实需要适度地进行集权、分权、自治和实行公有、私有、共用措施.我国的法律应该充分发挥公众、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逐步建立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综合调整机制、善治机制,避免“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和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所谓的“双重陷阱”,通过建立健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调整机制,保障公众共用物的健康和可持续存在,保持和维护私用财产、公务财产和共用物的合理比例、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提出建立健全如下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保护、改善和治理现有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防止不当减少现有公众共用物数量和规模,保障基本公众共用物供给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增加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管理体制以及规划、统计、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这些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将确保公众共用物与私人财产、政府财产的比例适当和协调发展,满足公众对公众共用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无奇不有的互联网仿佛是一片不受法律管制的荒郊野地,当人们用制度化的眼光来打量近年来的很多网上“职业”或“行业”时,谁都会不禁胆颤心寒起来。我国针对网络世界的立法工作如今尚存许多盲区,但急功近利的人们不会等到监管网络的法律臻于完善后,才将在现实法治环境中形成的商业习惯整体复制到网络世界里。看来,在网络世界拥有全套成熟法规之前,用现实法律监管网络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岁数,就是一个人的年龄。见了幼儿问句"多大了", 遇到老人说声"您老高寿",这是国人寒 暄的套路。当然还存在另外一个习惯:时 少女以上、老妇人以下的女性.是绝对不 可以问芳龄几何的,这就如同不能随便问一 个男性钞票多少一样,犯忌。任何人,从出生 开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张社会关系 的大网之中,在这个网上,每个人都成为 他人不能替代的网上之结。诸多法律制 度往往也与岁数相关,各种年龄代表着 相应的法律意义:宪法的、刑事法的、行 政法的、民事法的等等。法律伴随人 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刘绍义 《政府法制》2014,(26):35-35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美丽的文词”称为“辞”,谁曾想到,在远古时代,“辞”字原来是犯人的口供. 《说文解字》曰:“辞,讼也。”笔者查了一下《殷墟甲骨文字典》,里面并没有收录“辞”字。细想一下,在那遥远的上古时代,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甚至杀戮奴隶,没有法律没有法制,哪里有什么口供,统治者的权力就是法律就是口供。这样看来,甲骨文中没有“辞”字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金文的“辞”字,已经是一个会意字。它的左上边是一只手(爪),左下边是用绳子拴着的一双手,右边是个“司”字,表示一个人牵着一个被绳子拴着的人去找专管狱讼的有司录口供。  相似文献   

10.
边沁说:“温和的法律能使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会在公民中间得到尊重。”这多少让人感受到法律原来也可以温情脉脉。然而,联想起社会上沉渣泛起的泛刑化思潮,似乎又让人觉得严刑峻法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早一段时间,曾有媒体报道,某地数百群众眼看女孩落水却无人施救,当时就有人鼓噪要设立所谓的“见死不救罪”。  相似文献   

11.
《法治研究》2006,(5):66-66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网上抢注之风愈演愈烈,似乎“先下手为强”,谁抢着谁就能“发财”。近日,河北沧州一家律师事务所又遭抢注。这家律师事务所也正在准备向信息产业部等主管部门提出相关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义历来被看作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它包括道德正义、政治正义、经济正义、法律正义等,而百姓更是把理想中的“法”看作是正义的化身。邓小平曾指出,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所  相似文献   

13.
网站提供手机铃声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刚 《河北法学》2002,20(1):141-142
自MP3.COM、NAPETER .COM等知名网站相继因提供MP3音乐下载服务而惹上著作权官司以来 ,网站提供的以各式流行音乐为主的手机铃声的著作权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从“是否侵权”和“可否免责”两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以求对此新生事物在法律上有所规范。  相似文献   

14.
“人的尊严”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被当代法律制度引入的哲学观点,探讨“人的尊严”的源与流,通过对中西思想家关于“人的尊严”的论述来考查它的产生、发展的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15.
浅论英美的法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法律意识跟该民族的法律教育方式和水平有很大关系.教育是对文化素质的培养,虽然它属于“后天的因素”,但它有能力弥补一些“先天的不足”.可以说,法律教育是法律精神发展的最主要的形式.西方社会的法律教育历史悠久,正规的、学院式的法律教育和训练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文字记述了.东罗马帝国时,君士坦丁堡、贝鲁特等城市的法律学校已名声在外,比较系统的法律教材已经可以看到,师资水平也是不低的.从古罗马开始的西方法律教育,一开始就是官办的.官办对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主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都一一过问.几乎每一个时代的当权者都认为法律教育和培训是为自己的统治输送后备队和生力军.因此,官方对法律教育是十分重视的而且是不容分说地加以垄断.由于西方社会看好法律,法律职业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不管是富家子弟还是布衣之族都愿意在法律教育中“成材”.因而法律“师爷”便是社会的大明星了,谁要是能师从名望高的法律师长,那简直最大的有幸了.  相似文献   

16.
“三角债”近来已成为法学界研讨的热点问题,真正诱发这种债务怪圈的原因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启开“三角债”之债务链?许多同志已从法律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笔者认为,债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个法律问题,债作为一种经济流转关系,属经济范畴.因此,“三角债”诱因在经济,但债作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法律关系,它又隶属法律领域,因而“三角债”的成因必然又有法律因素.所以,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只有对“三角债”进行经济与法律双重透视,才能查出这种“痼疾”的真正症结所在和找出根洽这种“痼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钱好吗?自古至今.有多少人被一个“钱”字害得晕头转向,丢了乌纱.掉了脑袋:钱不好?柴米油盐过日子.结朋交友答谢人情,一个“钱”字.有谁离得了?其实,钱.作为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和媒介.何来好坏之分.只不过是不同的人对它的态度不同罢了。不记得哪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货币,不仅仅是劳动价值的凝固,也折射着一个人的人格与社会本质.观照着人性。在高尚人的手里.钱不仅能使其人品道德升华.而且还是促成善举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亲自提炼出的一克镭.价值100万法郎,她无偿捐给了实验室;爱因斯坦的一篇“相对论”论文手稿.卖得600万美元.全  相似文献   

18.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个古老的习俗,在古都北京已成为历史。1994年2月9日,北京人度过了第一个没有爆竹声的除夕夜。然而,又有谁知道,北京人为此付出了多少血的教训,体味了多少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本又认为,经济法是经济社会化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日趋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必然结果,它将公法和私法的手段融这一体,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法律部门。商法与民法一样,属于私法范畴,奉行“政府不干预原则”,它不可能被改造成“经济法”,也不可能代替经济法。现实的经济制度和中国近现代民事立法的“民商合一”传统,决定了我国当前并无在民法之外另立商法部门的客观条件和法学基础。作者的结论是,民法基于其性质,是任何市场经济社会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基本法;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也具有基本法的地位。这是一种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的”二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是一项为有法律服务需求而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制度,作为政府责任,它将保障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没有贫富、强弱之分,让贫者、弱者得到公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韩德云代表的一份建议和王林委员的一个提案不谋而合,都是建议政府加大财政对法律援助的投入,让法律援助成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惠及到每一个贫弱的公民。韩德云代表在调研中了解到,从1996年以来,全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全国各地共解答法律咨询近900万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0万余件,有170多万人获得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