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桂杰 《新长征》2007,(4):61-62
海拔800多米的长白山余脉,被当地人叫做南岗山的上面有一座小学校,面积不到10平方米,目前只有两名学生。一位叫徐继迎的老师,15年如一日坚守在这座小学校里。日前,在走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后,记者来到徐继迎所在的学校——胡家店小学。在高高的山岗上,记者看到了在风雪中飘扬的一面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2.
肥乡特殊教育学校自去年9月9日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后,今年3月10日又在焦点访谈中播出,是什么原因让邯郸肥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如此出名,他们具体做出了什么工作,把这座县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办得如此之好?近日,记者走访了这所学校……  相似文献   

3.
由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一座山水城市,六盘水市钟山区在发展山地旅游业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一行驱车从桂林市区一路向东,渐渐远离繁华、喧嚣的城区。车在秀美的山间穿行,忽而眼前出现一片开阔之地,便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这一新建的主校区,环绕花江水,坐拥尧山下,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除了大自然赋予的迷人风光外,校园也建设得十分漂亮而富有现代气息。这座"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学校,拥有鲜明的国防科研特色,保密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样一所以山  相似文献   

5.
一个晴朗的夏日,记者走进了魏家桥村。站在村口的道路上极目远眺,一座座红砖碧瓦的房屋扑入眼帘,一栋栋蔬菜温棚排列有序,路旁绿树婆娑,田间禾麦飘香,仿佛置身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词情境中一般。  相似文献   

6.
曾书慧 《当代贵州》2020,(15):32-32
在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一座占地面积185.4亩,投资9.6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贵州科学城屹立其中。"在这里,每天都会上演各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故事。"贵州科学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区域负责人徐诗婷介绍。3月21日,跟随她的脚步,记者看到了这座筑巢引凤至的城——贵州科学城。这是一座围绕新材料技术。  相似文献   

7.
位于烟台市只楚路149号的烟台惠达商贸有限公司,如今被孤零零地搁置在一座八九米高的土台上,土台的四壁,挖掘机留下的道道青筋触目惊心,随时有垮塌的危险。记者在现场看到,房子被贴着房根儿挖成一座孤岛形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在资阳采访时,发现离南车共享铸造有限公司厂区不远的地方有一所职业培训学校,但记者发现,学校并没有一个学生的身影。"那是属于我们原来老国企431的职业技工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变成了养老院。"随行的南车共享铸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在这个学校毕业后就想来我们公司上班,但是他所学的技能离我们的需要差距太大了,目前我们缺的不是普通的技术工人,而是懂智能生产和研发的高端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霞光 《实践》2010,(2):32-33
<正>在镶黄旗草原上奔驰,记者欣喜地感到,草原的生态明显好转了,草高了,间或还有一片片长势旺盛的灌木林,尤其让人振奋的是一座座村容整洁的嘎查,一排排整洁漂亮的移民新居,一个个颇有规模的养殖场院,一张张喜上眉梢的笑脸,到处呈现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京城访穆青     
我党领导的新闻事业,树起了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当之无愧是继他们之后的又一大家。本身是大记者的穆青,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因而有关他本人的情况几成一个谜。  相似文献   

11.
烛柱摇红写春秋──记北京建工集团总工程师杨嗣信本刊记者戚本逊记得有本书这样写道:给地球留下痕迹最多的是建筑工人。而杨嗣信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不仅留下得多,而且根深、很深。他在大地与蓝天之间托起了一座座熠熠生辉的广厦,也谱就了一个共产党员无悔的春秋。写...  相似文献   

12.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市屋顶绿化示范单位史家小学采访。在学校党总支负责人的引荐下,史家小学科技馆馆长张培华老师接待了记者。张老师和记者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了北楼屋顶。在楼顶,记者看到,过道两边已长出了一扎多高的绿油油的麦苗。"小麦是去年秋天老师和同学们种下的,长得不错吧,你来得有些早,两  相似文献   

13.
黄国华 《支部生活》2004,(11):17-18
蓝天、白云、鲜花、绿草、小溪,置身于保山市那五个大小不同的县(区)时,记者在领略了一座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韵味的同时、更感受到的是保山市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紧紧围绕“五好五带头”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6月21日,记者在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新场小学校园里见到黄月英时,已是下午4点左右,她高高瘦瘦,温和开朗。到今年,她已在这座乡村学校默默奉献了27年。1991年8月,黄月英怀揣着教师梦,跟随几位老乡从湖南澧县来到新场小学支教,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也是这次支教让黄月英与新场小学结下了一生的缘分。"那时村里条件艰苦,没有电、没有水,公路不通,吃住都在村民家的民房里。"黄月英说,虽然生活艰苦,但村民很热  相似文献   

15.
一座座山塘清水满盈,一条条水渠逶迤延伸。5月下旬,正值夏季插秧的农忙季节,记者走进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为"小农水")项目区采访,一路上尽是明晃晃的水田倒映着绿水青山,村民们忙着打田插秧,甘蔗地里蔗叶嫩绿,果树园里桃李飘香。  相似文献   

16.
绿了北京———北京从风沙紧逼到绿色环抱本刊记者宁明本刊通讯员梁成才尹卫星今年春天,一位在欧美闯荡十几年的朋友回到北京,谈起京城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地说:“北京,绿了!”久居京城,耳闻目睹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建立,一条条马路的拓宽,一座座立交桥的架设……...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记者驱车来到获嘉县照镜镇楼村,只见千亩麦田一望无际,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一排排村民住宅楼整齐如一,一条条笔直的柏油路宽阔整洁。绿阴下,白发老人正谈笑博弈;花丛中,如花少年正追逐嬉戏……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春节长假归来,本刊外省籍记者纷纷谈起回家过年的见闻,他们都说,回家最深的印象就是自己成了贵州的义务宣传员。如同他们,今天,越来越多的“新贵州人”,就像一条条纽带、一座座桥梁、一个个窗口,将贵州与外界联系起来,把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展现在家人面前,让他们周围的人更加了解贵州、喜爱贵州、向往贵州。本刊请部分外省籍记者将其回乡见闻整理出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近年来贵州对外形象的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9.
北京海淀区有许多高水平的学校。然而,这里的一所非常简陋的学校,却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穿过一个农贸市场,记者来到了学校,正赶上孩子们课间休息。走进三年级一班的教室,两根灯管显得有些昏暗,26套桌椅拥挤在一起。记者间孩子们,学校好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上学好。这是所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办的学校,叫明圆学校。校长张歌真曾是一个农民。当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木匠出身的他从报纸上看到北京京桥大学中医系招生,萌发了上大学的念头。那年他28岁,已娶妻生子。全村人都说他发神经,岳母却支持了他。老人说念书是件好事。揣着54块钱和几个窝头,张歌真踏上了进京求学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南京大屠杀,世界并非总是蒙在鼓里;随着事态的发展,关于大屠杀的各种新闻就源源不断地传到公众耳中。南京陷落前的几个月里,大批驻在这座都城的外国记者就报道了日军飞机对南京的轰炸。1937年12月初,当日军日愈逼近这座在劫难逃的城市时,许多国家的记者对南京战况、纵火和最后时刻的撤退,以及国际安全区的建立,都做了生动的报道,而且几乎是天天都有这方面的消息。带头报道的美国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