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陳光耀 《中国法律》2011,(2):7-7,64
1981年,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正式確立。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此項制度已經成爲「一國兩制」下,有效解泱不同制度、不同法律體系之間公證文書往來使用的成功實踐,也爲促成兩地居民間缔结婚姻,預防和减少重婚、骗婚行爲的發生做出了重要貢獻。借此機會對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30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熱烈的祝贺,對中國委讬公證人爲兩地居民...  相似文献   

2.
王桂壎 《中国法律》2011,(2):12-12,69
中國委讬公證人(香港)制度建立至今已连三十年,期間,獲委讬之委讬公證人共374名,辨理的公證文書達100多萬件。委讬公證人制度從建立、發展,到作爲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正式纳入CEPA框架,碓實對促進内地和香港繁榮稳定發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内地舆香港在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專業服務等各方面的交流舆合作更加紧密,大大增加了...  相似文献   

3.
王立憲 《中国法律》2011,(2):15-15,73
30年前,爲了彌補内地舆香港有關公證證明制度之間的差異,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得以建立。30年後的今天,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的功能和價值。一方面,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的建立爲香港居民回内地處理有關民商事法律事務提供了一條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途徑,切實保障了内地舆香港人员經贸往來的依法、有序進行,切實提高了兩地間民商事交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吳愛英 《中国法律》2011,(3):2-3,60,62
在中國委託公證人(香港)制度建立30周年之際,2011年5月24日,司法部在京舉辦紀念中國委託公證人(香港)制度建立30周年座談會,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紀念中國委託公證人(香港)制度建立30周年座談會龔娬{,要進一步發揮委託公證人制度作用,建立長效交流機制,加強兩地經濟法律交流合作,為促進內地和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劉延東充分肯定了委託公證人制度在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委託公證人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讚賞。她說,中國委託公證人制度自1981年建立以來,有效解決了一個國家內實行不同法律制度和公證制度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內地間公證文書相互使用問題,為內地和香港民眾處理民事、經濟事務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務,有力地維護了兩地居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兩地經貿交流合作,是「一國兩制」方針在法律服務領域的成功實踐和有益探索。實踐證明,中央政府關於建立委託公證人制度的決策是正確的,委託公證人制度的實踐是成功的。劉延東指出,當前內地與香港在經貿、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這將為委託公證人制度提供廣闊的空間,也為委託公證人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加寬廣的舞臺。希望廣大委託公證人以愛國愛港、建港興港為己任,忠於職守、不辱使命、開拓進取,努力維護國家和香港繁榮穩定;繼續秉承恪盡職守的執業原則,強化質量至上的責任意識,本着對法律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當事人負責的精神,更好地服務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委託公證人制度,不斷擴大業務合作的範圍,加強委託公證人隊伍建設,增強委託公證人在香港法律界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更好地為兩地廣大民眾服務。劉延東向獲得委託公證人榮譽獎的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及紀念獎牌。司法部部長吳愛英等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來自香港的64名委託公證人,以及內地公證協會、法律??代表參加了座談會。中國委託公證人(香港)連續委託頒證儀式同日在京舉行,司法部部長吳愛英出席頒證儀式,為64名來自香港的委託公證人代表頒發委託證書,並作了講話。本期刊發這篇講話。  相似文献   

5.
馮巍 《中国法律》2011,(2):10-10,67
從1981年至今,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在促進和保護香港特區居民和法人在内地的合法權益,促進兩地人员往來、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繁榮稳定方面發挥了重要作用。縱觀這三十年來的曆程,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不断探索和發展,制度建设日臻完善,已成爲解決内地舆香港公證文相互使用同题的有效通道。  相似文献   

6.
李銘銳 《中国法律》2011,(2):16-19,74-78
1981年4月29日,司法部發佈怖《關於爲港澳同胞回内地申請公證而出具證明辦法的通知》([81]司法公字第129號),首次委讬阮北耀、何耀棣、胡百熙、陈子钧、翁家灼、張永賢、練松柏、廖瑶珠8位香港律师辦理港澳同胞回内地處理民事法律事務的證明,建立了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  相似文献   

7.
卷首語     
《中国法律》2011,(2):I0002-I0002,57
時已春日,《中國法律》謹此向尊敬的讀者問候春祺。本期雜誌,我们以纪念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三十周年爲特别專题,而亦邀约名家,共話中國法律實践新象。1981年,爲了解决内地舆香港在公證法律制度上存在的客觀差巽,不断满足兩地之間人員經贸往來的現實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2016,(4):161
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於1987年在港註冊,從事各類法律服務業務。其下設和關聯機構有中國法律律師事務所、中國委託公證人公證文書審核轉遞辦公室、查冊送逵辦公室和中國法律雜誌社有限公司。各機構竭誠為港澳台及海外各界人士介紹中國法律並提供優質服務。中國法律律師事務所於1997年在港註冊,是經中國司法部批准在港開展中國法律服務的律師機構。內設金融、民商、國際投資、知識產權、資產重組上市以及訴訟仲裁等業務部門。中國委託公證人公證文書審核轉遞辦公室根據授權對香港的中國委託公證人出具的發往內地使用的公證文書依  相似文献   

9.
何训班 《中国法律》2011,(2):9-9,66
值此中國委讬公證人(香港)制度建立三十周年之際,我謹代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外商投資企業註冊局表示熱烈的祝贺。三十年來,中國委讬公證人(香港)制度適應香港同胞到内地投资經商活勤和香港舆内地聯系日益紧密的需要,從無到有,不断發展完善,爲便利兩地法律界、公證界之間的交流合作發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内地舆香港的民事交往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律》2011,(2):2-4,58-61
趙大程副部長在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建立三十周年慶典酒會上的致辭祖國的北方春寒料峭,美麗的香港春意盎然。今晚,群賢畢至,嘉朋满座,我们歡聚在流光溢彩的香江之畔,共同慶祝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建立三十周年。司法部部長吴愛英女士對此次慶典活動非常重視,  相似文献   

