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在化解土籍客籍民众矛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主要是探讨井冈山斗争时期化解土客籍矛盾的做法、经验对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唐金培 《党史文苑》2007,1(5):24-25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党组织,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相似文献   

3.
肖小华 《世纪桥》2011,(8):28-34
一、土客籍矛盾的由来 湘赣边界的土籍居民,主要指唐朝以来因躲避战乱自北方等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由于来得比较早,他们占据了平原和良田。而客籍居民则是指明末清初从广东梅州及福建泉州、莆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因为平原地带被先来的土籍占据,他们只得住在山脚下或山里。  相似文献   

4.
胡涤非 《湘潮》2010,(7):46-46
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江西省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省的酃县(今炎陵)、茶陵6县。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茶陵拥有三个“第一”。  相似文献   

5.
刍议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土客籍的统一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方寿 《党史文苑》2007,(5):34-35,43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湘赣边界党,领导建立了土客籍民众的革命统一战线,对于调动两籍民众投身于武装割据的积极性,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然而,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离开了井冈山后,边界特委的继任领导人,缺乏应有的统战认识,在处理土客籍争端中以感情代替政策,将客籍的民众领袖视为革命的对立面,做出了亲痛仇快的事情,终于使土客籍的统一战线破裂.本文所论述的正是这方面的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我党从事农村调查研究的开拓者.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领导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井冈山道路,写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形成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08,(4):28-29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湘南暴动失败后,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在这期间,还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红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后陈毅)。  相似文献   

8.
唐海英 《世纪桥》2012,(18):31-34
1927年10月初,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的茅坪“安家”、建立了后方大本营后,沿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以解决部队的给养和扩大政治影响,但刚下山不久,却遭到了一次大的打击。当部队先游击到酃县的水口时,获悉湖南茶陵  相似文献   

9.
4月历史故事     
《党课》2010,(8):98-99
井冈山会师 1927年10月,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辗转来到湘南地区,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在永兴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10.
陶朱问 《党史博览》2005,(12):30-36
袁文才曾经婉拒毛泽东上井冈袁文才,1898年生,祖籍广东梅州,祖上迁往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村,属客籍人,1921年考入邻县永新的禾川中学。几年后,因反抗当地豪绅压迫,参加了井冈山的绿林武装“马刀队”,因有文化,不久担任了参谋长。1926年9月,在当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他率部举行了宁冈暴动,并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部退出宁冈,在茨坪一带坚持斗争。为了站稳脚跟,他和山上的王佐结为“老庚”(同年出生),彼此约为兄弟,相互支持。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留存下来的余部向罗霄山脉…  相似文献   

11.
曹晋杰  邓建龙 《湘潮》2012,(10):49-49
1928年6月中旬,蒋介石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进剿”。为了抵御敌人的猖狂进攻,朱德、陈毅按毛泽东的来信指示,于6月22日上午在宁冈新城召集有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讨论并确定具体的作战方案。  相似文献   

12.
晓农 《湘潮》2011,(3):34-36
贤德怀人救战友 湘南暴动涌巨澜,万余农军上井冈。1928年4月底,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三师副排长的萧新槐(当时的名字为萧贤怀)随部队来到井冈山宁冈砻市,成为会师部队中的一员。5月4日,红四军诞生,萧新槐调到军部警卫连任警卫排长。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苑》2014,(6):20-20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抓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的时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使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有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土地革命中的毛泽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农 《党史文汇》2005,(12):10-13
长富桥以理服富绅 井冈山的初春,阳光明媚,草长莺飞. 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是他一生中不可忘却的时刻--1928年2月21日上午10时,在成立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大会上,他对四方赶来参加会议的万余农民,发出了"分配土地"的号召.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述井冈山斗争时期严峻的形势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当时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对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解决根据地生活、生存和发展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和成效进行了探讨,并从中得出两启示:一是农业问题至关重要,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二是新时期我们要用"井冈山精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发挥着多种作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通过开军民大会、写宣传标语、出板报壁报、进村入户访谈等形式,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在各种宣传形式中,对联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边界军民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红色割据运动中,在宣传土地革命、反映官兵平等、庆祝胜利会师、怀念革命战友、体现战略战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时期,井冈山地区一大批青年学生在吉安、南昌、长沙、北京等地求学,如永新的欧阳洛、王怀、刘真、刘作述,宁冈的龙超清、刘辉霄、刘克犹,莲花的朱亦岳、陈竞进、朱绳武,遂川的陈正人,酃县的刘寅生、周里、何国安.茶陵的李炳荣、杨孔万、谭民觉等。他们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共党、团组织。他们利用寒、暑假回乡的机会,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会,在湘赣边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北伐军进军江西、湖南前后,他们又分别受党的派遣.回乡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18.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8-7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9.
1928年5月初,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红军人数激增.为解决当时红军的给养问题和打破敌人的围剿政策,坚持井冈山斗争,毛泽东和边界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根据地的工商政策.  相似文献   

20.
1928年5月初,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红军人数激增。为解决当时红军的给养问题和打破敌人的围剿政策,坚持井冈山斗争,毛泽东和边界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根据地的工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