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话”也应有“忌语”这里所论的“官话”,并非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也不是官方通用的普通话,只不过泛指为官者说的话而已。毋庸讳言,时下,在我们的少数官员中,“官言无忌”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日“凶”。把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本末倒置,对群众语言生硬,盛气凌...  相似文献   

2.
“官本位”     
“级别”意味着“单位”的“大小”。级别高,单位就“大”,当然“面子”也大;级别低,单位就“小”,当然“面子”也小。不过,这里的“大小”。并不一定指人数的多少或经费的多少。也无关乎占地面积、办公设备和房屋车辆等等的多少,而主要是指“行政级别”,所以叫“官本位”。在中国.一应大小单位,差不多都有自己相应的行政级别,如科级局、县级市、地师级企业等。甚至连“出家人”也不能免俗,据说也评定了“处级和尚”、“科级尼姑”云。  相似文献   

3.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也常听到“能者多劳”这句话。“能者”由于能办事、会干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领导用起来顺手,同事也经常找他帮忙,这样一来,“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要“多劳”些。这里不妨深究一步:“能者”的能力水平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平时的“多劳”,是以“劳者”也会“多能”。  相似文献   

4.
“慎独”,谓在无人监督的个人独处时,其行为也要自觉遵守道德准则、谨慎不苟。《礼记·中庸》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对“慎独”的基本要求,即是说要从“隐”和“微”两方面着手,在他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即使在很微小的事情上,也不要放组自己,要防微杜渐。“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个人修养之道和“为宫”之本。笔者认为,在大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古语曰:“官者管也,官为民先。”问题是这里的“先”究竟应“先”在什么地方。倘如指各级官员先富起来,先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和舒适,先领略和感受各种消费时尚和生活待遇,那么,这样的“为民先”,显然是不该“先”而“先”,其误也甚,其弊也深!  相似文献   

6.
古语曰:“官者管也,官为民先。”问题是这里的“先”究竞应“先”在什么地方。倘如指各级官员先富起来.先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和舒适,先领略和感受各种消费时尚和生活待遇,那么,这样的“为民先”.显然是不该“先”而“先”,其误也甚。其弊也深!  相似文献   

7.
这里说的“山海关”不是北戴河的那个“山海关”城楼,而是我们天津生产的“山海关”汽水。前不久,传来了久违的“山海关”汽水将重返市场的消息,真让人高兴,也让笔者不南得回忆起当年“山海关”汽水在市场上红火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刘建明 《党课》2013,(18):68-69
据《论语·颜渊》篇中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政者”是指执掌权力之人,即为政者,官也。这里的“正”,既有公正之意,也有正派之意;既有为官之正,也有为人之正。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想提高领导水平、彰显领导魅力、提升工作成效、做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做到心正、言正、行正和身正。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10,(1):55-55
毛泽东曾说:“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一些猴气,是为次。”这里的虎气,即是一种不屈服、不依附、保持独立人格的英雄气。所以,他对梁鸿“不同人热”的品格十分推崇。  相似文献   

10.
国慧 《党建文汇》2006,(4):42-42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相似文献   

11.
白宇 《新长征》2006,(12):64-64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齐国思想家管仲。他提出:“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这里讲的是治国之术,只有把人治理好了,才能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儒家也有“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后来演化为民本思想。在西方,古希腊哲学提出“认识你自己”.近代启蒙思想家把人的理性高扬到了顶点。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人”的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黄平指出,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状况同国际社会科学相比,用简单的话概括,可谓“外冷内热”。也就是说,现在世界上社会科学的发展似乎都比较冷清。但相比之下,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却很“热”。当然,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热”极有可能是和我国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有关。因为任何社会的发展变化,都会使得社会科学相应地拥有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笔者认为越是“热”,越是不要过于乐观,当然也不要妄自菲薄。这里,有两点特别需要提请注意。  相似文献   

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成语,源于《管子·权修篇》,曰:“一年之计,莫于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在这里,把“树人”视为“终身之计”,既说明育人周期之长,也道出了培养人才的艰辛和不易,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干脆用“百年”来统领和归纳“树人”这一穷年皓首的生命历程。君不见,聪明绝顶的姜尚,80岁才出道为相,他在功成名就的同时付出了超过别人一生的光阴;潜心研读“八股文”的范进,也是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才被勉强录取“中了举”;至于孔乙己可就惨了,虽经过正规培训,会“茴香豆”的四种…  相似文献   

14.
时下班子的“一把手”习惯称自己为“班长”,这个称谓是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讲到的:“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他又进一步解释说:“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与战士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却只记住了“班长”这两个字,把“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比方”忘掉了,结果搞起了“家长制”、“一言堂”。在有些人看来,能当上“班长”非同小可,因为在一个班子里,“班长”是和“一把手”划…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有少许“小人”,甚而有一堆堆、一簇簇“小人”,都不一定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社会趋势:“小人”处处吃香,事事得意,弄得“君子”处处倒霉,事事不顺。最后连“君子”也只好知时达务,顺乎潮流,索性做起了“小人”,这就可忧得很了。这里说的“小人”,有人往往很习惯地想到“小人物”,好像一经做了“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就自行摘掉了“小人”的帽子,决不会再归进“小人”一类。其实这是错觉。“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里的小人习性,小人意识,小人行为,有时一点也不比平民百姓少,甚而犹…  相似文献   

16.
“大跃进”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但同时也表现在其他方面特别是文化上。在我看来,文化“大跃进”是不能忽视的存在。在这里我想集中谈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查”与“处”□戴雪莲这里所说的“查”与“处”,是指对腐败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在全国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查处”这把利剑已经把一批腐败分子砍下马来,送上了审判台。因此,腐败分子对“查处”闻风丧胆,而人民群众则对“查处”拍手称快。近年来,有的地方或部门把...  相似文献   

18.
苏勇 《当代党员》2007,(5):47-48
“妈妈,春节我就不回家了,在这里做家教,赚点钱,减少家庭的负担。同时请干妈放心,我在这里很好,上学期考试各门课程都是优,请她不要担心,她对我们家的付出太多了。”2007年春节前夕,涪陵区居民孟少兰收到在武汉工程大学机械系读书的儿子胡岂伟寄来的一封信,“妈妈,请转告干妈,我在这里给她拜年了!”  相似文献   

19.
记得小平同志在讲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曾经说“要照顾左邻右舍”。这话现在是不大有人提起了。广东普宁原市委书记丁伟斌腐败案发后在看守所里写的《我的悔过书》中,却讲到了另一种“左邻右舍”。原来,丁伟斌也曾想当一个清官,也曾努力拒贿,他采取了四种方法终于失败。他在春节、中秋等节日过后把收的红包上缴时,引来了不少议论,“连一些外地的老同志都说我不应上缴这么多,以免影响左邻右舍关系。”丁伟斌在节后主动上缴收到的红包,为什么“左邻右舍”会有意见?这里的“左邻右舍”显然是指那些差不多的大小干部。1996…  相似文献   

20.
古语曰:“官者管也,官为民先。”问题是这里的“先”究竟应“先”在什么地方。倘如指各级官员先富起来,先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和舒适,先领略和感受各种消费时尚和生活待遇,那么,这样的“为民先”,显然是不该“先”而“先”,其误也甚,其弊也深!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主要针对传统的“大锅饭”和高度平均主义的分配弊端而言。这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效率优先促市场经济发展,功莫大焉。但这一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基层一线党员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惟其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