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婷 《求实》2008,(10)
"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必不可少的具体实体范畴,"社会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考察点,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的必要支撑.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必须建立健全以满足主体和对象基本要求为主要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必须建立健全将主流价值观与群体的感情共鸣、文化归属结合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系统,必须建立健全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2.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生命线。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的诸多因素中,最内在的因素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文章界定了价值认同的内涵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缺失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价值认同视域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必须做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是一类特殊的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处于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是以政治思想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学性、政治性和行为性为特殊属性的一类思想。"思想"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在现有研究中的悬置,要求研究者必须不断追究"思想"的内涵、特殊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的必要性。因此,研究者应当明确,深入领会"思想"复归之可能、厘清"思想"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和主要论题,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前提。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心理结构。需要契合、利益关系和社会参照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前提、动力和社会尺度。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6)
主体性不仅内含主体具有自主、自为、选择和创造性等思想行为特征,更是对主体以此为工具追寻事物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理论自觉、思想认同和行为信奉状态的现象描述。基于此,已有"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无论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一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学说,还是一种描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特征的范畴,都需进行理性反思和价值重构,还原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色,以期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提高其理论科学性与实践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红色精神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政治认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价值。红色精神生动昭示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为新时代党的政治认同建设提供了宝贵精神支撑,有利于推动党的政治认同基础不断巩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以系统思维厘清红色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多元载体激发红色精神政治认同效能,以红色精神的扎实践行夯实政治认同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党长期安全执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参与者,其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认同不仅是对整个政治体制改革成果的直接反映,更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体现。文章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认同教育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探讨,详细分析了当前国内道路认同教育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根据党的十九大会议的相关精神和理念,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以期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当今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觉悟,提高他们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政治认同建构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政治认同重构的过程,执政党克服政治认同危机不仅需要从实践上拿出业绩的证明,而且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思想的整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影响政治认同建构的各种问题,达到形成思想共识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民富为先的建设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维、公平正义的根本原则、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价值诉求,奠定了构建政治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概念的内涵存在着不小的分歧,主要有教育者主体论、受教育者主体论、双主体论和主体际论四种代表性的说法。本文在厘清各种观点之后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应该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承担者、发起者和实施者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在当前的农村转型中发挥作用。农民在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已经说明农民正在发生认同上的危机。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农民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培养出新时代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主体"概念内涵深刻,它具有历史性、实践性和价值性.对马克思主体概念的准确理解能给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重要启示,即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实巩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面临多重危机,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渗透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认同、话语暴力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话语虚拟干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认同等。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加强理论教育、遵循传播规律、关照大学生现实生活等,主动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危机,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在远程开放教育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中,远程开放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也面临着必然的变革,厘清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症候和现代诉求,探索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建构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既是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将为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促进开放教育人才培育质量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增强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同,应结合政治认同的具体实践过程,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实践四个环节,促使青年思政课教师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各种社会思潮的侵占、社会体制转型的诸多矛盾、市场利益的分配不均,致使大学生政治认同呈现紊乱、式微、冷漠态势。基于以全球视野增强政治认知、以对话沟通培养政治情感、以价值理性鼓励政治参与的原则,可通过强化意识形态指引,在"知""行"中凸显主流价值观的优越性;树立"理性社会问题观",诠释体制转型中的"中国智慧";确证学生自我价值,构建整体性政治认同教育等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信念的价值认同、理论认同及其变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绍君  徐坡岭 《探索》2000,(1):71-73
与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伴生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是对社会主义新内涵的的认知和认同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人民群众心目中社会主义信念的削弱。本丈认为,社会主义信念的形成来源于两个途径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认同和对社会主义目标的价值取向认同。后一个认同又直观地体现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形象认同上,并从实证的角度,通过考察实践中社会主义信念的变化轨迹,进行了证实。最后得出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是,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内涵的研究和宣传,争取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内涵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加强党的建设,重新确立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人的价值形象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利益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在新形势下,要以利益认同为基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义利观教育,引导人们正视各种利益关系;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三是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以实际行动全面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认同的含义及其特征为基点,综合中西方政党认同的概念,可以认为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政党认同的要素包括客体、主体和层次三个范畴.政党认同的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党员(政党组织)的政党认同、公民(选民)的政党认同、作为官员的党员(行政组织)的政党认同.政党认同的层次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虽然中西方的政党认同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政党认同理论,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新时代高校青年留学归国人员的现状与思想特征,分析了青年留学归国人员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现状,从开展党史国史再教育、深化"四个自信"教育的内涵以及主动为青年留学归国人员排忧解难三个方面提出了新思路,旨在提高高校青年留学归国人员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从而更好地调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概念,以及加强大学生生态化建设的意义,剖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从创新教育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倡导因材施教、形成教育合力、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更好地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促进大学生群体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四有"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