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空间中的每一次技术飞跃都带动了网络教学的一次革命。腾讯QQ软件不仅为人际交流带来极大便利,而且为大学外语无缝学习互动网络空间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笔者与助学者和警校学生共同构建的Growing-up英语QQ群打破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英语无缝学习的全方位交流互动平台。它是开展全新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警务英语实践体验的舞台,实现了语言是为人类交际而服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师生互动是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关系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课堂社会学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不同于其他人际互动,它带有社会规定性、特殊性和社会对师生角色的不同期望,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定性和“控制一服从”的特征。心理学家则认为,师生互动不仅表现为“控制一服从”,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师生间的交流、平行影响与相互作用等,他们强调将参与程度和交往的情感质量作为理解师生互动的主要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互动?怎样才能使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文化空间意义表达的符号化,使其面临意义与形式的分离。在现代都市中,符号互动的领域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弥补城市文化空间形式与意义的分离以及对城市符号空间的表征及意义表达方式的教化和获取,催生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它的意义通过城市教育符号的建构得以彰显,既能传承城市文化,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健 《前沿》2013,(17):159-162,178
人情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人情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人际网络关系的核心和基础,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在傣族社会中,人情文化成为人们传达情义的一种社会惯习,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表达,这是傣族社会中民族认同的一种原生情愫。本文以云南省德宏的一个傣族土司属官寨——官纯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的视角,阐释了傣族社会中人情互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人情文化在傣族村寨的文化内涵表达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空间日渐融合,网络社群的影响力超越了网络空间。网络社群不仅是一种虚拟空间的产物,而且在社群互动模式、地理社区的网络社群化、社会组织的去实体化等方面与现实社会产生融合。这种线下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网络社群治理在思维方式与制度层面产生变革,应综合互联网治理和社会治理,构建多元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创新型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天明 《长白学刊》2008,(2):150-152
网络人际传播和网络语言是相伴而生、紧密联系的,当网络语言兴起时,它在交流中替代了很多规范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在进入人际交往中,它却会最终再次让位给规范语言,两者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进行着博弈。这种博弈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数目字管理与人本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目字管理事实上是一种理性的管理方式,但它在今天的滥觞却导致了人性受到压抑和理性的非理性化。其非理性化在公共管理领域表现为技术压倒政治、目的与手段分离、人性的压抑与人际互动的弱化。管理向人本的回归既是管理的本真,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的Web 2.0快速发展,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网络空间人际互动的解释力和应用性受到较大挑战。本文以粉丝社群为例,结合社会网络视角,从结构与情感的维度梳理了社交平台社群互动的三种类型。在与线下社群互动的比较中厘清社交平台社群互动仪式链的特点,对在网络场域中应用的柯林斯的理论模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正。社交平台社群的互动仪式链模型,对我国当前的新生代网民治理、网络舆情管理、互联网平台治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永青 《创造》2011,(12):92-93
所谓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质基础、以现实的人在电子空间中进行网上生活为基本内涵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球性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和互联网运用的日益广泛,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已经成为青少年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和融入世界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功能的演变,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人类新的交往空间,对人际互动形成极大促进,对广大青少年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真研究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和发展状况,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青少年在网络社区中参与互动的特点,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服务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从社会学社区理论的视角,对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兴起与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构建健康和谐的青少年网络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高价彩礼是婚姻市场中男女双方家庭互动的结果,表现出空间上的相对性和时间上的差异性。既有研究注意到了空间层面的地方文化主体性,但对于时间维度上的价格增长原因解释不足。“文化—生活”的分析框架以高度分殊的地方文化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为自变量,回答了农村高价彩礼的生发机制和价格递增机制。以赣南T镇为例,宗族家长制文化下的畸高性别比使得女方家庭主导婚姻市场,勤劳节俭、团结本分的精神传承及家庭积累奠定了男方家庭给付彩礼的经济基础,高价彩礼由此成为乡村社会的非正式规范。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生活成本的显著上升促成了女方家庭的抬价冲动,农村人际信任关系的变化加剧了婚姻物化趋势,导致彩礼价格进一步攀高。正是地方文化与生活变革的交错互动,使高价彩礼呈现出原生型与续生型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2.
信息社会政府管理方式的六大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政府的广泛普及与应用 ,使得政府结构、规章制度、服务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管理和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公平、公正、高效、民主、参与式的政府管理 ,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人际传播中符号活力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萍 《求索》2010,(5):186-188
网络人际传播具有虚拟的面对面性和跨时空性。它以文字为主要信息载体,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符号元素在其间不断丰富和改善,由简单线条到复杂的图像,由静态到动态,由抽象到具体,增加情趣、补充意义,其蕴含深远且余味无穷。它的广泛使用体现了现代网络人际传播朝着人类初始的原生态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是人本性的回归,也使网络交际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组,“人媒互动”“人际互动”“偏好互动”的结构演化形成了个体间差异化的健康结果。围绕“技术-关系-健康”的逻辑主线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世代健康的影响契合了时代价值和学术关怀的基本内涵。基于2017年CGSS数据的系列计量因果推断方法的结果显示高频度互联网使用影响青年健康存在“双刃剑效应”:在具备提高个体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客观生病住院次数的“健康溢价”功能的同时,却导致青年群体BMI指数增长的“健康惩罚”。在路径机制方面,高频度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网络、健康管理和网络诱导等途径影响青年世代健康,其中健康管理与网络诱导在部分路径中也起到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5.
“官心惶惶”背后的舆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形成的民间网络舆论场,是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它已影响到社会现实的存在境遇,其中民间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如何引导其从芜杂的状态走向良性健全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的暑假,网络与学生的关系因 为两条具有首创意义的新闻而联系得更加紧密与现实。其一是上海复旦和上海交大首次利用教育部新批准的网络教育学院招收了350名本科生,他们将成为首批采用远程、网络教育方式修完课程取得学分的大学生;其二是央视首次对清华、北大网上录取进行现场直播,网络使牵动4万学子与家长的高考录取变得不再神秘。网络走近了新生代的学生,它不再只是虚拟的空间,不再只是游戏与聊天,它正在越来越深刻、全面、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今天,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成千上万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说话,网络打开了一条新的倾诉通道。“通过网络互动,形成改变现实的力量,它使中国稀缺的民间公民社会正在发展并走向成熟。”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认为,“正是互联网让很多新闻成为一时的热点,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18.
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形成的"民间网络舆论场",是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它已影响到社会现实的存在境遇,其中民间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如何引导其从芜杂的状态走向良性健全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刘楼  ;涂成林 《求索》2008,(2):50-52
利用MRQAP方法,对开放式办公室人际互动模式进行研究,其结论是:员工之间的人口学特征对其人际互动的影响不显著,而工作关系对人际互动的影响显著;开放式办公室不利于小团体的形成,而有利于知识交流及工作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分配正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最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分配正义思想形成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互动中,具有四个特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前提、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共享的核心理念、全球分配正义的空间视野。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的当前,深入认识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分配正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