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实践的重要载体和中国特色政治协商的重要平台。加强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必须明确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内涵,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原则。规范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丰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形式,完善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体系,严格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人民政协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政治协商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人民政协性质定位逐步明确,政治协商的空间进一步拓宽;人民政协职能逐渐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具体制度日益健全,政治协商工作的经常化开展有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细化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扩大协商主体、健全协商法律机制、增强协商实效是当前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政治协商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是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协商民主的实质在于追求政治和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确认识政治协商制度的功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主执政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之一,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探讨在民主执政条件下人民政协的地位与作用,并针对民主执政的要求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制度的问题。第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第二,加强人民政协本身的制度建设;第三,坚持执政党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大力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第四,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的机关建设和人民政协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第五,加强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可以看出,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学科。深刻领会和把握《意见》的精神内涵,应着重认识几个方面的理论问题:①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中必须坚持的政治准则、衡量标准以及根本任务③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④人民政协与我国政党制度的关系,以及人民政协在贯彻落实《意见》过程中应承担的主要任务等。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8日,中共中央继2005年2月正式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之后,又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而且是人民政协成立56年来专门就人民政协工作颁发的第一个系统性文件。在短短一年内,相继颁发两个关于加强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工作的文件,前所未有。这充分体现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和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两个《意见》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以及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政治运行过程中,以人民代表大会为载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相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交汇融合,共同在国家制度层面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优势。本文借鉴吸收近年来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两项制度互动的相关问题,作了一定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要深入把握我们党关于多党合作理论和实践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深入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深入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坚持的重要政治准则;深入把握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第—要务;深入把握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新的规定要求:深入把握关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政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协和政党制度建设的60年,是“一元领导”与“多元参与”相统一的实践探索的60年。60年来,人民政协在曲折中发展,政党制度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其意义深远:保证了在中国能够实行“一元领导”.提供了在中国实现“多元参与”的保障,辩证地处理了“一元领导”与“多元参与”的关系,科学地探索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道路。给予我们一些重要启示:要充实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内涵.增强人民政协组织的包容性,加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程序化;一定要既坚持“一元领导”、又要保证“多元参与”,既注重巩固制度之根基、又注重开发制度的合法性,既进行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又在实际中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已经不适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推动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现代化的一些主要成果,如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公民素质提高、社会动员等,往往加重了政治体系的负荷,从而促进政治发展.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然而,随着政治发展研究的深入,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在当代政治学中有了区分,正如亨廷顿指出的那样,两者在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诉求是不同的.政治发展注重于"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制度化",而政治现代化则注重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即民主化".当然,政治发展最终是以民主为目标,但在改革的实际过程中更多地是注重制度建构的强化.我国学者王沪宁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建立适应一个特殊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要求变化的稳定的政治体系."(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7页.)保持政治稳定,不仅是政治体系自身存在和运作的需要,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小平同志曾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但同时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辩证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不仅有经济需要和文化需要,而且有政治需要;人民群众的政治需要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高质量的满足。本文认为应走出讳言人民群众政治需要的误区,认真关注和研究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因为政治文明源于政治需要,谈论政治文明而对政治需要绝口不提,无异于缘木求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14.
政治和谐是指政治关系的和谐,是政治权力主体和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或秩序。从政党制度的角度来看,要使一个国家达至政治和谐的状态,必须要有和谐的政党关系、和谐的政治参与、和谐的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过程中积极的政治变迁,即国家公共权力配置社会利益的理念、制度、规则、程序等的积极变化。政治发展没有绝对权威的模式可遵循,也不应该把本国的政治发展局限于某个政治发展的模式之中。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政治系统的有序性。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统一于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中国政治建设必须特别注意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议美国政治霸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确保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构建一个以美国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全球政治霸权体系,在世界范围里加紧推行政治霸权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成了美国政治霸权主义颠覆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全面把握美国政治霸权主义的特征,并采取有效措施同美国政治霸权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政治录用是政治系统为了填充体系中的政治角色对社会成员或组织进行的选择与诱导。它主要包括两种政治角色的录用,一种是公民角色的录用;一种是精英角色的录用。政治录用的标准在形式上分为政治标准与专业标准两个类型,二者相互矛盾又缺一不可。对于国家政权来说,政治录用具有保持政治体系的稳定性、提升公民政治素质、社会价值导向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功能,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延续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扩大政治参与与政治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和谐是政治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和谐,但是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扣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许耀桐 《理论前沿》2003,23(2):29-31
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分析了二者的内在关系、主要目标和若干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执政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执政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执政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公信力和话语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要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要将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作为根本目标,要将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体系落到实处。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真正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