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年以来,天水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1”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经市委研究,在市直部门单位推出10个副县级岗位、在秦州区推出15个副科级岗位,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公开选拔工作试点。这项工作目前全部结束,市直单位公选出的10名副县级干部已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同志充实到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当中,增添了新的活力,改善了班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四川乐山市首次统筹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市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统筹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指导协调小组,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监督,打造公正平台,保证了公选顺利进行。目前公选产生的25名干部已全部到岗赴任。此次公选使我们深受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公开选拔已经成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种经常性的、重要的方式。湖南省自1993年以来,积极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不断推进公开选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公开选拔所涉及的领域、涵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迄今为止,省委先后6次公开选拔了76名厅局级领导干部,2003年还以省委名义公开选拔了89名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任职;全省先后公开选拔了11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4500多名科级干部。跟踪考核表明,公开选拔出来的干部在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经过十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正在不断走向完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了推动这项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本次课题调研立足于对最近两年来各地开展公开选拔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分析,总结各地公开选拔工作的创新探索,从干部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对公开选拔工作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定期分类资格考试、在有限范围内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新模式,并于2001年10月份在湖州市南浔区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工作必须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这说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经成为党的干部工作中一项经常和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我们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四项差额办法,对67名拟提拔为副科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实行了差额选任,实际任职27人。实践证明,这种差额选任办法有效克服了等额选任存在的缺乏可比性、可选择性的弊端,扩大了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成丕德 《党政论坛》2013,(13):50-51
一、公开选拔是一项充满活力的干部选任制度 公开选拔是以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领导干部选拔方式。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公开选拔已经成为一项初步成熟、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对传统的以委任制为主体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种改革和创新 ,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 ,它必然要受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其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构成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产生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如何公开选拔正职领导干部 ,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选用制度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长期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大难题。自 1994年开始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就“公开选拔正职领导干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并在咸宁市大部分县 (市 )中得到推广。现将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刊登 ,以供各地在干部制度改革中参考。一、突破多重阻力 ,不断探索创新公开选拔正职领导干部 ,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不易把握和不好操作的难题。其改革的阻力来自多个方面 :一是领导干部本人想不通。一些在实际工作当中表现好 ,经考察…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原则,是我国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作为新生事物,还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发现、指出其中的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在实施省市两级统筹公选领导干部工作中,针对过去公选透明度差、一些公选干部高分低能、群众认可度偏低等问题,率先在广安市公开选拔市级部门纪检组长试点工作中.更新公选方式,突出能力测试和阳光操作,对公选全过程量化考核,探索出一套新的“5+3”公选模式,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子平 《求知》2001,(6):20-2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开始,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就一直在不断改革之中。公开选拔始于1984年,上世纪90年代进入推广阶段,进入新世纪,各地更是从制度层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关注和研究干部选拔制度的新发展,对深化改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已经成为我国干部选拔的重要方式,但如何保证其公平性和科学性,一直是研究和实践中的难题。深圳市近年来在干部公开推荐选拔和竞争上岗方面所做的一些改革和创新,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宿迁市采取“三公开三差额”(公开选拔职位和任职资格、公开竞职答辩、公开选拔结果,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的方式,开展了新一轮面向乡镇党政正职公推公选副处职领导干部工作。在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 《理论探讨》2007,1(1):159-162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是一种符合当前的经济政治改革的需求且极富生命力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它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实现了优秀人才的多元开发,在防止用人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运行中暴露出制度结构体系不完善、权力配置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这影响了其优越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分析其在运行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完善制度结构体系、科学配置选拔权力、健全有效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和改进该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公开选拔作为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公选干部作为这一举措的直接受益者,其能力素质的高低、工作表现的好坏更成为对公选工作利弊的最有力的验证。那么,作为公选干部,该如何迅速明确工作方向与目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选择恰当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找准自身定位就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  相似文献   

17.
公开竞聘领导干部作为我国干部任用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经过广泛的实践,已初步显示出它的工作成就和巨大的活力。但在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已成为进一步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保障之一。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确保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客观公正性,使我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轨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我国现阶段干部选拔工作的一种创新方式,它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通过公开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民主考察、选举任命等程序,选拔重要领导岗位任职人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这一工作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并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各地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公选工作毕竟是一个由诸多环节、程序和步骤紧密相联的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公选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各地在不断推进公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公选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研究公选成本问题,使公选工作走出成本过高的困境,对于实现公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公选工作的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成功尝试,具有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要求、践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与克服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短期化的缺陷等实践意义.但是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出发,公开选拔具有理念有待统一、制度内部有待完善、执行细化程度不足、周期长以及成本大等问题.因此,促进理念的统一、提升制度的内外部协调、注重细节、缩短周期与降低成本成为公开选拔制度改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干部进社区。派驻1名熟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街道干部到社区;采取公开考核招聘办法,向社会选拔5名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选派1名部门干部进社区;遴选1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进社区;面向社会公开选拔4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作为社区协管员,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