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开放援助     
《时事资料手册》2008,(4):54-57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次,中国开放了世界救援通道。许多国家及地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下,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救援及医疗力量赶赴灾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合作救灾。  相似文献   

2.
南岸 《当代广西》2008,(13):28-29
一个多月前,汶川震动中国;一个多月来,中国感动世界。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进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将这段日日夜夜标注成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3.
时光荏苒,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三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也已全面完成。而在一个个人间奇迹的背后,也映射出悄然崛起的中国民间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政》2008,(6):1-1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国人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勇抗灾,天下华人众志成城,真诚相助;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品质得到升华,中华儿女的社会良知和慈爱本性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月前,汶川震动中国;一个多月来,中国感动世界。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将这段日日夜夜标注成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08,(7):18-18
海外媒体近日纷纷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彰显了民族精神。新加坡《联合早报》20号发表文章说,四川汶川大地震使世界关注中国,而中国也在感动整个世界。文章说,感动世界的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正是因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中国政府对地震作出了最快速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熊蕾 《人权》2008,(3):29-32
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万众一心,坚强不屈,从废墟和悲痛中凝聚起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重新发现”印度。他们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  相似文献   

9.
加油中国     
骥劳 《前进》2008,(6):56-56
汶川地震,举国沉痛。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举国上下亿万人民为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伴随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人民群众化悲痛为力量,高擎国旗,自发高呼:“加油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  相似文献   

10.
时光荏苒,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三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也已全面完成。而在一个个人间奇迹的背后,也映射出悄然崛起的中国民间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创造》1994,(2)
“大中国”经济的下一步是什么?中国南部、台湾和香港正在既无喧嚣.又无仪式地形成为一个非正式的区域集团。这个中华经济区,或称"大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却是迅速增长的力量。它咄咄逼人要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力量。中国的经济是台湾的两倍半,是香港...  相似文献   

12.
《公民导刊》2005,(6):5-5
财富论坛 这是一个精英会聚的盛会,5月16日开幕的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演讲。他强调,在经济全球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及亚洲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3.
在汶川地震周年纪念的浓重氛围里.各种各样的灾难教育正在中国大地上铺开。但是,仔细观察还是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程林杰 《人民公安》2008,(10):55-55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中国和世界的目光和爱心汇聚到四川汶川,距汶川仅90公里的成都理所当然地成了抗震救灾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城发表重要演讲(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资料手册》2005,(6):39-39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9日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就中国发展方向等问题发表重要演讲。他指出,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王珍 《人大建设》2008,(7):39-39
突如其来,一场特大地震降临到中国四川汶川地区。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援助源源不断涌入灾区,一股抗灾的爱心暖流正在全球传递。  相似文献   

17.
汶川抗震救灾的大行动中,外媒记者、国际救援队员、志愿者与募捐者们纷纷加入了援助中国的行动中.在这些外来的援助者中,青年及其组织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言语及行动为中国的抗震救灾奉献了爱心、贡献了力量.他们身上绽放出的人道主义光辉,既体现了援助国的国际形象,也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叶伟民 《中国减灾》2009,(12):16-18
一场规模浩瀚的国家修史工程正在中国首都北京和西部数省市悄然进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的第一次。未来3年里,从中央到地方共一百多个部门将通力合作,把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修编入志。这部1100万字的官方地震志,其耗时之长、投入之巨和史料之详备,被外界寄望为—  相似文献   

19.
连日来,奥运圣火正在中国大地上传递。中国的此次圣火传递,极具“中国特色”,是一次非同寻常的“高举生命之火的爱心接力”。 因为。正值奥运圣火在中国境内传递的时候,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塌路断,无数同胞的生命,顷刻被掩埋在废墟之中……这次地震的强度和破坏力超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0.
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世界,更让全国人民心系情牵。 灾情发生后,浙江各界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热情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全力以赴支援灾区,体现了浙江的力量,折射了浙江的大爱,彰显了浙江的精神。在这场严峻的大考面前,浙江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