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对整个人类社会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把全球化视为一个贯穿人类历史的进程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 ,解读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探寻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一词作为人们对美好未来向往的象征出现在人类社会,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从它出现后的这一百多年中,尽管人们对它各有理解,尽管经受过灾难性的攻击、诽谤和歪曲,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们都相继打起了这面旗帜。“社会主义”这个词导源于拉丁文Socialis,它的原文意思是“同辈的”、“同伙的”,把它用于社会中,那就是大家平等,大体一致的伙伴。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表达某种“关系”的概念,并在理论适用上包罗万象。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和谐”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外延与整个人类社会及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进相联系。“和谐”是人们对各种关系的一种认知、判断和评价,因而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和变化的。实现和谐是一个过程,如从不和谐到和谐,从原有的和谐上升到新的和谐;同时,认知与判断是否和谐,还受到人们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与牵制,因而评价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何中华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已迈入新世纪 ,各种思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汹涌 ,记者就学术界关心的一些问题 ,采访了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先生。记者 :“全球化”和“民族主义”都是当前倍受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 ,您能否从宏观层面上谈谈对它们的认识 ?何中华 :全球化首先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它所描述的事实并非是有史以来就始终存在的 ,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乃是物质、能量、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交流。这三个层面的依次递进 ,分别表现为 :一是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开启了马…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历史逻辑,需要我们首先考察历史必然性如何贯穿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历史必然性应该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坚定不移贯穿下去,但现实社会如何贯彻,则取决于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植根于现实社会环境、反映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实践必然性的把握和贯彻程度。因此,历史具体呈现什么面貌,不能直接归结为历史规律的客观支配作用,在现实意义上,人的能动作用具有主动精神。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溯源于对民族复兴历史必然性的成功承接,立足于对当下社会实践客观要求的深刻自觉。  相似文献   

6.
曹晓青 《湖湘论坛》2004,17(6):42-43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全球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进入 2 0世纪以后 ,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全球化。目前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国是四大古文明发源地之一 ,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她以东方文明代表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然而今天 ,它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一 )文学面临的考验 :经济一体化的普遍接受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交流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 ,同时人们也正在并已经享受到了全球化给人们带来的成果。然而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市场经济广为…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不断地在改革创新中前进的历史。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变革自然、改造社会、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一个与以往一切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仍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了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现象 ,它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 ,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动力。在生产力革命的推动下 ,全球化不断深入 ,经历了多次发展高潮。全球化的历史进步不仅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也使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中产生出来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 ,它必然会带来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本主义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以大工业为核心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七五计划报告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它决定了我们原来那种统得过死、管得过多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必须改革,也决定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必须符合于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破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它把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跨越发展研究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产力跨越发展在理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形态发展上 ,表现为历史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成就 ,令国内外关心我国社会发展的人们称赞。我国理论界力图为这一伟大社会实践进行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但在这一理论探讨中 ,由于我国理论界 ,长期以来囿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理论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理论的束缚 ,引出了对特色社会主义的多种偏颇理解。这些偏颇理解 ,大都是通过对马克思晚年 ,关于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一理论的理解引发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1.
吴高辉  岳经纶 《探索与争鸣》2023,(8):39-58+177-178+2
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出贫困现象全球化与反贫困目标欧美化的悖论,在现代性危机中去认识该悖论的产生原理,是贫困治理与社会政策学的基础性问题。从世界贫困史视野来看,贫困与反贫困的观念与结构总体上呈现出从个体文明与地方化到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从前现代世界到近代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与帝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工人阶级激进主义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反贫困从穷人道德的污名化取向转向社会经济问题治理取向;“国家”逐步取代宗教慈善以及家庭、社区、行会等,承担起反贫困全球化的主要责任,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出了福利模式。进入当代世界,尽管反结构性贫困成为全球共识,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顺利实现西方式现代工业化目标,反而沦为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附庸。深刻反思当代世界的贫困根源及反贫困实践依据,认真总结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理念、经验与模式,有助于真正推动第三世界具有主体性的反贫困理论建设与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平飞在来稿中认为:无论是从中国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来看中国,“现代化”、“全球化”、“中国化”可谓是现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三个时髦词。简要地说,当代的中国特色问题就体现在这三个“化”里。如果从一般的哲学抽象看问题,三个“化”本质上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一个矛盾运动过程、一个整合创新过程、一个主体完善过程。说它们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因为它们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说它们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为它们都是在人类改造自在世界创造文化世…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指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对此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理解:   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理解。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14.
当历史进入了新千年,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化”进程与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联,全球化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等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吴于廑先生为代表所倡导的整体世界史观被称为 1978年以来中国学者对世界史体系深入探讨中的“最为突出”的成就。整体世界史观论述了世界历史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发展 ,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在当代表现为世界各国家、地区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全球作为一个整体向前推进的态势。本文试以整体世界史观论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现实性与可行性。一 全球化是世界整体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它形成的原因是“各个…  相似文献   

16.
<正> 个体私营经济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从当年“割资本主义尾巴”到后来的“拾遗补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到明确定位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谈私色变”终成历史。私营经济日渐引人注目,开始理直气壮地驰上加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跨世纪中国的发展,价值目标的全面选择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向发展的社会,它在本质上安求必须全面地确立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且是由于处于结构性转型状态的中国,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都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在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的认识和选择上也很不一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目标的建构和认同,就很难形成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强大“合力”,甚至有可能导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无政府主义”和“无中心主义”,滞障、延缓社会现代化进程。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从比较落后的状态向先进的状态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发展进程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作为一股历史潮流,现代化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因而带有不可逆转的性质。“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也不会再退回到其与现代化相遇之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时代 ,世界体系发生剧变 ,传统的军事安全、格局对抗等高级政治让位于经济安全、环保贫困问题等低级政治 ,人们用国际化、一体化、市场化来描绘这些变化。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弱化、信息技术的扩散、跨国组织的发展 ,将越来越多的国家融为一体。它不仅限于经济领域 ,而且波及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本文试图从国家主权遭受冲击的不同角度来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一、新世纪国家主权面临的几个主要挑战(一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全球化是人类进入“世界历史”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和过程 ,这种新形式和过程把资本主义经济的超民族…  相似文献   

20.
张晓敏 《前进》2005,(6):4-6
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一、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的演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建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