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既打"老虎"也拍"苍蝇",成效显著。公务人员财产申报是从源头处预防腐败现象发生需要规范化、常态化的一项制度。我国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申报主体方面规定范围不全面、需要进行申报的财产种类和类别略显狭窄、受理审查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主体不如实申报的违规行为处罚不当等问题。导致这一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既包括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也包括与之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就要从申报主体、申报客体、受理申报机关和事后责任进行细致化、具体化规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预防腐败,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全球公认的对腐败能够有效预防和惩治的法律制度。本文针对推进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讨论了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发展概况,提出对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回应人民的要求,加快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步伐。在中华文化圈内,港澳台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并发挥了其预防与遏制腐败的功效。港澳台与大陆同种同文化,其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成功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大陆更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我国历经三十年的发展,财产申报的政策性规定逐步趋于完备,各地实践也为国内财产申报制度的完善构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外也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当前制度层面的不完善、法律层面的缺位和官员心理层面的抵触等因素,使得财产申报制度的发展成效未能充分显现。随着反腐的常态化,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进一步构建也势在必行,应努力在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设、健全相关法律以及深化官员的认同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早在25年前,中央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财产申报法制建设,出台过规定“草案”,也曾列入“八五”立法规划。近年,地方相关“立法”活动频繁,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若没有中央立法顶层设计之决心,地方实践恐难继续往下推动,现有制度也恐难落于实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现代反腐、防腐的有效而必要的制度,契合庞大文官群体反腐之需要,是透明政府理论延伸及公职人员个人生活的体现。我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制化路向,应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扩展申报主体的范围,穷尽申报内容,明确申报时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反腐倡廉的新进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全面实施,有赖于能否摆正制度与道德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与道德的恰适关系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本文试结合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成功理论和经验,从制度和道德的关系上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进行理论探析。我国拥有深厚的道德哲学和道德实践的历史传统,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围绕本国的道德资源和制度环境来建构。同时,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仅是道德责任与政治义务的辩证统一,而且还是民主政治和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促进机制。因此,只有把制度规范与道德约束结合起来,才能构造合理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和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  相似文献   

7.
日前.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破冰之拳”,各地官员与民众的反应截然不同。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员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七成受访官员反对“财产申报”制度;而另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民众支持对官员财产进行公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官员财产要不要申报、能不能公示,成了民意与权力的PK。  相似文献   

8.
公职人员是社会的精英和国家的财富,须以制度对精英进行保护,以防其腐败。国外不少国家财产申报制度在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上已日趋完备,在防止公职人员腐败(保护公职人员)方面成效显著。因此,有必要从财产申报的主体、内容、时间、受理与审查、资料的公开、处理等方面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健全我国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央层面"上行下效"的财产申报制度的缺失。上行才能下效,为此,中央高层作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的政治决断,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前提;中央高层财产申报的实际行动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关键;增强财产申报受理机关的权威性与执行力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保障;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是构建"上行下效"官员财产申报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防止利益冲突是预防腐败的有效制度,从国外的经验看,较为完善的防止利益冲突机制都有立法保障,且注重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我国关于防止利益冲突方面的规范不够系统,实施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构建我国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应解决几个核心问题:即在法律框架下确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财产的申报与公开及强化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信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保障政府的廉洁、高效、公正,各国普遍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遏制腐败的法律制度,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实践证明,它在保障政府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许多国家从源头遏制腐败的利器。本文试图借鉴国外相关财产申报法律制度与经验,从分析现有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的利弊角度出发,提出用现代信息公开的手段重整我国财产申报制度以构建财产公开制度并使其法治化的构想,以期对完善我国财产申报和财产公开制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有效监督,能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增强政府合法性、建立起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要优化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监督制度,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监督力度;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强化外部监督,激发社会与公众监督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官员财产监督的关键是法制化,而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制化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一方面,理论基础可以进一步证成其正当性,另一方面,理论基础也能够成为其立身实践的根基。官员财产申报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项:一是人民主权理论,它是官员财产申报法制化的政治理据;二是社会监督理论,它是官员财产申报法制化的实施保障;三是管理利益冲突理论,它与官员财产申报法制化在价值上是同构的。  相似文献   

14.
法国的公务员制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统一、完整和较为科学的现代人事制度,内容全面涉及公务员的地位、权利义务、分类、录用、考核、晋升、物质利益、奖励处分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特色鲜明的内容值得我国吸收借鉴:对公务员依法管理、注重协商;成熟完善的公务员培训制度;公开透明的财产申报制度以及公务员的权利救济方面的充分保障等。  相似文献   

15.
财产申报制度是防治腐败的科学机制之一,我国仿照西方也开始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艰难探索。跟进性制度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制度移植,基于此,本文以制度移植理论为研究工具,结合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化面临的诸多困境与难题,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构建进行前瞻性审视与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带来制度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腐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难题。由于官员腐败常常伴随着个人及家庭成员物质财富不正常的迅速变化,公开官员的财产状况、收入来源及其匹配程度,使之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起到威慑或遏制作用,从而进一步达到监督官员和预防腐败之目的。而尽快构建国家顶层设计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将其以法典形式固定下来且彻底地贯彻实施,则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反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公职人员财产状况问题颇受争议。我国的财产申报制度未能完整构建。通过研究财产申报制度基本理论和地方性实践探索情况,借鉴国外财产申报制度规定,还原财产申报制度的应有内涵和范畴,理顺财产申报和财产公开的关系,并设置相关制度予以规范,有助于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财产申报公开制度来源于西方,是许多国家预防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一种常用手段,被誉为"阳光法案"。而我国的财产申报制度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在借鉴国外经验过程中也出现制度"水土不服"现象。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如何完善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并从不同方面对该项制度的建立提出明确的建议与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官员申报财产立法,是进行权力监督、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深刻认识当前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难的现象,对于维护社会转型期的总体稳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政府体制、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决策与政治发展规律对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阻碍作用,认识到官员申报不仅是法制建设问题,更是复杂的政治学问题,充分证明了中国民主政治有序渐进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主办侦查员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调研S省D县主办侦查员制度运行情况,发现该试点探索了较为有效的运行模式,也获得了一定的收获。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如:主办侦查员缺乏相应权力,相应责任及追责没有落实;主办侦查员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激励不足且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等等。因此,除了借鉴试点的有效模式外,还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制度,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对主办侦查员的监督;落实长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