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2010,(5):10-18
前言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制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同时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孙强 《人权》2013,(3):52-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发展实际、时代特征、历史传统、民众文化等相结合,着力解决中国人权发展的"特殊"问题,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是关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晨 《人权》2009,(1):3-5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人权研究会在这里举办“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30年”学术研讨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权领域的专家,多年来积极对外介绍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阐释我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4.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刘杰 《人权》2012,(6):29-33
21世纪初,中国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与之相适应,中国的人权建设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启蒙和初步发展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自2004年中国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宪法以来,中国的人权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话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转型与人权发展在时间节点上的重合内在蕴涵着深刻的互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徐爽 《人权》2013,(4):21-24
人权是现代各国宪法的构成要素之一。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国宪法修正案,将原有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统纳于"人权原则"之下,明确宣示实现人权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共同追求的宪法目标,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宪法发展与人权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4年迄今,"人权入宪"已经跨越十个年头。十年间,执政党和政府为推进人权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的人权事业除了兼容国际标准以外,还具有什么样的自身特点?未来的人权建设又需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熊万鹏 《人权》2012,(6):19-2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对人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人权建设的成果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对中国人权发展的未来有了更迫切的期盼。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作出圆满的回答。比如,如何总结提炼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构建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形成人权自觉与人权自信,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超越西方人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12)
<正>6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总结了中国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一年中努力推动人权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这是国务院新闻办自1991年以来发布的第12部中国人权白皮书。这部约2.1万字的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事实从9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包括:发展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公正审判权利、少数民族权利、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利、残疾人权利、  相似文献   

9.
杨成铭  易卉 《人权》2014,(1):28-31
信访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权保护制度。中国信访制度在促进和保护人权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维护人权的丰富经验,并将在中国未来人权保护过程中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雷芬 《人权》2008,(6):57-5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4日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这标志着中国人权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对中国  相似文献   

11.
《人权》2003,(2):54-54
4月4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座谈会,批驳美国国务院于4月1日发表的《2002年国别人权报告》(下称《报告》)对中国的无理指责和攻击,揭露美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和强权政治的真实面目。 与会学者认为,2002年是中国人权事业继续取得明显进步的一年,这是任何不带偏见的人士都不能否认的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04,(3):2-7
2003年12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荣获了“联合国人权奖”,这既是联合国对邓朴方个人为中国残疾人人权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的肯定。为此,本刊记者就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问题采访了邓朴方。  相似文献   

13.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14.
房广顺  张雷 《人权》2012,(6):40-44
开展人权教育,普及人权知识,遵行人权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中,始终把厘清人权概念、完善人权法律、发展人权事业同人权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宪法和有关人权法律,通过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和国家人权行动计  相似文献   

15.
赵新元 《人权》2009,(5):36-4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促进人权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发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三件大事,对推进中国人权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这三件大事为起点,新时期的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特点鲜明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罗豪才 《人权》2008,(3):4-6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诞生60周年。《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对于唤起世界人民的人权理想、指导和推动国际人权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献。60年来,在《世界人权宣言》的激励下,国际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权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进入21世纪,发展和安全在人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7.
罗豪才 《人权》2011,(5):2-3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理论研讨会今天开幕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和总结我国在人权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权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人权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8.
常健 《人权》2012,(5):2-11
2001年12月,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10周年之际,当代中国大陆第一本《人权》杂志试刊,并于2002年2月正式创刊。10年来,《人权》杂志记录了中国人权事业一步步的发展,见证了人权理念价值地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乃根 《人权》2002,(3):60-60
为宣传中国人权事业,一部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人民画报社联合编辑的大型画册《中国人权》即将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国范围内征订。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统、形象地反映中国人权事业的历史、发展及成就,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是普及人权知识,进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黄孟复 《人权》2013,(4):4-5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人权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人权部门官员每年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北京人权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