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公众的"政府的话你也信?"是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的表现。在分析公众不信任地方政府已经成为一种认知常态和普遍形成归责于政府的习惯的基础上,指出"官方舆论"与"草根舆论"的话语交锋中政府话语权危机、政府与公众之间互动沟通不足的原因,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塔西佗陷阱"中的自我救赎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铁路客运公共服务快速升级过程中,利益配置的天平有从普通公众转向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收入群体的倾向。在快速升级的过程中,体制内单位公信力的耗损具有全流程化、反复化特征,"塔西佗陷阱"初现端倪。在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利益配置失衡是体制内单位公信力耗损的主因。基于国情,可以通过调整投融资结构和社会目标约束,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制度反腐的重要补充,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随着公民权利和参与意识的觉醒,网络反腐舆情逐渐成为一颗"隐形炸弹"。科学应对网络反腐舆情、引导社会舆论,对检验政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以政府为主体,讨论了政府应对网络反腐舆情和远离"塔西佗陷阱"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在网络反腐舆情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深化舆情认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强化系统分工和优化聘任与问责等举措对重塑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远离"塔西佗陷阱"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信用系统的保障和支柱。政权信用丧失将会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和普遍的诚信危机。我国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长此以往,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成本将不堪重负。社会公众的信任不在,质疑成心态惯性,要走出"塔西佗陷阱",政府必须重塑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的语境下,"距离悖论"问题广泛存在,即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高于中央政府;相较于西方,中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随着行政层级的降低而降低,即存在所谓的"塔西佗陷阱"。公众对基层政府的低信任度,不仅使得基层政府难以达到善治的目的,而且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增加改革被拖延或终止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吸收公民参与治理活动,监督治理进程,了解治理信息,分享治理成果,是修复信任障碍的有效路径。为此地方政府亟需通过公民参与,提高公民政府治理的制度信任、情感信任、过程信任和理性信任。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警惕"塔西佗陷阱"对政府执政的危害,由此必须要重视政府公信力的建立与提升。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需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信力构建模式,通过建立服务型政府、拓宽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渠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官员伦理道德建设等途径,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威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7.
纵观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国家凝聚力大体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1949-1956)、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8)、改革开放时期(1979-至今)的历史嬗变。当前中国也还存在离散力因素,主要有三大陷阱:这便是"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因此,增强国家凝聚力的路径是:以创新为发展经济的动力,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以武力威慑为和平崛起的基础,走出"修昔底德陷阱";以日本金融危机为教训,组建国家金融战略团队,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以严惩腐败为突破口,以廉洁高效的政府取信于民,走出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是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树立权威、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是领导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支撑。加强基层政权公信力建设,对推进农村改革,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基层政权公信力建设,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利于树立基层政权权威,预防和跨越农村治理中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9.
重大疫情防控中民众和社会承受能力比平时脆弱,网络谣言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网络谣言治理分政府规制和市场治理两部分。政府规制的过度运用会造成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空间被挤压,无法平衡言论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出现"塔西佗陷阱"。因此在特殊时期必须践行依法治谣,把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打造行业自律、民众自觉等与政府依法监管有机统一的二元化协同治理机制,实现网络谣言治理的法治化和高效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所谓的"互联网狂欢"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固定模式。话语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社会舆论走向。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官媒,在与新兴媒体抢占舆论高地的博弈中,由于政府公信力下降导致官媒话语被"习惯性质疑",在信息的即时性、交互性日益增强情境下,官媒试图重构权力话语体系,重拾话语权,以期走出正面临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调查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的认可程度,而我国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在施政过程中存在失信于民、公信力弱化的风险。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调查"的调查分析基础,得出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结论;从政府自身、社会时代和历史文化角度探索公信力弱化的深层原因,为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政府在公务员绩效管理方面成绩显著。我们抽取相关因素和角度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的相关实践进行深度比较,特别是在公务员绩效管理办法、绩效指标设计和绩效发展历史方面着重分析,从而提出我国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相关制度的改进方向和建议,目的在于提高政府公务员绩效,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形成有序竞争机制,最终提高公众满意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代表着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然而,地方政府公信力发展却极不平衡,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进一步弱化的倾向。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实政治生活中,政绩作为制约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梗阻之一,颠覆了理论上公信力与政绩之间的正相关性。对公信力与政绩之间的悖论关系加以解析,并探讨消解悖论的方法,力求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与政绩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大灾害事件能否得到妥善治理,直接决定着其是否会导致连锁效应,诱发社会领域内的"后发危机",如果治理者仅仅关注爆炸事件本身,而不考虑"后发危机"在整个突发事件演化中的作用,很可能导致衍生事件的危害超过原有事件,本文通过梳理"后发危机"生成的逻辑框架和路径走向,在选取吉林"11·13"爆炸事件和天津"8·12"爆炸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的前提下,提出政府需要从合理开展预期管理,培养公众理性认知能力、跳出"塔西佗陷阱",增强防控供给能力以及注意心理疏导和负面情绪消解,防止出现价值逆转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与提升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以信任、合作、规范、社会参与网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资本能够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优化政府行为、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这就要求培养公务员的公共精神与服务意识,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的回应性;培育民间组织,加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信力是由公众作出的关于政府行政行为及其结果是否得到公众认可的认知评价,表现为公众对其施政行为的满意和信任程度。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政府公信力都是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支柱和来源。公信力下降,公众认可度降低,将不利于政策的推行、施政纲领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地方政府作为政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的基石,担负着政策的具体执行任务,其公信力状况如何至关重要。当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问题不仅要注重提升治理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有效遏制腐败、推动信息公开等,还应注重运用网络等传播媒体,以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提升政府公信力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我将以下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和认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来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我将以下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和认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来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体现着公众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程度。但调查发现,我国政府公信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行政制度的不完善、信息公开不透明、管理或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因此,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贯彻落实管理监督工作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强调公众的理性质疑是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公信力建立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公众的理性质疑对政府的工作造成巨大的压力,促使政府积极地去改进工作。而通过政府工作的改进便会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是政府的公信力前进一步。文章强调指出:政府的公信力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一件事情上取得了公众的信任不等于在另一件事情上取得公众的信任,永远不能一劳永逸。政府的公信力正是在公众的质疑中逐渐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