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物化不断加剧,并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之中。这种由物化所带来的错误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一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二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所造成的对网络的依赖;三是社会联系的减少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个人主义思想的盛行。在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杰出代表卢卡奇、马尔库塞和葛兰西理论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大学生陷于物化的原因。大学生摆脱物化的路径包括:第一,要优化市场经济环境,警惕科技对人的控制;第二,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第三,大学生要加强自我反省和审视,丰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
侯羿君 《前沿》2013,(19):44-46
科学精神是人类实践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品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态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就需要将弘扬科学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文化,培养科学意识,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实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满足大学生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产生、内容和新时代特质的分析,发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内容与多元需要之间存在落差;二是教育方式与主体体验之间存在不契合;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新生活方式之间存在不协调。为解决这些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三个方面的方法创新:一是通过"内容创新",满足大学生多元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二是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体验;三是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学生网络美好精神生活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张辉 《前沿》2012,(22):20-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媒体视阈下,要确立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泛娱乐化"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日益演化成一种社会思潮。在泛娱乐化思潮的裹挟下,娱乐本身作为一种压力排遣方式被异化为带有狂欢特质的生活方式,致使当代部分大学生精神生活出现异化。这种异化集中表现在精神层面,它模糊理想和道德,虚无必要的政治立场,挑战人类的美学底线,弱化社会责任感,解构人的理性思维模式。面对泛娱乐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构成的异化之域,我们可以从加强方法指导、筑牢课程防线、平衡供需矛盾、媒体承担责任四大方面,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异化之域,构建科学合理、丰满厚重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刘小红 《人民论坛》2014,(4):155-157
风险社会下,“女性自身问题意识”使女性遭遇信仰异化、自我认同危机和主体意识渐趋消解的精神家园困境.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关注女性问题,为此,有必要借鉴其理论,注重女性教育与素质的提升、引领女性超越精神生活的物化、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和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重建风险社会下的女性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的物化逻辑不但演绎了物质世界的社会关系,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命运.物化逻辑以社会符号系统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欲望释放的自由个性成为一种需求幻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视阈,持续不断地揭露和反思物化处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超越消费社会的意识幻象,引导时代精神的文明转换,依然是现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发展趋势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由于物化隐忧加剧化、社会责任感淡薄化、奢侈消费过度化、精神文化消费单一化等精神生活失衡的特征显现,迫切需要全面考量各种现代性思想对重建当代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推进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培植强大社会化的精神力量,建立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精神生活范式,以彰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7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情况,旨在探讨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本文以湖北部分高校为案例,基于调研结果,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基本特征以及不良网络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营造绿色网络环境、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构网络生活文化、将现实性实践和虚拟性实践有机结合等方面提出倡导和推动大学生文明网络生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