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生命是人的诸种价值形式中最基本的形态,没有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基于这点,我们必须关注和尊重个体生命,倡导生命教育。尤其是在生命意识日益凸显这一现实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实施和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柳建营 《传承》2010,(15):122-124
新世纪以来,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逐渐产生疏离。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生活问题时,他们感到困惑、迷茫,无法理解现实中的许多矛盾,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从而导致不能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以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教育为出发点,从生命意识教育的概念、实践意义以及实践路径等角度进行阐述,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形成正确、健康的生命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逐渐产生疏离.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生活问题时,他们感到困惑、迷茫,无法理解现实中的许多矛盾,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从而导致不能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以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教育为出发点,从生命意识教育的概念、实践意义以及实践路径等角度进行阐述,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形成正确、健康的生命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相似文献   

4.
向英 《求索》2010,(12):103-105
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由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所组成的二元结构,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理解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必须把握个体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体现为:它以生命价值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主线;它以人的生命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它包括一般的价值观教育和具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它是一项合目的性与合理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以生命主体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和理想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意外殒命、自杀或杀人的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在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情感的压力而退学、堕落、自杀的比比皆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而道家的生命关怀思想:生命的安顿、生命的超越和生命的价值,能指导大学生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顺应自然、回归本性、善待生命、主导生命、敬畏生命,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道家哲学对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以及处理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透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会尊重、敬畏生命,正视死亡是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和理性追求。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轻视或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彰显了生命教育的缺失。现代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必须反思自己,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担,并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解读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娜加 《前沿》2010,(5):75-78
错误生命之诉是因医生的产前诊断过失导致先天残疾孩子出生而由该残疾孩子对医院提起的索赔诉讼,孩子主张的实质是其根本不该出生。错误生命之诉的正当性存疑,为尊重生命存在的价值,我国对其应持否定态度。错误生命的法律救济应依靠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进行生命教育便成为以人为本的中国教育的必然诉求,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当前青少年的生命特点与生命困境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孟子遵循孔子的思路发展了儒家的生命观。他的生命观包含尊重生命尊严、保护生命权利和追求生命理想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徐晓蕾 《新东方》2000,(8):47-47
有很多东西是无形的,你却不能不承认它的存在,譬如压力,看不到摸不着,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左右。  相似文献   

12.
生命     
方宝价 《新东方》2011,(6):86-J0002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超越     
李平 《中国减灾》2005,(7):55-55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这句话,从我读到它的那天起就一直撼动着我的心旌,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不懂得它的含义。后来,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唐山大地震前,在唐山的一所小学里,一年级的班中有一对龙凤胎姐弟,聪明漂亮的姐姐是班长,健壮憨厚的弟弟总是面带笑容。当大地震来  相似文献   

14.
水也命也     
不知你想过没有,水就是生命。当然,这只是从水对于生命的极端重要性而言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或者植物,都绝对离不开水的滋养。没有了水,世上所有生命都活不了。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当代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是生命意义的缺失。而如何让中职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已成为中职德育课程的价值诉求。找回德育课失落的生命意义,需要德育课教师挖掘德育教材,寻找生命元素;灵活教学方式,渗透生命教育;提升教师素养,崇尚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屡屡发生,并不断见诸媒体。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生命价值得到突显.科技文明一方面造福于人类,而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生命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重,特别是中学生们对的生命表现出极大的漠视.这与学校道德教育中生命的空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回到生命之中,加强中学生的生命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陆宝婵 《传承》2008,(18):62-63
21世纪以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生命价值得到突显。科技文明一方面造福于人类,而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生命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重,特别是中学生们对的生命表现出极大的漠视,这与学校道德教育中生命的空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回到生命之中,加强中学生的生命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任泽 《求索》2013,(11):105-107,43
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对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存在主义鲜明地把存在视为"人的存在"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在者",认为只有人的存在才使一切"在者"赋予意义。因此,把人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且注重人的选择、人的情感对人发展的作用。存在主义被纳入我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视野,是教育学研究主动向其他学科寻求滋养、不断走向开放性使然。存在主义在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排斥到开放融合的转变,从研究价值取向、话语表达和写作方式及研究方法上对当前教育学研究予以观照。倘若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审视当前的教育,对修正和检讨现实教育中的不足,仍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生命个体,实现生命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化需要走出工具化、规训化和空洞化的遮蔽,澄明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回归人的生命本身,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化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