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两会”春风吹绿江南,记者在西子湖畔采访了浙江传化集团总裁徐冠巨。话题从传化集团获得一亿元信用贷款谈起。  相似文献   

2.
杜德荣 《今日浙江》2005,(18):26-27
在活跃的浙商后面,有着聚集、团结、维护浙商的力量--浙江企业联合会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底,在浙江省外经商办实业的浙商为400万人,若加上在境外创业的100万人,目前大约有超过500万的浙商在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创造着财富。“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商机,那里就一定有浙江人”。在活跃的浙商后面,有着聚集、团结、维护浙商的力量——浙江企业联合会的身影,它在浙商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又与浙商的经营状态、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既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引擎和后盾,又在信息平台、维权机构、政府桥梁方面发挥纽带作用。“聚…  相似文献   

3.
王辉耀 《今日浙江》2006,(11):18-18
浙江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开放”的性格与“走出去”的勇气。无论是举世闻名的“宁波帮”,还是精明能干的温州商人,浙江人不管身在何处,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如今,开放理念也融入了浙江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大批浙商走出国门,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寻求发展空间;引进外资也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浙江正在一步步深化开放理念,提升开放的层次与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用开放拥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开放”的性格与“走出去”的勇气。无论是举世闻名的“宁波帮”,还是精明能干的温州商人,浙江人不管身在何处,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如今,开放理念也融入了浙江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大批浙商走出国门,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寻求发展空间;引进外资也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浙江正在一步步深化开放理念,提升开放的层次与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用开放拥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金国娟  宏斌 《今日浙江》2006,(11):12-15
浙江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开放”的性格与“走出去”的勇气。无论是举世闻名的“宁波帮”,还是精明能干的温州商人,浙江人不管身在何处,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如今,开放理念也融入了浙江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大批浙商走出国门,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寻求发展空间;引进外资也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浙江正在一步步深化开放理念,提升开放的层次与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用开放拥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的话题时, 有人冷不丁提出一个疑问:今日浙商会变成昔日徽商吗? 要真的比较起来,这两者其实有许多根本性的不同,没多少可比的。不过,从某种角度看,他们的吃苦耐劳,他们的背井离乡创业,他们的财富与名声在全  相似文献   

7.
“浙商”现在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他们受到市场的欢迎,受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捧,但在许多财富故事中,大量浙江商人又成受伤害最多的群体, 尤其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强权中,浙商经常是弱势群体。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曾经被当地政府誉为“繁荣市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一群浙商又在陕西西安成为了受伤的主角  相似文献   

8.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浙商是精明绝顶的生意人、善赚大钱的炒房人、八面玲珑的经济人,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值得各地学习的宝贵内容——对浙商文化内涵的认识。浙商文化的内核是人品。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取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我们要学习浙商志在做有开放意识的“地球人”的世界眼光。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浙商的足迹不仅迅速遍布全国,而且在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浙商回归工程作为浙江引进内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相关鼓励政策,吸引在外发展并壮大的浙江资本回乡投资创业,发展省内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目前,浙商回归工程也面临不少矛盾和困境,亟需政府进一步出台和落实激励政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互促共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外地人的心目中,浙商是精明绝顶的生意人,善赚大钱的炒房人,八面玲珑的经济人,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值得各地学习的宝贵的内容——对浙商文化内涵的肯定,缺了对浙商文明理念的认识。浙商文明的内核是人品。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取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我们要学习浙商志在做有开放意识的“地球人”的世界眼光。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  相似文献   

11.
在沪的大批浙江籍民营企业的崛起,对上海以及浙江本身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在沪浙企、浙商到底有多少?浙江人在沪投资这一现象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是否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某种规律?它是否会对浙江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浙商在沪取得成功后,怎样使上海成为浙商对家乡反哺的重要基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沪浙江籍民营企业情况与特点到目前为止,在沪经商办企业的浙江人共有8.4万(不含在沪建筑工人),企业近6万家,其中个体工商户29665家。总注册资金超过900亿元,投资总额约1700亿元。从浙江本地输出资金总额…  相似文献   

12.
阎逸 《今日浙江》2014,(19):34-35
正近年来,浙江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实现"浙江人经济"和浙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遍布全球的浙商一样,世界各地浙江人的聪明才智也享誉海内外。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为例,浙江素来被誉为"院士的摇篮",在全国1600余位两院院士中,浙籍院士共有225位,是院士最多的省份之一;2013年新增两院院士104名,其中浙籍院士就有13位,位列全国第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浙江工作的院士却只有30多位且年龄结构老化。与省外浙商一样,世界各地的浙籍  相似文献   

13.
朱增璧 《今日浙江》2008,(11):36-37
惊世大灾,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在川的30万浙江商人,在抗震救灾面前,充分显示了浙商精神、越人本色。  相似文献   

14.
吴潮海 《今日浙江》2004,(21):44-45
如今,浙商作为具有鲜明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企业家群体,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庞大的人才群体。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浙商不仅能成为徽商、晋商那样具有广泛而长远影响的商人群体,成为人文内涵丰富的经济品牌,又能跳出古代商帮由盛而衰的覆辙,促使其长盛不衰?为此,总结反思并切实借鉴历代商帮兴衰的经验教训,就显得十分必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徽商、晋商兀然崛起,一个历经300年而不衰,一个更是称雄500年而不弱,实在是商界的奇迹。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徽人经商,源远…  相似文献   

15.
廖康 《两岸关系》2014,(2):40-41
<正>2013年10月底,推崇"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汇聚天下浙商财富和智慧的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举办。浙商大会两年举办一次,是浙江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浙商盛会也是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战略平台。第二届浙商大会期间,以"情系浙江互融发展"为主题的浙台经贸合作平台推介暨台湾浙籍乡贤交流座谈会作为专题活动之一,由浙江省台办、省发改委、省工商联同时主办。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2日晚,当十位新晋的和几十位历届的“风云浙商”们携着亲人和挚友的手,从杭州大剧院精心铺设的红地毯上走过时,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已经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元月,他们从泥泞的“沼泽地”中走过,面对严阵以待的“长枪短炮”,显然没有影视明星们所表现的那么潇洒,甚至还有些紧张,但从内心却涌起无比的自信。红地毯,是5500万浙江干部群众对风云浙商们的特殊礼遇,也是对中国商人生存状态的一个注解。  相似文献   

17.
孙晓青  李芒 《小康》2009,(4):48-50
赵本山原来是一个演员,但现在他还是一个商人,一个以二人转为载体成功挖掘快乐生产力的商人。作为演员他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作为商人他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作为已经成功城市化的下里巴人,他对中国城乡生活的本质和民间的智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并能进行最完美的嫁接。然后,他成功地将二人转与市场对接了。他一直在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了演员也超越了商人。  相似文献   

18.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11,(21):16-17
据不完全统计,省外浙商共创办各类企业26万多家、各类专业市场2000多个,投资总规模超3万亿元。浙江人在省外创造的价值与贡献已超过本土。  相似文献   

19.
期刊浏览     
活跃的温州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晋商、徽商和浙商,地域和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经营模式。今天,这些地域的商人仍然举足轻重,其中温州商人被认为是现代浙江商人的代  相似文献   

20.
走进天津浙江商会大厅,触目所及,无论江南水乡的烙画、古朴的条案、还是镌刻着兰亭序的陶觚,都在不经意间体现出在津浙商深深的故乡情结;而大厅悬挂的天津市和浙江省两地领导的亲笔题词,体现出领导们对商会殷殷的关怀.所有这一切,无不呈现出一个倾心营造的在津浙江人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