11.
张憲初 《中国法律》2011,(2):13-13,70,71
委讬公證人是應運内地改革開放和促進舆香港交往迫切需求而誕生的一項有創造性的制度。自1981年司法部首批委讬八位香港律师爲委讬公證人以來,這一制度不僅兄證了内地社會主義市埸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内地舆香港民商事關係日益密切,而且已成爲「一國兩制」下連接内地和香港兩個不同法域和推動兩地融合的重要紐带。  相似文献   

12.
The Qur’an is considered by Muslim scholars to be one of the two primary sources of Islamic law. The Qur’an deals with many diverse matters, including beliefs, morals, ethics, legal issues and historical narratives. We are not concerned here with establishing the exact proportion of the Qur’an devoted to each of these various categories and in particular to legal rulings. Rather, the pivotal aim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s to establish the fact that the whole Qur’an is interrelated, and that the non-legal material in the Qur’an ultimately supports its legal system. This article, therefore, attempts to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by asserting that although a large part of the Qur’an does not contain explicit or even implicit legal rulings, it serves, however, to consolidate and establish the Islamic legal system. This assertion is found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al verses and those with no direct legal rulings stated in them. This article will broadly assess three major themes in the Qur’an which are: God, the Prophet and His message and the present life with the Hereafter. It will underscore their relationship to explicit legal injunctions. These themes are doctrinal in nature but as the analysis will show, they are woven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injunctions themselves thereby forging a link between creed and law.  相似文献   

13.
自清末民初以来,将法理解说为法律原理就成为法学界的通例,但其界定方式则有四种:一是径直以法律原理定位法理;二是将法律原理、法律原则并列来定位法理;三是将法理视为由法律原理推导出的法律一般原则;四是认为法理是指法律原则,但包括法律原理在内。法理和法律原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应有其存在和运行的原理,法律自然也不例外;法律作为人类的伟大创造,自身即蕴含着追求正义等法律价值的法理;法律的价值观念虽因时代、地区的不同而会有所差异,但其中的基础法理却不受时空影响;对法律的分析和研究舍法理之外别无他途。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将法理界定为"在综合各种法律现象的基础上,由学者所抽象并为社会所认同的有关法律基础、法律根据、法律判准、法律渊源的基础性、普遍性原理"。同时,法理与自然规律、社会价值、内存于法典和单行法律中的法律原则以及事理、情理等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4.
舒国滢 《政法论坛》2022,(1):147-160
法学的实践性实际上是与法学的科学性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上,有学者(比如冯·基尔希曼)认为,法学作为"科学"从理论上说是无价值的,它并非"科学".应当看到,法学是一门以"问题-决定"为中心、以某个特定的在历史上形成的实在法秩序为基础、采取诠释-评价的论证方式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解决法律问题)的(实践)规范性诠释科学,它...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法学教育是普通法传统下三年制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美国法学院力求教会学生学会在广泛学科领域中进行法律分析、掌握法律技能和理解职业价值。美国法学教育也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有人批评法学院是否有效地为学生从事法律职业提供了充分准备。本文对美国法学教育作了概括介绍,分析了美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所提出的批评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卫生法地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卫生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卫生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意义和标准重新构思的基础,认为卫生法在职能、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上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尽管作为独立的卫生法法律部门难以成立,但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以卫生法律规范和卫生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综合的卫生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17.
The endorsement of certification in Article 42 and 43 of th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hereinafter GDPR) extends the scope of this procedure to the enforcement of fundamental rights. The GDPR also leverages the high flexibility of this procedure to make of certification something else than a voluntary process attesting the conformity with technical standard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GDPR turned certification into a new regulatory instrument in data protection, I suggest to call it monitored self-regulation, seeking to fill the gap between self-regulation and traditional regul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regulation continuum.  相似文献   

18.
魏琼 《中国法学》2014,(2):205-221
古代西亚地区法律教育是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与其他古代文明发源地相比较,古代西亚地区拥有最早的楔形文字及泥板、最早的学校教育,这些都是法律教育在古代西亚学校教育中生成并存续的外在条件。除此之外,这一地区法律观念、法律渊源与法律教育的生成与发展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古代西亚地区朴素的法律观念和比较成熟的法律制度是萌发法律教育的内在基础。古代西亚地区因此成为人类法律教育的发源地,其法律教育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拟从法律教育传播的媒介、法律传授的场所及法律教育的贡献等层面,追溯这一地区法律教育的印迹,探求对当下中国法律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The field of law and strategy (LAS) has adv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role 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date, however, LAS has neglected low rule of law environments—countries characterized by expansive degrees of legal uncertainty. LAS should account for these settings, too, since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is a strategically significant factor for any company. This article situates the strategic relevance of legal uncertainty in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fills an important gap by illustrating how LAS principles apply in low rule of law jurisdictions. Specifically, this article develops the construct of legal entrepreneurship—the notion that attorneys may apply an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skill set to position the client favorably and legitimately within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legal landscape, thereby creating leg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the client. Drawing upon interviews with expert attorneys and executiv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ypology of legal strategies available to U.S. companies in China, uniquely modeling these approaches along the two fundamental dimensions of legal strategy. Additionally,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wo basic types of legal uncertainty in the cross-border context and offers guidelines for the exercise of legal entrepreneurship. Together, these arguments demonstrate that legal entrepreneurship is an empirically viable construct within the LAS project. In low rule of law jurisdictions that have embraced foreign enterprise, legal entrepreneurship will generally optimize the American company's pursuit of both legal value creation and legal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