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为回应中国"强而必霸"的"中国威胁论",为推动世界包容发展、和谐发展,让"中国梦"惠及"世界梦",中国外交在"能够做"(如"强而必霸")与"应当做"(如"包容发展")之间,进行了负责任敢担当的国际发展伦理抉择:"我们应当做"。这一抉择既符合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也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我们应当做",意味着中国"有能力但不任性","有能力并愿意承担相应的发展责任"。同时,中国正大力倡导和践行"人类共同命运体"意识、建设"一路一带"、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将"应当做"付诸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主动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抉择。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借鉴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分析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动力: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变革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征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求动力;国际关系体系自我变革和体系弊端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动因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改革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价值遵循与领导动力。其中,需求动力和改革动力组成需求侧,新兴大国的政治领导是其供给侧。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国际关系,既包括新型大国关系,也包括新型大国—小国关系。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庄严宣告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打造小国"朋友圈"的努力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在中国"朋友圈"不断壮大的历史新时期,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未来"朋友圈"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学术界从各领域各角度对该倡议进行深入研究。其中从和平发展领域来看,"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而言,"一带一路"的根本旨归在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价值在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根本依托在于坚持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由中国倡导的应对全球治理危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潮流的国际政治模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是客观历史进程与人类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它既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际秩序演进规律的实践探索,也是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两个构建"为发力基点、目标索引和路径导航,必将会在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中呈现新气象、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赢取新成就。  相似文献   

7.
谢龙 《新视野》2007,1(4):8-10
文章从世界观和文化观两个方面研究作为科学发展观之理论根基的新型人本主义哲学。马克思把"现实的人"及其实践置于哲学世界观的核心,突破了西方传统"本体论"的旧范式,创建了高于抽象理性的具体理性、实践理性的新型哲学,凸显了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的统一、和谐。新型人本主义认定文化以"现实的人"之个性或人格为内核,这是把思想文化的先导作用落实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根本保证;还认定形成独立个性或独立人格的现代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也是"自由个性"的起点,因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其酝酿和准备阶段就生成了把社会主义与"个性解放"相结合的传统,当今为实现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应予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共同体价值取向和主体担当的新揭示、当今世界历史动力和重要特征的新阐释、价值分享焦点问题和路径选择的新论断,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共同关切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正的共同体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价值共享理论,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一剂良方,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以及让各国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提供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历史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0.
玉川 《江淮》2012,(6):12-13
策划人语一位哲人说:只有为历史画了句号,才能有魄力和勇气为现实和未来书写新的历史标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正在书写新的历史标点。塔吊林立、楼房凌云、"天河"狂奔、"分子"裂变、大路钻土、荒地披绿、动漫加速……自从蒸汽机冒着白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提供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历史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王少伯 《党课参考》2023,(Z1):96-106
<正>学原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十个明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第九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提供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历史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4.
曹然 《世纪桥》2010,(17):33-35
20世纪初,日俄两国本着一贯奉行的军国主义,为了推行各自的"大陆政策"和"远东政策"积极进行对外侵略扩张。而这种扩张政策的制定,既有本国的政治因素,又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正由于他们的政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日俄战争的历史必然性,而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形势则为战争的爆发提供的了现实条件,日俄战争是人类进入20世纪初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思想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我国外交实践,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思想,为新阶段我国开展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之基、实践之源。新时代,我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大国外交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国梦为使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宗旨,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目标,实现我国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模式,为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崔志胜 《前线》2016,(2):92-94
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高度,紧紧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大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与新论断,在四个维度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文化强国理论体系,即:立足传统文化之维,筑牢文化强国坚实根基;把住核心价值观之维,凝聚文化强国强大动力;定位"双轮驱动"之维,打造文化强国重要支撑;秉承交流互鉴之维,昭示文化强国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对近现代以来世界国际关系的深刻反思和客观总结,是对人类社会今后发展的理论先知和科学预测,为全世界提供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关系中,文化作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人文基础,有着特殊的和平纽带作用。一、草原文化的包容开放特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价值观文化多元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高度,紧紧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大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与新论断,在四个维度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文化强国理论体系,即:立足传统文化之维,筑牢文化强国坚实根基;把住核心价值观之维,凝聚文化强国强大动力;定位"双轮驱动"之维,打造文化强国重要支撑;秉承交流互鉴之维,昭示文化强国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