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新县总人口50万余人,农村劳动力为23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永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以建立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良性互动机制为目标,坚持“输出劳务、引回人才。输出劳动者、引回创业者,输出打工仔、引回管理者”的思路,“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盘活返乡创业一盘棋,有效地把“外出打工潮”转化为“返乡创业潮”,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转移就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县近千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办皮革、针织制衣等企业40多家,文化超市、餐饮、特色农业种养等各类经济实体近千个,带回资金近亿元,为该县的招商引资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 提升劳务经济开发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省农民工回归创业方兴未艾,并初步形成了“外出务工潮”与“返乡创业潮”对流。输出和回流良性互动的“劳务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3.
汤宏 《现代领导》2014,(2):38-38
2013年.湖北省郧西县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三个一批”工程(“双回归”工程引回一批,届中考察调整一批,“双荐一考”储备一批),重点从选任标准、选任渠道、选任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选拔了一大批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领头羊”。  相似文献   

4.
覃黎魁 《传承》2012,(7):32-32
近年来,贺州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眼于欠发达后发展的市情,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积极实施“人才兴贺”的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创新政策文件,启动实施引才育才“双千计划”,持续开展“市校合作”工程,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人才基础性建设,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的崭新局面正在形成。实践表明,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抓好引才、留才、用才这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不回“家”的人──欠发达地区外流人才咏叹调唐远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人才,吸引人才离不开良好的经济环境。人才流动机制日臻健全和完善,使人才的自愿流动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三集的趋势,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内容。地...  相似文献   

6.
山海协作工程。“山海协作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实施的,旨在通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联合与合作,在欠发达地区组建一批富有活力的合作企业,促进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互为优化、升级,推动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扎实推进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努力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互赢共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经济欠发达地区引才必须──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杨光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才工作不尽如人意,突出的是:外引人才总量减少,层次偏低,紧缺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使得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愈来愈尖锐。面对现实,重要的是必须改变策略,优化方法,脚踏实地,不懈努...  相似文献   

8.
金运成 《政策瞭望》2005,(12):36-38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欠发达地区发展成为我省新的增长点。在新的宏观背景下,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一、欠发达地区的崛起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虽然欠发达地区得到  相似文献   

9.
“优师计划”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实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质师资均衡配给而启动的一项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该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国家主导下欠发达地区从“教师供给”到“优秀教师供给”的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与国家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相契合。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生源数量质量不足、培养过程有待优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不联通等。为推动“优师计划”深入实施,需要充分挖掘政策优势,确保“优生”入口;重塑培养模式,创新“优育”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支持“优师”落地;探索打造“优生”“优育”“优师”的“三优育人”机制,推动形成我国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吴坚 《今日浙江》2004,(22):27-29
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谋划和指挥下,“山海协作工程”与我省大力实施的“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工程一起,构成了统筹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宏大工程,大大促进了区域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机遇之一:国家各种扶持政策和各项经济倾斜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从“九五”开始,国家更加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有利于缓解“地区差距扩大趋势”,有利于推动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经济振兴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逐步实施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欠发达地区可行的资源开发项目和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给予优先安排或支持;积极倡导与鼓励国内外资本对民族地区的多方位投入,并给予很多信贷、税收与管理上的优惠政策;实施有效手段基本理顺了资源性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力引导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既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政治意义。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路子,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立旭 《今日浙江》2012,(15):56-57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如何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事关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突破“文化瓶颈”,强化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动力作用;优化我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提升我省欠发达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发挥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的引擎功能。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孙飞翔 《今日浙江》2003,(17):14-15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省对欠发达地区先后实施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今年起,又围绕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开始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实施“接轨上海、融入  相似文献   

15.
董一兵  苏安乐 《前进》2001,(9):48-48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快赶队、大发展,干部很关键。我们认为,在当前各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干部尤其需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着力强化五种意识。一是争先发展的忧患意识。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运行质量都明显偏小、偏慢、偏差,由此也带来了财源匮乏、人民生活拮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欠发达地区的各级干部一定要坚决克服精神萎靡、消极等待、怨天尤人等不良情绪,坚决摒弃“不进市场,热衷官场”的“官本位”思想和不思进取…  相似文献   

16.
张军 《今日浙江》2010,(15):10-13
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区域协调的科学发展。近年来,浙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大力建设“山上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诚信长三角共同打造的新名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经济的竞争,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谁就占领了发展的制高点。丽水市作为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当然是多种制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不能不承认,科技力的薄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丽水也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先后提出“科技兴市”、“科技兴县”、“科技兴乡”的发展战略,并努力实施于各项发展实践之中。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丽水的科技进步与它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很不适应,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科技意识还是…  相似文献   

18.
刘国安 《今日浙江》2004,(14):33-34
当今时代,经济的竞争,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谁就占领了发展的制高点。丽水市作为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当然是多种制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不能不承认,科技力的薄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丽水也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先后提出“科技兴市”、“科技兴县”、“科技兴乡”的发展战略,并努力实施于各项发展实践之中。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丽水的科技进步与它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很不适应,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科技意识还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恩施市广大农村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可喜变化。这种深刻的变化,源于恩施市委、市政府领导与组织全市开展的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这个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新模式的问世,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20.
何仁军  邓显波 《新重庆》2006,(9):34-35,42
劳务经济属于要素经济.具有社会性、流动性、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劳务输出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点,可谓“无烟工厂”、“朝阳产业”.黔江劳务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通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了每年“10万农民出黔江.劳务收入过4亿”的良好局面.创造了具有国内影响的劳务输出“黔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