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考题一)劳动就业: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破解进程]今年我国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不低于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就业促进法草案也将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就业的新形势、新問題 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待业青年走上工作岗位,劳动就业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劳动总局材料,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一年全国共安置待业人员二千六百万人,加上国家统一分配人员,共安置三千七百万人就业。就是说,我国现有一亿零九百多万职工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这五年增加的。这些新近就业的人员主要是青年,企业实现了劳动力的更新,特別是生产第一线,年轻工人已逐漸成为主力。这些青年工人年轻力壮,朝气勃勃,心灵手巧,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能较快地掌握简單操作技术,不少人已成为班组的骨干。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代的抉择——要国际竞争力还是要高就业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2,(22)
中国目前失业率达到有史以 来的最高点。从1996年到 2000年,国有单位在岗人员减少3142万人,下降28%。城镇集体单位减少1500万人,下降50%。过去的四年(1996~2000年),全国国有与城镇集体单位在岗人员累计减少4660万人,等于一个韩国的人口。  相似文献   

4.
信息博览     
《侨园》2010,(1)
到2009年底中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去年1至11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96%和146%。到11月底,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劳动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进展.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和个人自谋职业"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初步改变了劳动就业统包统配的局面,开辟了多种就业渠道,使城镇待业人员基本上都得到了安置.从1986年起,在新招收的工人中推行劳动合同制,并相应建立了待业保险制度,到1990年底,全市已有合同制职工41.5万人,占职工总人数8.2%;累计提取待业保险基金16219万元,有20.3万人次得到了待业救济,开始冲破了原来单一、僵化的用工制度.一些企业结合推行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优化劳动组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据劳动部等单位提供的公开资料 ,199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 5 89万人 ,登记失业率为 3 2 %。但如果把国有企业 15 0 0万至 2 0 0 0万的下岗、富余人员也计入失业人口 ,当前我国城镇失业率大约在 7%左右。据有关人士预测 ,今后几年 ,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从 1995年至 2 0 0 0年的六年中 ,全国失业职工将达到 2 13 0万人。其中富余人员将分流到社会上有 45 0万人 ,终止劳动合同人员有 10 80万人 ,破产企业职工数也将呈上升趋势 ,失业职工将以平均每年 3 5 5万人的…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我党为了稳定局势,解决严重失业问题,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对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四百多万失业人员,由政府统一安置就业。以后范围越来越大。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开始,逐步对城镇复员转业军人、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等,都明文规定由国家“包下来”,统一调配和安排就业。城镇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也规定由国家安置。由于生产发展较快,各方面都需要进人,这种“包下来”的政策确实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3,(8)
北京:2002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累计超过21万人,其中14万人已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今年目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上海:2002年上海市通过政府托底的方式实现1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另有20万人实现了市场就业,全年共计3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今年目标:政府继续提供10万个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范必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今年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去年底,全国下岗无业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约1000万人,今年还将分流企业富余人员300万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产业...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须优先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0,(38)
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将始终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设计劳动保障机制时保证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就业问题,是我国长远的社会目标。 目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来自六个方面,一是下岗职工人数增加,到1999年末,全国下岗职工为650万人,比1998年底新增40万人,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240万人。预计到今年底下岗职工人数仍将达到650万人;二是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1999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上年的571万人增加到600万人。登记失业率由3.1%上升到3.2%。今年由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部分下岗…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劳动就业问题都是一根关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敏感神经。城镇待业青年的劳动就业问题,就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的一个重大问题。做好城镇待业青年的劳动就业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长期的艰巨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商品生产迅速发展,为全社会的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前一段安置就业的重点过份地摆在大中城市,使劳动就业的“天平”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七·五”期间,我国的大中城市就业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的失业现状目前,我国正处于第四次失业高潮的延续期。根据有关部门数据,2001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0万人)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00多万人)为1200万人左右,2002年达到1400万人左右;若加上国有事业单位、城镇集体企业与事业单位,大专以上和高职毕业生以及农民工失业者,我国估计2001年城镇实际失业人员约1900万人左右,2002年也在1900万人左右。城镇真实的失业率大约在7%—8%左右。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愈来愈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由1998年的50%,降至为2001年第三季度的19%。即使按再就业率30%计算,这些实际失…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 (一) 一个传统观念的突破 7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了大量失业。据得到的准确数字,1979年失业人数为1538万,其中绝大部分是中等文化水平的知识青年。这个问题早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科学界的重视。在1979年6月举行的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曾指出,劳动就业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广开门路,当年计划在全民  相似文献   

14.
白天亮 《民主》2005,(6):47-48
截至去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共7.52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到2.6476亿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24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04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有老企业多,辽宁的下岗职工人数、离退休职工人数和享受低保(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均居全国第一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就业问题很严重 辽宁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离岗、失业和待业人员达312万人。截至到2000年底,全省离岗、登记失业人员和当年待业人员(新增劳动力)总数为311.9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17.
刘铮 《瞭望》2003,(38)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4.2%。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而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只能有1000多万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八大因素造成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国企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企业飞速  相似文献   

18.
方政 《瞭望》1990,(52)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大中城市的劳动就业矛盾重又变得突出起来,《包头市长和待业青年》、《一位人事局长的自述》两篇文章,反映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弊病,必然转化为衣、食、住、行以及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专家预测,我国从1991年至2000年间,新增加的劳动适龄总人口数为0.93亿,平均每年增加约930万。换句话说,即使我们不考虑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的新增问题,全国城镇也需要每年创造出280多万个就业岗位,才能满足全部需要。有关专家就此指出:在我国,劳动就业的矛盾将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全市今年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再就业目标和任务。(一)确保全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三)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四)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五)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大力发展劳务派遣组织,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全年新发展100个劳务派遣组织,安置1万名下岗职工;大力发展社区就业组织,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1万名;扩大社区公…  相似文献   

20.
一、近年来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以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比较看,近年来我国就业规模扩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已成为促进就业的主导力量。从全国各类法人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看,近几年新增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法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2004年末,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达到21460万人,比2001年增加近600万人,年均增加约200万人。其中,国有、集体法人单位就业人员8896万人,比2001年减少3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200多万人。股份制企业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