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福垣 《求知》2000,(8):43-43
当前,各地人才引进呈现轰轰烈烈、蒸蒸日上之势。然而,人才引进也有不和谐之音。如有的部门和单位在引进人才中片面追求高学历,结果使引进的人才“大才小用”,造成人才浪费;有的在人才引进中草率行事,只要是人才就引进,结果使少数引进的人才专业不对口,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借引进人才之名,招募自己的亲朋好友,结果有名无实,有人无才。凡此种种,给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衡量鉴别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一定的标准和尺度。人才也有一定的标准。按照传统观念,人才标准存在不少误区:如学历=“人才”,职称=“人才”,地位=“人才”,名气=“人才”,甚至“背景”=人才等。正是因为存在这些误区,才导致了压着人才找“人才”、占着“人才”缺人才、排斥人才揽“人才”等诸多不利于人才生存发展现状的蔓延滋生。2003年12月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与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外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其“马太效应”更加凸现。处于劣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把人才战略的重点放在“盘活现有人才”上;而“引进”要以“少而精”为原则;同时运作好三项柔性引进模式;并紧贴当地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培育自己的“留鸟”。  相似文献   

4.
时下,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整天嘴上喊着没有人才、需要人才、重视人才,却对身边的人才熟视无睹,甚至排斥。对此,群众称他们是“揣着人才找人才”。  相似文献   

5.
袁浩 《民主》2012,(7):56-56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大开门户,抢抓机遇,以各种优惠政策,广引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空前繁荣。但也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一方面整天嘴上喊着没有人才、需要人才、重视人才,另一方面却对身边的人才熟视无睹,甚至遭到压制。对此,群众称他们是“揣着人才找人才”。  相似文献   

6.
袁浩 《党政论坛》2013,(3):64-64
一是人才变“奴才”。大凡人才一般都有独特的爪.陛,倘若领导干部认为其“不听话”、“不合群”,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冷落、压制甚至打击人才,极易使人才奴性化。由“谔谔之士”变身“诺诺之徒”,以领导的思想为思想,以领导的意见为圣旨,从而彻底丧失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9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10万人,加上往年累积的未就业6.8万毕业生,共有16.8万多毕业生需要就业。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影响,加之甘肃省经济总量小,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表面上看是人才资源过剩。但从甘肃人才资源的实际状况来看,却是“七多七少”即第三产业人才多,一二产业人才少;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城市人才多,乡村人才少;传统性人才多,创新性人才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实践证明:人才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发展事业的“重头戏”;人才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当前,我们在以科技谋发展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的差距、是能否用好人才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制定《上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是今年市委牵头的10项重点工作之一。《行动纲要》力图把中央的精神和上海的实际结合起来,强调要实现“三个转变”:由政策推动向制度建设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由本市范围开发人才向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开发人才转变;突出“三个‘力’”: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能力,形成人才开发合力;明确“四个坚持”:坚持人才开发的大局定位,坚持国际化方向,坚持市场化取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启动后,省市确定新区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结合产业规划,研究制定《兰州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333”人才引育计划,即:5年内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30名以上;引进和培育掌握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300名以上;引进和培育高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目前,兰州新区智库建设已全面启动。今年7月27日,首批64名专家走马上任,为新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兰州新区创新选人用人模式,采取任职、借调、挂职、聘用等相结合的办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面上为新区引进急需人才,有力助推了新区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参加活动的单位敞开大门,通过进村入户、组织座谈、发放问卷、开辟信箱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过,相较于“听意见”时的热热闹闹,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对“取建议”颇有些冷冷清清:对辛辛苦苦搜集来的群众意见建议,有的人弃之一旁,不管不问;有的领导交给工作人员,任其整理筛选;有的人抛开原始意见,另起炉灶上报……凡此种种,这些对群众意见重“听”轻“取”甚至是“听”而不“取”的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党管人才机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才享有政治充分民主、人格充分独立、能量充分释放、价值充分体现;遵循人才成长和管理的规律,通过高效、优质、卓有成效的服务和营造公平、有序、宽松、和谐的用人环境;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和谐的环境留住人,创新的机制激励人;遵循法律法规原则,保证人才培养和管理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人才争夺战越演越烈,各地纷纷制定优惠政策,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拆除城市“围墙”,打破户籍、性别、身份、学历等障碍和壁垒,千方百计地引才纳贤。人才引进后,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留住人才。人们的习惯思维和做法中,总把留住人才和人才的流动分割和对立起来,因此有一个正确认识人才“流”与“留”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组合”意识是搞好组织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强人才工作也应有“组合”意识。引进上注重“配套组合”。在招才引智时,注重领军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配套”招引,实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同步”招引,急需型人才与实体项目的“对接”招引。  相似文献   

15.
汪金友 《党政论坛》2011,(15):63-63
近年来,各地反腐的“怪招”可谓层出不穷。有的搞“扑克反腐”,给每个领导干部发一副廉政扑克;有的搞“电脑反腐”,把各级干部的电脑装上屏保;有的搞“小学生反腐”,让“小眼睛去盯大眼睛”;有的搞“夫人反腐”,举办领导干部家属培训班;有的搞“抄书反腐”,组织干部抄写反贪文章;有的搞“日记反腐”,要求执政执法者每天写工作日记;有的搞“廉洁操反腐”,用做操来触动干部心灵;有的搞“保证金反腐”,  相似文献   

16.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必须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中,“人才支撑”发展取向抓住了富民兴陇的基础性环节,对推动全省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指出:“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要“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代会对全省人才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指明了今后人才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当人才资源被国家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与第一要素时,当几乎每个企业都把“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等写进企业的理念时,人才的价值一路飙升,人才热急剧升温,对“人才”的内涵、“人才”标准的议论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动员大会。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动员大会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集聚优秀海外留学人才,增强上海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宁波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提出的客观要求入手,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滞后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作深入分析,提出人才资源开发重点必须从机关、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创新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发展之路。建立为企业集聚人才的政策体系;建立多层面的人才信息引导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健全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时下,有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已经不再是“鱼水关系”了,而是“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一些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当,有的干部作风漂浮,不切实际,不能入乡随俗,与群众谈话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很少能讲到群众的心坎上;有的干部到了基层,前呼后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颐指气使,吆五喝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