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 新中国成立40年来,湖北的出版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为突出。仅以我们湖北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地方文化方面的图书为例,就可见一斑。我们执行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出书方针,出版了大量总结研究反映湖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的著作。上自先秦、下至当今,逐步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出书系列。在中国文化史上,楚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努力出版了一批楚史楚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的有:《楚文化新探》、《楚文化论丛》、《楚文化研究论集》、《楚国民族述略》、《楚文化志》等。这些著作对楚史楚文化领域中  相似文献   

2.
《史记》博大精深,它包容了自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时代近三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荟萃。翻开《史记》,处处可以感受到荆楚文化的存在,这就是说荆楚文化在《史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状况的出现既与西汉初期楚文化在汉文化中的比重有关,也与司马迁对荆楚文化的热爱和向往有关。司马迁对荆楚文化的向往司马迁出生时,汉王朝已建立达半个世纪之久。司马迁生长于属于华夏文化中心的黄河之滨,十多岁就到了京都长安,长安虽然也是华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但当时长安城中有很多来自荆楚一带,曾跟随汉高祖打天下的功臣旧将后裔,这些功…  相似文献   

3.
徐燕玲 《世纪行》2012,(1):28-28
湖北是文化大省,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生地、红色文化的富集地和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张武  梅珍生 《世纪行》2007,(11):19-20
本刊从上期起,拟在三期的“楚文化”专栏中集中刊载一组宣传荆楚文化的稿件,展示荆楚文化的主要精神。本期续发四篇。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的考古资料的出现,我们不得不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和思考楚文化的源头及荆楚文明起源的问题。本文从城建技术、古城功能、古城的政治经济生活等三方面,对两湖地区史前城建与楚都纪南城城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荆楚原生文化并不落后,为楚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荆楚文明起源的年代也不晚,早在石家河文化甚至稍早时期楚地就已经透射出了文明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作为一部地书,虽然并非专门记载金石文献,但其著录金石文献极为丰富,其中尤其是于卷二十八《沔水注》、卷三十一《涢水注》、卷三十五《江水注》等卷中收录了汉晋时期荆楚地域七处古碑,尤为珍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及文化价值。本文试就《水经注》著录荆楚地域汉晋时期七碑予以集录考释,以充实荆楚文化研究之内容,亦冀能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相似文献   

7.
荆楚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风格独异,影响深远。孝德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与孝文化相融共生,交相辉映。孝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如果正确引导,“孝”能够派生出许多健康的社会规则,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生铁 《世纪行》2011,(12):14-24
编者按: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什么?日益叫响的楚商,如何继承发扬楚文化精神内涵?2011年10月11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九届省政协主席王生铁为400多名湖北企业家作荆楚文化报告。省政协副主席仇小乐,十届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春林,省人大老领导张忠俭,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顾问杨斌庆,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会长武清海,省政协秘书长王树华等出席报告会。本刊编辑部征得王生铁同志同意,本期刊发他的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荆楚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建设提供了特色各异的人文景观条件。湖北城市群的文化特色应当以楚文化为主,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上尊重自然、突出人性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市人文生态环境。在具体的设计布局上,应当以建设“三大文化走廊”为重点,形成体现荆楚文化特色的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  相似文献   

10.
幸敬华 《政策》2012,(12):75-7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弭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荆楚文化以楚文化为源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州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努力把荆州打造成荆楚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是实施一元多...  相似文献   

11.
<正> 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文化的研究范围广阔、影响巨大,它对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由省群众文化学会杨奋生等同志主编的《荆楚文化金三角发展模式》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湖北农村文化发展战略的专著,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荆楚文化金三角发展模式》是作者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观点为指导,为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主体建筑呈一主两翼,建筑风格突出了高台建筑、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目前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明清书画展》、《荆楚百年英杰》等10多个展览,2007年11月6日正式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  相似文献   

13.
杨金定 《两岸关系》2002,(11):51-51
前不久,应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的邀请,由台湾两仪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湖南省博物馆联合湖北省荆州市、宜昌市、湖南省常德市、岳阳市博物馆,在台湾台北历史博物馆、台东史前文化博物馆、台中港区艺术中心等地举行了大型《楚文化特展》。这次展出的文物多、地域广,参观人员多,社会影响大,一时间竟掀起了一阵楚文化热潮。  相似文献   

14.
李园园  李南杰 《世纪行》2013,(12):40-41
荆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博大精深,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马山战国丝织品、战国秦汉漆器等文物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湖北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政策》1999,(1)
一部湖北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荆楚儿女的治水史 湖北得水独“丰”。 长江和汉水逶迤千里,滋润着富饶、美丽的江汉平原,哺育了5800万荆楚儿女,也孕育出灿烂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7.
《九歌》在流传过程中的演变及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有一个从越文化到楚文化的演变历程。范文澜先生说:“(楚国)在广大国境内,有苗族华族和许多其他种族,居民相互间交流方化,产生以巫文化融合华夏文化为基本的楚文化。各种族也就在同一文化中大体融合了。”因此,探索《九歌》流传过程中的演变及中介,是寻找打开《九歌》迷宫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楚文化背景下的造型艺术领域出现了一批与之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博大深邃、领域广泛、成就斐然的文明,要表现的东西肯定还很多很多,而这些艺术作品不足以代表楚文化的大部,而仅仅是表现了楚文化的局部。应将地域文化、楚文化以及现代公共艺术创造有机地融合,形成具有浓郁地域和文化色彩的独特文化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9.
王生铁 《世纪行》2007,(10):7-9
什么是荆楚文化?荆,是指牡荆,楚是指灌木。古代用荆楚一词,意为荒芜之地。所以先秦时把荆楚一带的文化视为蛮夷文化。  相似文献   

20.
罗忆  黄艳 《世纪行》2013,(10):46-48
李南杰先生相貌清矍,身形清瘦,举止优雅,谈吐斯文,是一位和蔼可亲、睿智博学的长者。李老今年80整,因他曾担任荆州市群艺馆馆长,我们一帮爱好楚文化的朋友都叫他李馆长。 前几年,我在荆州工作,有幸认识了李馆长,一来二往,见识了不少荆楚文化的精髓,并由此与楚玉结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