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协商日报     
《协商论坛》2011,(10):36-39
郑州市 惠济区政协视察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9月29日,惠济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都市农业工作进行视察。委员们实地察看了绿金源花卉基地、陈砦市场(双桥)花卉博览园等农业建设项目,听取了有关专题汇报,并就今后发展进行了座谈。委员们建言: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突出蔬菜、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优势,叫响惠济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县”这一荣誉称号;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有农业产业园区和花卉基地规模档次,打造“新、特、奇”农产品和中高端名优花卉品种,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11,(7):2-F0002
5月17日,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赴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学习调研。蒋巷村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同志的带领下.秉承”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科学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群众》2009,(1):62-62
荷兰是西欧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人多地少,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内农产品尚不能自给自足,但后来却创造了农业致富的“神话”,取得了农产品出口世界第三的奇迹。江苏的省情与荷兰的国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温家宝总理去年7月在江苏视察工作时指出,荷兰与江苏存在着相同点,要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当作“三农”工作的重点,明确指示我们发展农业要向荷兰学习。  相似文献   

4.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准确讲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原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同志来江西考察工作时曾经说过“如果江西不能搞绿色食品,全国没有哪里可以搞绿色食品。”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非常重视,指出我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绿色食品大有希望,大有作为。江西人称“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有着开发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创建全国绿色农业基地(包括: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走绿色农业之路是江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中下旬,省政协常委视察团围绕“创新农业科技,为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提供科技支撑”问题,赴省农科院进行了专题视察。视察结束后,省政协分别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视察情况报告,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对视察报告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6.
方小方 《半月谈》2004,(4):54-55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必须跳出“三农”看“三农”,统筹考虑工农业发展,对城乡人力资源进行统筹开发:要运用工业思维,改造传统农业;要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反哺农业;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既能在农村致富也能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村人才。  相似文献   

7.
陈发棣 《群众》2023,(6):6-7
<正>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支撑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张福义 《天津人大》2013,(12):24-25
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更是武清区农业方面的重大课题。武清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开展调研并组织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检查,对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日昌 《群众》2013,(10):79-80
刚完成县改区的“农业大区”——南京高淳区,因长期致力于“绿色发展”,呈现出“集聚后发优势、力争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通过三个月的实地走访调查,笔者注意到:高淳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其特色发展路径,取决于其正确处理好“快与慢、富与强、得与舍、美与善”这四对关系。高淳在如何把握这“四对关系”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山西政报》2010,(17):63-63
近年来,翼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强化项目管理,努力创新开发机制,积极致力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项目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连续两年蝉联全市第一。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县”.被临汾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三等功”称号.加10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人大论坛》2014,(10):49-49
9月14日,六盘水市人人代表对全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进行视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金、副主任陶兴锐、杨龙政、阳松林、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部分市人大代表等一行14人参加了视察。市扶持微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工商局局长房国剑和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视察。市人人代表一行先后视察了红桥新区西南家居微企孵化园和六盘水市微型企业特色农业科技孵化园,听取市微企办汇报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始终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生产是受自然和经济规律双重影响的特殊行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一场关乎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经济变革,也是一次行为模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革命。目前重庆市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支撑体系不够完备、生产标准和规范匮乏、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工作时,提出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重庆市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农业农村将是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必然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重庆市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柴志英 《前进》2000,(10):38-39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举。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从指导思想上跳出以粮为主和传统农业的圈子,做到五个转变:(1)转变县、乡领导干部催种催收的旧观念,树立研究市场、强化服务的新思想,组织和领导农民参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大力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2)转变“温饱型农业”旧观念,树立“致富农业”的新思想,真正把农业作为农民勤劳致富奔小…  相似文献   

14.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30多年的实践证明,以“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经营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与劳动力快速流动,我国农业经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弱者种地”“差地种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八面来风     
宜丰县:切实抓好社区、园区选民登记工作,安远县:坚持“八个一”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南丰县:人大机关离退休干部积极深入乡镇调研,上栗县栗镇:人大代表服务群众创佳绩,会昌县文武坝镇:举办新任人大代表培训班,浮梁县:组织视察农业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6.
资源紧张,劳动方式落后,效益比较低等现状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要促进“三农”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沿用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已经行不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近几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围绕“良种+良法+产业化”的工作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的第一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8.
孙淑义 《春秋》2009,(4):1-1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量大、农村地域广、农民人口多,做好“三农”工作意义尤为重大。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来山东视察时明确提出了“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省政协把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今年专题协商议政的重点内容,可以说是抓住了关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省正处于城乡加速融合发展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必须在全省经济“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20.
黎丽萍 《传承》2013,(4):39-41
“大寨模式”是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出现的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模式,体现了我党当时关于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思路:依赖群众运动“大干快上”,“抓革命促生产”的辩证法,农民就地发展、集体致富的范式,“高积累、低消费”的农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